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19 隋唐時期一、單選題1.(2020·臺州模擬)對下列各政治制度示意圖解讀錯誤的是( )A.圖1是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秦始皇最早建立縣制B.圖2是美國聯邦政府機構,主要受到盧梭三權分立思想的影響C.圖3是西歐封建制度,使得西歐國家管理井井有條,少有戰爭D.圖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轄六部的政治體制從明朝開始2.(2019八上·余姚期末)詩歌諺語是生動鮮活的歷史,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下列詩歌諺語中,能反映開元盛世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C.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D.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3.(2019八上·余姚期末)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他曾對群臣說:“中書召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然駁正。”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 )A.替皇帝起草詔令 B.負責監察百官C.負責詔令的執行 D.審核詔令內容4.(2019八上·余姚期末)圖片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資料。某教師在課堂上展示了如下一組圖片,最恰當的標題是( )A.抵抗侵略 B.中外交往 C.民族團結 D.祖國統一5.(2020八上·蕭山期末)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齊民要術》 B.《大唐西域記》C.《金剛經》 D.《論語》6.(2019八上·柯橋月考)讀下圖,對相關朝代的描述正確的是( )A.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B.b、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C.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D.b朝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力逐步增強7.(2019八上·新昌期中)古人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你認為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 )A.鞏固了隋朝的統治 B.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C.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滅亡8.(2019八上·江山期中)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涌現出大批杰出詩人,“詩仙”和“詩圣”分別是( )A.李白、杜甫 B.杜甫、李白 C.李白、王維 D.李白、蘇軾9.(2019八上·江山期中)與以下示意圖中“①”朝代相關的史實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開發江南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權10.(2019八上·江山期中)隋朝大運河南北兩端城市分別是余杭和涿郡,它的中心城市是( )A.長安 B.洛陽 C.揚州 D.江都11.(2018八上·溫州期末)“通濟渠西通河(黃河)洛(洛水),南達江(長江)淮(淮水)……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由此可知,大運河的開鑿( )A.加強民族融合 B.加重人民負擔C.加速隋朝滅亡 D.促進南北交流12.(2018八上·諸暨期末)“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材料反映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人才選拔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13.(2018八上·北侖期末)關于大運河的評價,自古褒貶不一。下列古人評價大運河的詩句中,持完全否定態度的是( )A.“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唐·胡曾《汴水》)B.“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懷古》)C.“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唐·皮日休《汴河銘》)D.“天下轉漕,仰此一渠。”(元·脫脫《宋史》)14.(2018八上·臨海期末)下列圖片屬于唐朝生產工具的是( )A. B.C. D.15.(2018八上·臨海期末)杭州推出了“中國大運河-杭州申遺旅游線”,該旅游線路中的杭州段,屬于隋朝大運河四段中(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16.(2018八上·婺城期末)”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 )A.世襲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17.(2018八上·江山期末)讀中國歷史紀年表(局部).對相關朝代的內容描述正確的是( )A.a、b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B.c、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C.b朝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關系融洽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18.(2018八上·江山期末)“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該詩體現了( )A.分封制度的血緣和等級特點 B.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專制C.行省制度的首創和高效特點 D.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19.(2018八上·嘉興期末)“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回答問題。(1)“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是( )A.提倡節儉 B.整頓吏治 C.獎勵耕織 D.輕徭薄賦(2)“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豐收),米斗四五錢,……至貞觀十年,米每斗值二錢。”這說明貞觀年間( )A.糧食緊缺,經濟凋敝 B.米價沒有任何波動C.整肅吏治,鞏同統一 D.糧食生產得到發展20.(2018八上·西湖期末)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下列對大運河開鑿特點概括正確的是( )A.為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B.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C.利用天然水道和已有的人工運河開鑿,貫穿南北D.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1.(2018八上·西湖期末)與以下示意圖中“?”相關的史實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開發江南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權22.(2018八上·義烏期末)中國古代文學體裁多樣,成就輝煌。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作品B.唐朝詩人李白被譽為“詩圣”C.元曲作家關漢卿的《竇娥冤》是不朽名著D.《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23.(2018八上·義烏期末)下列生產工具中,最早出現于唐朝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24.(2018八上·義烏期末)隋朝時,一位商人從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陽做生意.他要先后經過( )A.水濟渠→江南河→邗溝 B.江南河→邗溝→通濟渠C.通濟渠→永濟渠→江南河 D.通濟渠→江南河→邗溝25.(2018八上·余杭期末)“北通涿都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此中的“涿郡”是現今的( )A.杭州 B.揚州 C.洛陽 D.北京26.(2018八上·余杭期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的詩深刻反映了時代特點,被后人稱為“詩史”。下列詩句中,能體現其特征的是(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B.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C.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7.(2018八上·余杭期末)開元時期,耕作技術的改進,助推了繁榮盛世的出現。出現于這一時期的是( )A.鐵農具 B.曲轅犁 C.風車 D.灌鋼法28.(2018八上·桐鄉競賽)在三省六部制中,負責政令的執行的是()A.尚書省 B.中書省 C.門下省 D.內史省29.(2018八上·岱山期中)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是( )A.促使道教向世界的傳播 B.見證了開元盛世的文化繁榮C.促進了農牧文化的交融 D.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30.(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說法中符合隋唐特點的是(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中華民族的大融合C.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 D.中華帝國的衰落31.(2018八上·岱山期中)“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是古人稱頌( )A.隋朝大運河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32.(2018八上·岱山期中)隋唐時期一系列創新為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勃發的活力。下列創新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舉制 ③曲轅犁和筒車 ④雕版印刷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3.(2018九上·嘉興月考)宋代汪洙《神童詩》寫到“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從中可見當時的科舉制度起到的社會作用是( )A.加強了中央集權 B.促成了社會重學風氣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改變了個人命運34.(2018八下·紹興期中)《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35.(2018八上·湖州期末)某位皇帝不僅使“貞觀之風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二、材料分析題36.(2019八上·新昌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日,《長安十二時辰》上熱搜,該劇高度還原了“大唐盛景”,重現了“世界的中心”長安的熱鬧與繁華。粟特人在“靖安司”當職,西域小販向長安貴婦出售表悲石,襖教、景教等同駐長安…繁榮的唐朝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唐·杜甫《憶昔二首》材料三: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材料四;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唐·杜甫在《壯游》(1)綜合材料一,你認為唐朝具有一種怎樣的時代特點?(2)材料二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3)材料三中的這位“偉大僧人”是誰?他為后世留下的關于西域的一部歷史地理著作是什么?(4)杜甫的詩藝術高超,他被人們尊稱什么?你知道還有哪些古代名人在美麗的新昌留下了足跡。37.(2018八上·南潯期末)某校學生開展“畫漫畫,學歷史”的探究活動,并繪編了以下漫畫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38.(2018八上·天臺月考)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題。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開創了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什么?(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你說出當時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產工具的名稱。(3)唐朝時期,國家體制也進行了創新,下圖的政治體制稱為什么?并將該圖表填寫完整。(4)吐蕃人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簡述這一事件造成的影響。(5)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兩點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39.(2018八上·天臺月考)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開通大運河的皇帝是誰?(2)填寫大運河“一個中心、兩個端點”的名稱。端點A: ;C: 中心B: (3)大運河溝通了我國5大水系。圖中D和E分別是哪條河流? ;E (4)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過哪一段運河?(5)隋朝大運河中,溝通了黃河與淮河的一段運河是?(6)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積極影響?40.(2018八上·浙江期中)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題。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這與春秋戰國時期某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張一致?(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很快。請你說出當時便于耕作的生產工具的名稱及農業政策。(3)唐朝時期,國家體制進行了創新,下圖的政治體制稱為什么?并說明這一制度產生的影響。(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兩點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41.(2018八上·岱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漢唐盛世:材料一:西漢文帝景帝時期,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解百官關注農桑,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材料二:唐太宗統治時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重視發展農業,減輕農民的賦稅;注意“戒奢從簡”。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漸加強。材料三:唐玄宗統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節儉,重視興修水利。開元年間,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請結合并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材料分別描述了漢唐時期出現的哪三個盛世景象。(2)材料二中提到唐太宗統治時期,吸取了隋亡的教訓,而古人有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請問:如何評價“此河”的存在?同時根據材料指出盛世繁榮的共同表現。(3)漢唐盛世景象的出現,為后世統治者提供了什么寶貴經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漢以后長期發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負責草擬、頒布皇帝的詔書;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無事不總”,負責執行國家的政令。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均稱尚書,六部分領各種政治事務。ABC三項解讀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圖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轄六部的政治體制從明朝開始解讀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答案】A【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還注意節儉。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玄宗前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所以有詩描述其統治“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A項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反映開元盛世,符合題意;B項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反映了南朝統治者崇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說明佛教文化的影響巨大,不符合題意;C項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反映了秦滅六國,不符合題意;D項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反映的是科舉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開元盛世的相關知識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聯系教材所學作答。3.【答案】D【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他曾對群臣說:“中書召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然駁正。”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審核詔令內容。唐朝在政治上,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A項替皇帝起草詔令的是中書省省,不符合題意;B項負責監察百官的是御史臺,不符合題意;C項負責詔令的執行的是尚書省,不符合題意;D項審核詔令內容是門下省的職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省六部制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機構設置。4.【答案】B【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唐太宗時期玄奘西行,歷盡艱險,到達天竺,求取佛經,是中印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唐玄宗時期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法和大唐文化,促進了中日經濟文化交往,增進了中日兩國人民友好關系;意大利人馬可 波羅在元朝來到中國。所以,圖片反映的主題是中外交往。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中外交往是最恰當的標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史實。要求學生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5.【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已經發明雕版印刷術,最著名的是《金剛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項《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理解與識記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6.【答案】D【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別為隋、唐、北宋、元。A項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隋文帝楊堅于589年滅陳,使得南北歸于統一,但北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并未統一全國;B項b、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繼承自隋朝而來,未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則開創了行省制;C項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杯酒釋兵權”是指宋太祖趙匡胤在即位后通過召集大將喝酒的方式迫使他們交出兵權,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不但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北宋軍力;D項b朝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力逐步增強描述正確,符合題意,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他統治時期稱為“貞觀之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朝代順序與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南北經濟、文化、政治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A項鞏固了隋朝的統治錯誤,不符合題意,大運河由于“急政”的原因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隋朝的社會矛盾;B項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錯誤,不符合題意,方便隋煬帝下江南是其直接作用,但從歷史發展整體來看微不足道,不是主要作用;C項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是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符合題意;D項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錯誤,不符合題意,加速隋朝的滅亡是他的客觀影響,不是主要作用;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內容。解題關鍵是知道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相關知識。8.【答案】A【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白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杜甫的詩感情真摯,筆觸細膩,風格雄渾,語言精練凝重,被后人尊為“詩圣”。A項李白、杜甫分別被稱為“詩仙”和“詩圣”,符合題意;BCD三項均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唐代的文學藝術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對知識的識記。9.【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隋朝滅亡之后,李淵建立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了繁榮的景象,稱為“貞觀之治”。后來唐玄宗時期達到鼎盛,稱為“開元盛世”。A項北魏改革,民族交融是在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定都建康,開發江南是在東晉時,不符合題意;C項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符合題意;D項崇文抑武,高度集權的是宋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社會發展的知識點,要求具備記憶知識、分析圖片的能力。圖示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示意圖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示意圖確定正確答案。10.【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從北往南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B項洛陽是的隋朝大運河中心城市,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稀疏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11.【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征發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縱貫南北全長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它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通濟渠西通河(黃河)洛(洛水),南達江(長江)淮(淮水)……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由此可知,大運河的開鑿促進南北交流。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促進南北交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12.【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科舉制度在隋朝創立,唐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它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科舉制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人才選拔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為依托,考查科舉制的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科舉制的創立完善、內容、特點以及影響。13.【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中胡曾只看到了開鑿大運河的勞役繁重,造成了隋朝的滅亡;胡曾對隋朝大運河持完全否定態度。A項“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持完全否定態度,符合題意;BCD三項評述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大運河的積極作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關于大運河的評價,自古以來褒貶不一,眾說紛紜。”為背景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的掌握。需要靈活運用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相關評述。14.【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發明曲轅犁,促進了農業的發展。A項秧馬是宋代出現的新農具,不符合題意;B項曲轅犁屬于唐朝的生產工具,符合題意;C項是元朝的棉紡織工具,不符合題意;D項鐵器是戰國時期出現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社會氣象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理解并識記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史實。15.【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隋朝大運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陽為中心。從北到南依次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杭州段,屬于隋朝大運河四段中的江南河。ABC三項不包括杭州段,不符合題意;D項江南河包括杭州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準確識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隋朝大運河,要求掌握課本上的一些圖片,具備準確識記相關知識的能力。16.【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可得知無論出身貧窮與高貴,都只能通過讀書考試的方式進入官場。結合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相關所學內容分析即可知,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ABD三項均與題中描述不相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科舉制與材料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知識點,旨在考查解讀材料,知識遷移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信息明確立意,然后聯系所學知識進行解答。17.【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別為隋、唐、北宋、元。A項a、b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描述不正確,隋文帝楊堅于589年滅陳,使得南北歸于統一。但北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并未統一全國,不符合題意;B項c、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描述不正確,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繼承自隋朝而來,未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則開創了行省制,不符合題意;C項b朝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關系融洽描述正確,隋唐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展。唐太宗采取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了各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領來到長安,尊奉他為各族的“天可汗”,符合題意;D項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描述不正確,“杯酒釋兵權”是指宋太祖趙匡胤在即位后通過召集大將喝酒的方式迫使他們交出兵權,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不但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北宋軍力,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朝代順序與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18.【答案】D【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據題干“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的這首詩《登科后》體現的是科舉制的公平與機會均等。實行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ABC三項和題干詩句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符合題干詩句,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科舉制相關知識。19.【答案】(1)D(2)D【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1)漢初的幾位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實行修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輕徭薄賦,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漢文帝和漢景帝提倡節儉,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這些措施促成了“文景之治”出現。.因而“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是輕徭薄賦。ABC三項都不是“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題意;D項輕徭薄賦是“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材料“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豐收),米斗四五錢,……至貞觀十年,米每斗值二錢。”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時期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安定的社會狀況。出現這樣的狀況的原因是他采取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的統治措施。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糧食生產得到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年,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漢初年,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貞觀之治的有關內容。20.【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大運河開鑿的特點是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故答案為:D。【點評】 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集百萬民工,從605年開始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自北向南分別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成為溝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貫穿南北。大運河的開通,有力的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1.【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關鍵信息的獲取,需要正確把握歷史朝代的更替。依據圖表信息。隋朝滅亡之后,李淵建立唐朝,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繁榮的景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后來的唐玄宗時期,唐朝達到鼎盛時期,被稱為開元盛世,故C符合題意。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南北朝;定都建康,開發江南是在東晉。在南北朝以前;崇文抑武,高度集權指的是宋朝,在五代十國以后,可見其他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毒。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關鍵信息的獲取,需要正確把握歷史朝代的更替,屬于容易題。22.【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李白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一生寫下了不少謳歌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人們稱他為“詩仙”,他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蜀道難》等。敘述不正確的是詩人李白被譽為“詩圣”。A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唐朝詩人李白被譽為“詩圣”敘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李白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詩仙李白、詩圣杜甫。23.【答案】A【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在農業方面,興修水利工程,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圖①是曲轅犁,圖③是筒車。A項①③最早出現于唐朝,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農業的發展。準確識記唐朝時發明了耕作工具曲轅犁、灌溉工具筒車。24.【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通過大運河由南往北運輸貨物,從余杭(今杭州)出發,坐船去洛陽依次需要經過江南河、邗溝、通濟渠。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江南河→邗溝→通濟渠是從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陽做生意要先后經過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隋朝大運河的組成部分。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25.【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貫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江都(今揚州)、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D項北京即是題干材料中的“涿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知識。可以結合課本內容作答。26.【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A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出自唐代李白的《將進酒》,不符合題意;B項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出自唐代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符合題意;C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出自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不符合題意;D項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陸游的《示兒》,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杜甫及詩句的準確識記能力。準確識記詩句的作者、出處是解題的關鍵。27.【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A項鐵農具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曲轅犁出現于唐朝,唐朝在農業方面,興修水利工程,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符合題意;C項風車發明于宋代,不符合題意;D項灌鋼法出現于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唐朝時期出現的新農具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知識點。28.【答案】A【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A項尚書省負責政令的執行,符合題意;B項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不符合題意;C項門下省負責審核,不符合題意;D項內史省是中樞制令機構,前身是中書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隋唐三省六部制,知道負責執行政令的是尚書省。29.【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和鑒真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國,都是歷經磨難、九死一生,他們都對唐朝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做出貢獻,都促進了兩國的佛教發展,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ABC三項的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是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及學生的比較能力。30.【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這些歷史史實都顯現出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統治者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或設機構,或采取冊封政策,或實行和親政策,如文成公主如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靈活多樣,各民族聯系加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唐朝經濟、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C項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符合隋唐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的特征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31.【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A項隋朝大運河是題干材料稱頌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32.【答案】D【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隋唐時期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所沿用;隋煬帝時期,科舉制正式形成,成為后世選官用官的主要制度,被后世王朝所沿用;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一直為后世沿用,唐朝還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D項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我國所取得的各項成就。33.【答案】B【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指的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一種以考試的辦法選取官員的制度,統治者使“田舍郎”登上“天子堂”,說明了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擴大了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宋朝“重文輕武”,重視科舉制度的完善,科舉制度的完善在宋朝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A項加強了中央集權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B項促成了社會重學風氣是題干材料反映的科舉制度起到的社會作用,符合題意;C項提高了行政效率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改變了個人命運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34.【答案】A【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從題文中“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我們可以看到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從題文中“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可知,明朝的科舉制沿襲的是唐宋的考試科目及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但未發現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A項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從題干史料中不能獲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的科舉制度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35.【答案】D【知識點】開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還注意節儉.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玄宗前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使“貞觀之風一朝重振”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唐玄宗的歷史內容,唐玄宗開啟了開元盛世,對于唐朝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36.【答案】(1)時代特點:開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唐玄宗。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重用賢能。(3)玄奘;《大唐西域記》。(4)詩圣;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知識點】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粟特人在‘靖安司’當職,西域小販向長安貴婦出售表悲石,襖教、景教等同駐長安……”說明唐長安是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反映出唐朝開放兼容,中西融合,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點。(2)根據材料中“開元”可知,描繪的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唐玄宗政治經驗豐富,他整頓吏治,重用賢臣。大力發展經濟等。(3)根據西行取經可知他是玄奘。他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記》。(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杜甫被稱為詩圣。在美麗的新昌留下足跡的還有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故答案為:(1)時代特點:開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唐玄宗。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重用賢能。(3)玄奘;《大唐西域記》。(4)詩圣;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時代特點、開元盛世、玄奘西行、唐詩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7.【答案】(1)隋朝。加強中央集權,加大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3)秦朝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隋朝創立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秦朝修筑長城,隋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都是舉世聞名的工程。【知識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小問,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方的陳統一中國;第二小問,改革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對立的因素,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了后方;隋文帝勵精圖治,愛護百姓,提倡節儉。(2)本題考查唐朝盛世,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唐朝盛世歷史。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長安;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712年唐玄宗即位稱帝,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3)本題考查隋、秦兩朝的對比,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兩朝制度創新和工程建設。嬴政和楊堅作為秦朝與隋朝的建立者,這兩個朝代在歷史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角度一:兩個朝代都建立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的制度有:皇帝制度;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角度二:都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秦朝在戰國秦趙燕長城的基礎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修建了阿旁宮、驪山墓等。隋朝開挖了涿郡到余杭的大運河。故答案為:(1)隋朝。加強中央集權,加大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3)秦朝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隋朝創立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秦朝修筑長城,隋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都是舉世聞名的工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唐朝盛世,隋、秦兩朝的對比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8.【答案】(1)以民為本的思想(或: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貞觀之治。(2)曲轅犁;筒車。(3)三省六部制;①尚書省;②戶部。(4)藏族;影響: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原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或: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開創了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2)本題考查的是唐朝農業生產工具革新的有關知識。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3)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唐朝時期,國家體制也進行了創新,沿襲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對詔令的內容進行審核,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負責政令的執行。(4)本題考查的是吐蕃的有關知識。吐蕃是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有: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39.【答案】(1)隋煬帝(楊廣)(2)涿郡;余杭;洛陽(3)長江;黃河(4)江南河。(5)通濟渠。(6)積極影響: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開通隋朝大運河的是隋煬帝楊廣。(2)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涿郡,B為余杭,C為洛陽。(3)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大運河溝通了我國5大水系。圖中D是長江,E是黃河。(4)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過江南河。(5)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隋朝大運河中,溝通了黃河與淮河的一段運河是通濟渠。(6)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0.【答案】(1)以民為本的思想;民貴君輕思想。(2)曲轅犁;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信息,依據所學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主張以民為本的思想,這與春秋戰國時期民貴君輕思想一致。(2)依據所學可知,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很快,當時唐朝的農民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推動了農業的發展進步,同時國家和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制定了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3)依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國家體制進行了創新,圖片描述的是唐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4)根據上述材料的內容,依據所學可知,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是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故答案為:(1)以民為本的思想;民貴君輕思想。(2)曲轅犁;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政治、經濟、繁榮發展的原因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1.【答案】(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2)評價:正面(書本)、負面。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穩定(3)重視農業,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漢唐出現的三個盛世。根據材料中出現的“文景、唐太宗、唐玄宗”結合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出三個盛世為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2)本題考查大運河和盛世的表現。根據材料“一: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材料二社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材料三:“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結合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出此河為隋朝大運河,盛世表現可從政治經濟社會國力角度分析,所以共同表現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增強,社會穩定。(3)本題考查漢唐盛世景象為后世統治者提供的借鑒。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可得出借鑒為國家要實現長治久安,繁榮富強,統治者要重視農業,要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故答案為:(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2)評價:正面(書本)、負面。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穩定。(3)重視農業,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大運河等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1 / 1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19 隋唐時期一、單選題1.(2020·臺州模擬)對下列各政治制度示意圖解讀錯誤的是( )A.圖1是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秦始皇最早建立縣制B.圖2是美國聯邦政府機構,主要受到盧梭三權分立思想的影響C.圖3是西歐封建制度,使得西歐國家管理井井有條,少有戰爭D.圖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轄六部的政治體制從明朝開始【答案】D【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漢以后長期發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負責草擬、頒布皇帝的詔書;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無事不總”,負責執行國家的政令。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均稱尚書,六部分領各種政治事務。ABC三項解讀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圖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轄六部的政治體制從明朝開始解讀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019八上·余姚期末)詩歌諺語是生動鮮活的歷史,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下列詩歌諺語中,能反映開元盛世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C.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D.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答案】A【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還注意節儉。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玄宗前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所以有詩描述其統治“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A項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反映開元盛世,符合題意;B項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反映了南朝統治者崇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說明佛教文化的影響巨大,不符合題意;C項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反映了秦滅六國,不符合題意;D項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反映的是科舉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開元盛世的相關知識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聯系教材所學作答。3.(2019八上·余姚期末)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他曾對群臣說:“中書召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然駁正。”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 )A.替皇帝起草詔令 B.負責監察百官C.負責詔令的執行 D.審核詔令內容【答案】D【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他曾對群臣說:“中書召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然駁正。”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審核詔令內容。唐朝在政治上,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A項替皇帝起草詔令的是中書省省,不符合題意;B項負責監察百官的是御史臺,不符合題意;C項負責詔令的執行的是尚書省,不符合題意;D項審核詔令內容是門下省的職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省六部制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機構設置。4.(2019八上·余姚期末)圖片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資料。某教師在課堂上展示了如下一組圖片,最恰當的標題是( )A.抵抗侵略 B.中外交往 C.民族團結 D.祖國統一【答案】B【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唐太宗時期玄奘西行,歷盡艱險,到達天竺,求取佛經,是中印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唐玄宗時期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法和大唐文化,促進了中日經濟文化交往,增進了中日兩國人民友好關系;意大利人馬可 波羅在元朝來到中國。所以,圖片反映的主題是中外交往。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中外交往是最恰當的標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史實。要求學生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5.(2020八上·蕭山期末)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齊民要術》 B.《大唐西域記》C.《金剛經》 D.《論語》【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已經發明雕版印刷術,最著名的是《金剛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項《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理解與識記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相關史實。6.(2019八上·柯橋月考)讀下圖,對相關朝代的描述正確的是( )A.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B.b、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C.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D.b朝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力逐步增強【答案】D【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別為隋、唐、北宋、元。A項a、c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隋文帝楊堅于589年滅陳,使得南北歸于統一,但北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并未統一全國;B項b、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繼承自隋朝而來,未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則開創了行省制;C項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杯酒釋兵權”是指宋太祖趙匡胤在即位后通過召集大將喝酒的方式迫使他們交出兵權,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不但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北宋軍力;D項b朝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國力逐步增強描述正確,符合題意,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他統治時期稱為“貞觀之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朝代順序與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7.(2019八上·新昌期中)古人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你認為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 )A.鞏固了隋朝的統治 B.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C.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滅亡【答案】C【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南北經濟、文化、政治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A項鞏固了隋朝的統治錯誤,不符合題意,大運河由于“急政”的原因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隋朝的社會矛盾;B項方便了隋煬帝下江南錯誤,不符合題意,方便隋煬帝下江南是其直接作用,但從歷史發展整體來看微不足道,不是主要作用;C項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是隋朝大運河的主要作用,符合題意;D項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錯誤,不符合題意,加速隋朝的滅亡是他的客觀影響,不是主要作用;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內容。解題關鍵是知道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相關知識。8.(2019八上·江山期中)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涌現出大批杰出詩人,“詩仙”和“詩圣”分別是( )A.李白、杜甫 B.杜甫、李白 C.李白、王維 D.李白、蘇軾【答案】A【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白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杜甫的詩感情真摯,筆觸細膩,風格雄渾,語言精練凝重,被后人尊為“詩圣”。A項李白、杜甫分別被稱為“詩仙”和“詩圣”,符合題意;BCD三項均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唐代的文學藝術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對知識的識記。9.(2019八上·江山期中)與以下示意圖中“①”朝代相關的史實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開發江南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權【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隋朝滅亡之后,李淵建立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了繁榮的景象,稱為“貞觀之治”。后來唐玄宗時期達到鼎盛,稱為“開元盛世”。A項北魏改革,民族交融是在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定都建康,開發江南是在東晉時,不符合題意;C項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符合題意;D項崇文抑武,高度集權的是宋朝,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社會發展的知識點,要求具備記憶知識、分析圖片的能力。圖示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示意圖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示意圖確定正確答案。10.(2019八上·江山期中)隋朝大運河南北兩端城市分別是余杭和涿郡,它的中心城市是( )A.長安 B.洛陽 C.揚州 D.江都【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從北往南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B項洛陽是的隋朝大運河中心城市,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稀疏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11.(2018八上·溫州期末)“通濟渠西通河(黃河)洛(洛水),南達江(長江)淮(淮水)……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由此可知,大運河的開鑿( )A.加強民族融合 B.加重人民負擔C.加速隋朝滅亡 D.促進南北交流【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征發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縱貫南北全長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它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通濟渠西通河(黃河)洛(洛水),南達江(長江)淮(淮水)……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由此可知,大運河的開鑿促進南北交流。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促進南北交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12.(2018八上·諸暨期末)“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材料反映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人才選拔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科舉制度在隋朝創立,唐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它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憑才學做官。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激發了士子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科舉制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人才選拔制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為依托,考查科舉制的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科舉制的創立完善、內容、特點以及影響。13.(2018八上·北侖期末)關于大運河的評價,自古褒貶不一。下列古人評價大運河的詩句中,持完全否定態度的是( )A.“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唐·胡曾《汴水》)B.“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懷古》)C.“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唐·皮日休《汴河銘》)D.“天下轉漕,仰此一渠。”(元·脫脫《宋史》)【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中胡曾只看到了開鑿大運河的勞役繁重,造成了隋朝的滅亡;胡曾對隋朝大運河持完全否定態度。A項“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持完全否定態度,符合題意;BCD三項評述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大運河的積極作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關于大運河的評價,自古以來褒貶不一,眾說紛紜。”為背景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的掌握。需要靈活運用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相關評述。14.(2018八上·臨海期末)下列圖片屬于唐朝生產工具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發明曲轅犁,促進了農業的發展。A項秧馬是宋代出現的新農具,不符合題意;B項曲轅犁屬于唐朝的生產工具,符合題意;C項是元朝的棉紡織工具,不符合題意;D項鐵器是戰國時期出現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社會氣象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理解并識記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史實。15.(2018八上·臨海期末)杭州推出了“中國大運河-杭州申遺旅游線”,該旅游線路中的杭州段,屬于隋朝大運河四段中(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隋朝大運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陽為中心。從北到南依次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杭州段,屬于隋朝大運河四段中的江南河。ABC三項不包括杭州段,不符合題意;D項江南河包括杭州段,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準確識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隋朝大運河,要求掌握課本上的一些圖片,具備準確識記相關知識的能力。16.(2018八上·婺城期末)”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 )A.世襲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可得知無論出身貧窮與高貴,都只能通過讀書考試的方式進入官場。結合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相關所學內容分析即可知,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科舉制。ABD三項均與題中描述不相符合,不符合題意;C項科舉制與材料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知識點,旨在考查解讀材料,知識遷移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信息明確立意,然后聯系所學知識進行解答。17.(2018八上·江山期末)讀中國歷史紀年表(局部).對相關朝代的內容描述正確的是( )A.a、b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B.c、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C.b朝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關系融洽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分析可知,a、b、c、d四朝分別為隋、唐、北宋、元。A項a、b兩朝都是從分裂走向統一,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描述不正確,隋文帝楊堅于589年滅陳,使得南北歸于統一。但北宋與各少數民族政權并立,并未統一全國,不符合題意;B項c、d兩朝都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描述不正確,唐朝的政治制度都是繼承自隋朝而來,未有開創性的政治制度;而元朝則開創了行省制,不符合題意;C項b朝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關系融洽描述正確,隋唐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展。唐太宗采取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了各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領來到長安,尊奉他為各族的“天可汗”,符合題意;D項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措施,增強了北宋軍力描述不正確,“杯酒釋兵權”是指宋太祖趙匡胤在即位后通過召集大將喝酒的方式迫使他們交出兵權,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不但沒有加強反而削弱了北宋軍力,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中國朝代順序與各朝特征的掌握能力。18.(2018八上·江山期末)“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該詩體現了( )A.分封制度的血緣和等級特點 B.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專制C.行省制度的首創和高效特點 D.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答案】D【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據題干“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的這首詩《登科后》體現的是科舉制的公平與機會均等。實行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ABC三項和題干詩句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符合題干詩句,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科舉制相關知識。19.(2018八上·嘉興期末)“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回答問題。(1)“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是( )A.提倡節儉 B.整頓吏治 C.獎勵耕織 D.輕徭薄賦(2)“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豐收),米斗四五錢,……至貞觀十年,米每斗值二錢。”這說明貞觀年間( )A.糧食緊缺,經濟凋敝 B.米價沒有任何波動C.整肅吏治,鞏同統一 D.糧食生產得到發展【答案】(1)D(2)D【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1)漢初的幾位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實行修養生息政策。漢文帝和漢景帝輕徭薄賦,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漢文帝和漢景帝提倡節儉,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這些措施促成了“文景之治”出現。.因而“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是輕徭薄賦。ABC三項都不是“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題意;D項輕徭薄賦是“文景之治”時期在惠農方面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材料“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豐收),米斗四五錢,……至貞觀十年,米每斗值二錢。”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時期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安定的社會狀況。出現這樣的狀況的原因是他采取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的統治措施。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糧食生產得到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年,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漢初年,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貞觀之治的有關內容。20.(2018八上·西湖期末)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下列對大運河開鑿特點概括正確的是( )A.為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B.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C.利用天然水道和已有的人工運河開鑿,貫穿南北D.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大運河開鑿的特點是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故答案為:D。【點評】 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集百萬民工,從605年開始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自北向南分別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成為溝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貫穿南北。大運河的開通,有力的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1.(2018八上·西湖期末)與以下示意圖中“?”相關的史實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開發江南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權【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關鍵信息的獲取,需要正確把握歷史朝代的更替。依據圖表信息。隋朝滅亡之后,李淵建立唐朝,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繁榮的景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后來的唐玄宗時期,唐朝達到鼎盛時期,被稱為開元盛世,故C符合題意。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南北朝;定都建康,開發江南是在東晉。在南北朝以前;崇文抑武,高度集權指的是宋朝,在五代十國以后,可見其他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毒。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中關鍵信息的獲取,需要正確把握歷史朝代的更替,屬于容易題。22.(2018八上·義烏期末)中國古代文學體裁多樣,成就輝煌。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作品B.唐朝詩人李白被譽為“詩圣”C.元曲作家關漢卿的《竇娥冤》是不朽名著D.《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李白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一生寫下了不少謳歌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人們稱他為“詩仙”,他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蜀道難》等。敘述不正確的是詩人李白被譽為“詩圣”。A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唐朝詩人李白被譽為“詩圣”敘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李白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詩仙李白、詩圣杜甫。23.(2018八上·義烏期末)下列生產工具中,最早出現于唐朝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A【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在農業方面,興修水利工程,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圖①是曲轅犁,圖③是筒車。A項①③最早出現于唐朝,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農業的發展。準確識記唐朝時發明了耕作工具曲轅犁、灌溉工具筒車。24.(2018八上·義烏期末)隋朝時,一位商人從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陽做生意.他要先后經過( )A.水濟渠→江南河→邗溝 B.江南河→邗溝→通濟渠C.通濟渠→永濟渠→江南河 D.通濟渠→江南河→邗溝【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通過大運河由南往北運輸貨物,從余杭(今杭州)出發,坐船去洛陽依次需要經過江南河、邗溝、通濟渠。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江南河→邗溝→通濟渠是從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陽做生意要先后經過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隋朝大運河的組成部分。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25.(2018八上·余杭期末)“北通涿都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此中的“涿郡”是現今的( )A.杭州 B.揚州 C.洛陽 D.北京【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貫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江都(今揚州)、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D項北京即是題干材料中的“涿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知識。可以結合課本內容作答。26.(2018八上·余杭期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的詩深刻反映了時代特點,被后人稱為“詩史”。下列詩句中,能體現其特征的是(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B.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C.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D.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答案】B【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A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出自唐代李白的《將進酒》,不符合題意;B項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出自唐代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符合題意;C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出自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不符合題意;D項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陸游的《示兒》,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杜甫及詩句的準確識記能力。準確識記詩句的作者、出處是解題的關鍵。27.(2018八上·余杭期末)開元時期,耕作技術的改進,助推了繁榮盛世的出現。出現于這一時期的是( )A.鐵農具 B.曲轅犁 C.風車 D.灌鋼法【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A項鐵農具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曲轅犁出現于唐朝,唐朝在農業方面,興修水利工程,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符合題意;C項風車發明于宋代,不符合題意;D項灌鋼法出現于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唐朝時期出現的新農具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知識點。28.(2018八上·桐鄉競賽)在三省六部制中,負責政令的執行的是()A.尚書省 B.中書省 C.門下省 D.內史省【答案】A【知識點】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A項尚書省負責政令的執行,符合題意;B項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不符合題意;C項門下省負責審核,不符合題意;D項內史省是中樞制令機構,前身是中書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隋唐三省六部制,知道負責執行政令的是尚書省。29.(2018八上·岱山期中)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是( )A.促使道教向世界的傳播 B.見證了開元盛世的文化繁榮C.促進了農牧文化的交融 D.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玄奘和鑒真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國,都是歷經磨難、九死一生,他們都對唐朝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流做出貢獻,都促進了兩國的佛教發展,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ABC三項的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是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玄奘西游印度和鑒真東渡日本的共同歷史功績及學生的比較能力。30.(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說法中符合隋唐特點的是(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中華民族的大融合C.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 D.中華帝國的衰落【答案】C【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游這些歷史史實都顯現出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統治者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或設機構,或采取冊封政策,或實行和親政策,如文成公主如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靈活多樣,各民族聯系加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唐朝經濟、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C項中華社會的繁榮開放符合隋唐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的特征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31.(2018八上·岱山期中)“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這是古人稱頌( )A.隋朝大運河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答案】A【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A項隋朝大運河是題干材料稱頌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32.(2018八上·岱山期中)隋唐時期一系列創新為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勃發的活力。下列創新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舉制 ③曲轅犁和筒車 ④雕版印刷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據所學知,隋唐時期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所沿用;隋煬帝時期,科舉制正式形成,成為后世選官用官的主要制度,被后世王朝所沿用;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一直為后世沿用,唐朝還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D項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我國所取得的各項成就。33.(2018九上·嘉興月考)宋代汪洙《神童詩》寫到“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從中可見當時的科舉制度起到的社會作用是( )A.加強了中央集權 B.促成了社會重學風氣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改變了個人命運【答案】B【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指的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一種以考試的辦法選取官員的制度,統治者使“田舍郎”登上“天子堂”,說明了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擴大了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宋朝“重文輕武”,重視科舉制度的完善,科舉制度的完善在宋朝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A項加強了中央集權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B項促成了社會重學風氣是題干材料反映的科舉制度起到的社會作用,符合題意;C項提高了行政效率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改變了個人命運題干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34.(2018八下·紹興期中)《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答案】A【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從題文中“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我們可以看到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從題文中“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可知,明朝的科舉制沿襲的是唐宋的考試科目及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但未發現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A項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從題干史料中不能獲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的科舉制度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35.(2018八上·湖州期末)某位皇帝不僅使“貞觀之風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答案】D【知識點】開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還注意節儉.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玄宗前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使“貞觀之風一朝重振”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ABC均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唐玄宗的歷史內容,唐玄宗開啟了開元盛世,對于唐朝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二、材料分析題36.(2019八上·新昌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日,《長安十二時辰》上熱搜,該劇高度還原了“大唐盛景”,重現了“世界的中心”長安的熱鬧與繁華。粟特人在“靖安司”當職,西域小販向長安貴婦出售表悲石,襖教、景教等同駐長安…繁榮的唐朝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唐·杜甫《憶昔二首》材料三: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材料四;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唐·杜甫在《壯游》(1)綜合材料一,你認為唐朝具有一種怎樣的時代特點?(2)材料二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3)材料三中的這位“偉大僧人”是誰?他為后世留下的關于西域的一部歷史地理著作是什么?(4)杜甫的詩藝術高超,他被人們尊稱什么?你知道還有哪些古代名人在美麗的新昌留下了足跡。【答案】(1)時代特點:開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唐玄宗。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重用賢能。(3)玄奘;《大唐西域記》。(4)詩圣;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知識點】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粟特人在‘靖安司’當職,西域小販向長安貴婦出售表悲石,襖教、景教等同駐長安……”說明唐長安是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反映出唐朝開放兼容,中西融合,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點。(2)根據材料中“開元”可知,描繪的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唐玄宗政治經驗豐富,他整頓吏治,重用賢臣。大力發展經濟等。(3)根據西行取經可知他是玄奘。他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記》。(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杜甫被稱為詩圣。在美麗的新昌留下足跡的還有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故答案為:(1)時代特點:開放,中西互通,多民族交融。(2)唐玄宗。措施:整頓吏治;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重用賢能。(3)玄奘;《大唐西域記》。(4)詩圣;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時代特點、開元盛世、玄奘西行、唐詩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7.(2018八上·南潯期末)某校學生開展“畫漫畫,學歷史”的探究活動,并繪編了以下漫畫材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答案】(1)隋朝。加強中央集權,加大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3)秦朝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隋朝創立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秦朝修筑長城,隋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都是舉世聞名的工程。【知識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小問,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方的陳統一中國;第二小問,改革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消除民族對立的因素,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了后方;隋文帝勵精圖治,愛護百姓,提倡節儉。(2)本題考查唐朝盛世,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唐朝盛世歷史。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長安;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712年唐玄宗即位稱帝,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3)本題考查隋、秦兩朝的對比,旨在考查學生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兩朝制度創新和工程建設。嬴政和楊堅作為秦朝與隋朝的建立者,這兩個朝代在歷史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角度一:兩個朝代都建立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的制度有:皇帝制度;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角度二:都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秦朝在戰國秦趙燕長城的基礎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修建了阿旁宮、驪山墓等。隋朝開挖了涿郡到余杭的大運河。故答案為:(1)隋朝。加強中央集權,加大地方豪強勢力,澄清吏治,發展經濟.并打敗突厥,穩固后方,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貞觀之治。開元盛世。(3)秦朝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制,隋朝創立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都起到了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秦朝修筑長城,隋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都是舉世聞名的工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的建立及隋文帝的改革措施,唐朝盛世,隋、秦兩朝的對比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8.(2018八上·天臺月考)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題。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開創了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什么?(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你說出當時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產工具的名稱。(3)唐朝時期,國家體制也進行了創新,下圖的政治體制稱為什么?并將該圖表填寫完整。(4)吐蕃人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簡述這一事件造成的影響。(5)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兩點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答案】(1)以民為本的思想(或: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貞觀之治。(2)曲轅犁;筒車。(3)三省六部制;①尚書省;②戶部。(4)藏族;影響: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原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或: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開創了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2)本題考查的是唐朝農業生產工具革新的有關知識。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3)本題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有關知識。唐朝時期,國家體制也進行了創新,沿襲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對詔令的內容進行審核,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負責政令的執行。(4)本題考查的是吐蕃的有關知識。吐蕃是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有: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39.(2018八上·天臺月考)讀《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開通大運河的皇帝是誰?(2)填寫大運河“一個中心、兩個端點”的名稱。端點A: ;C: 中心B: (3)大運河溝通了我國5大水系。圖中D和E分別是哪條河流? ;E (4)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過哪一段運河?(5)隋朝大運河中,溝通了黃河與淮河的一段運河是?(6)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積極影響?【答案】(1)隋煬帝(楊廣)(2)涿郡;余杭;洛陽(3)長江;黃河(4)江南河。(5)通濟渠。(6)積極影響: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開通隋朝大運河的是隋煬帝楊廣。(2)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為涿郡,B為余杭,C為洛陽。(3)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大運河溝通了我國5大水系。圖中D是長江,E是黃河。(4)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揚州經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過江南河。(5)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隋朝大運河中,溝通了黃河與淮河的一段運河是通濟渠。(6)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有關知識。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0.(2018八上·浙江期中)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題。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這與春秋戰國時期某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張一致?(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很快。請你說出當時便于耕作的生產工具的名稱及農業政策。(3)唐朝時期,國家體制進行了創新,下圖的政治體制稱為什么?并說明這一制度產生的影響。(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兩點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答案】(1)以民為本的思想;民貴君輕思想。(2)曲轅犁;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信息,依據所學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主張以民為本的思想,這與春秋戰國時期民貴君輕思想一致。(2)依據所學可知,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發展很快,當時唐朝的農民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推動了農業的發展進步,同時國家和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制定了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3)依據所學可知,唐朝時期,國家體制進行了創新,圖片描述的是唐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4)根據上述材料的內容,依據所學可知,唐朝繁榮發展的原因是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故答案為:(1)以民為本的思想;民貴君輕思想。(2)曲轅犁;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重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政治、經濟、繁榮發展的原因等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1.(2018八上·岱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漢唐盛世:材料一:西漢文帝景帝時期,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解百官關注農桑,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材料二:唐太宗統治時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重視發展農業,減輕農民的賦稅;注意“戒奢從簡”。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漸加強。材料三:唐玄宗統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節儉,重視興修水利。開元年間,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請結合并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材料分別描述了漢唐時期出現的哪三個盛世景象。(2)材料二中提到唐太宗統治時期,吸取了隋亡的教訓,而古人有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請問:如何評價“此河”的存在?同時根據材料指出盛世繁榮的共同表現。(3)漢唐盛世景象的出現,為后世統治者提供了什么寶貴經驗?【答案】(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2)評價:正面(書本)、負面。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穩定(3)重視農業,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漢唐出現的三個盛世。根據材料中出現的“文景、唐太宗、唐玄宗”結合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出三個盛世為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2)本題考查大運河和盛世的表現。根據材料“一: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注重發展農業。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材料二社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材料三:“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結合所學的知識可以得出此河為隋朝大運河,盛世表現可從政治經濟社會國力角度分析,所以共同表現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增強,社會穩定。(3)本題考查漢唐盛世景象為后世統治者提供的借鑒。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可得出借鑒為國家要實現長治久安,繁榮富強,統治者要重視農業,要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故答案為:(1)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2)評價:正面(書本)、負面。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社會穩定。(3)重視農業,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以人為本。【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大運河等相關知識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19 隋唐時期(學生版).docx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19 隋唐時期(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