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 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特點、作用等;中國與這些新興國際組織中及機制的關系。關鍵能力:認同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關系的健康發展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中國越來越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發揮著建設性的作用。科學精神:分析新興國際組織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發揮的作用,樹立科學精神。公共參與:中國積極推動新興國際組織的發展。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中國與二十國集團的關系2.金磚國家3.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4.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作用教學難點:1.二十國集團成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2.金磚國家3.“上海精神”4.亞投行與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廣泛參加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支持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機制、上海合作組織等發揮積極作用。70多年來,中國與國際組織的關系經歷了兩方面的重大轉變:一是對國際組織的認知與態度,從相對排斥逐漸轉變為全方位積極參與;二是從國際組織的邊緣參與者,逐漸成長為國際組織的引領者、促進者。2、講授新課(一)二十國集團探究與分享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相當長時間內,世界經濟的主角是西方發達國家,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角也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組織。比如,20世紀60年代成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英語縮寫為"OECD")和20世紀70年代成立的七國集團(簡稱"G7",成員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都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討論、協調全球經濟問題的平臺。隨著新興大國崛起以及世界經濟事務日益復雜,這些機構已難以適應新的形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一些新興國際組織開始在國際社會嶄露頭角,成為全球治理的新的推動力量。二十國集團(簡稱"G20")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成員除包含原有的七國集團成員外,還增加了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和歐盟。問題:為什么二十國集團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學生討論交流答案與提示:(1)二十國集團可以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首先在于它有廣泛的代表性。從經濟體量上講,二十國集團減員經濟總量占世界約90%,特別是二十國集團的重要成員中國,近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維持在30%左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因此,二十國集團完全具備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的廣泛代表性和權威性。(2)二十國集團可以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還在于其成員之間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合作意愿。二十國集團成員雖然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現實挑戰不同,但推動經濟增長的愿望相同,應對危機挑戰的利益相同,實現共同發展的憧憬相同。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之間,既有中美、中俄、中歐、美俄、美歐第大國合作框架。也有金磚國家等多邊合作機制。這些框架和機制的穩定運行有助于相關國家加強溝通、深化合作,對二十國集團的穩定和機制化運作不無裨益。材料二 2021年10月31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繼續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重點闡述對氣候變化、能源、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的看法。習近平指出,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是當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戰,事關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也關系地球未來。國際社會合力應對挑戰的意愿和動力不斷上升,關鍵是要拿出實際行動。第一,采取全面均衡的政策舉措。必須統籌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兼顧應對氣候變化和保障民生,主要經濟體應該就此加強合作。第二,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要堅持聯合國主渠道地位,以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為基石,以國際法為基礎,以有效行動為導向,強化自身行動,提升合作水平。第三,加大對發展中國家支持力度。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率先促進先進技術推廣運用,發達國家也要切實履行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問題: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反映了中國與二十國集團之間怎樣的關系?學生討論交流答案與提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支持二十國集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知識總結:二十國集團1.產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社會深感有必要對全球經濟進行監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國家主導的舊的國際機制已難以勝任此任務,二十國集團因此成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2.特點:二十國集團成員覆蓋面廣、代表性強,其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3.焦點:二十國集團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4.中國與二十國集團①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國,也是二十國集團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二十國集團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②中國提出共同構建創新、開放、聯動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中國主張,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二)金磚國家相關資料“金磚國家”是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機制,成員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敖鸫u國家”英語縮寫最初為"BRIC",采用了巴西(Brazil)、俄羅(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該詞拼寫和發音與英語單詞"brick"(磚)相近,因此被譯為“金磚國家”,2006年第61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舉行首次金磚國家外長會晤,揭開金磚國家合作序幕。2009年,首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金磚國家”英語縮寫變為"BRICS"談談你對“金磚國家”的印象。提示:“金磚”說明金磚國家的重要性,對世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金磚國家國土面積占世界領土總面積26.4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42.06%。據估算,2018年五國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的23.53%,貿易總額占世界的16.30%。五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為13.39%,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總量為14.84%過渡:金磚機制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經濟變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金磚五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探究與分享2021年9月9日晚,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三次會晤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今年是金磚國家合作15周年。15年來,五國堅持開放包容、平等相待,增進戰略溝通和政治互信,尊重彼此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不斷探索正確的國與國相處之道;堅持務實創新、合作共贏,對接發展政策,發揮互補優勢,扎實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堅持公平正義、立己達人,支持多邊主義,參與全球治理,成為國際舞臺上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五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動金磚合作保持發展勢頭,在很多領域取得了新進展。事實證明,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金磚合作就能走穩走實走遠。談談金磚國家的作用以及我國在金磚機制中發揮什么作用。學生討論交流知識總結:金磚國家1.產生背景:金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經濟變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2.金磚精神:金磚五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3.中國與金磚國家:中國一直努力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形成和不斷發展,順應歷史大勢,把握發展機遇,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建設性作用。4.作用: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金磚國家已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三)上海合作組織探究與分享上海合作組織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成員國的經濟、人口總量分別約占全球的20%、40%,上海合作組織有4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伙伴,并同聯合國等國際和區域組織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2015年7月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烏法峰會,決定啟動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程序。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有人認為,擴員可以為上海合作組織拓展政治與經濟空間,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為“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提供更廣闊的合作平臺,也有人認為,擴員后關注的議題增多,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關系協調難度大,這都將使上海合作組織分散注意力。如何通過適宜的發展戰略指引擴員后的上海合作組織處理地區事務、參與全球治理,成為關乎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前景的重要課題。問題:你如何理解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員?國際組織如何才能與時俱進、保持活力?學生討論交流答案與提示:(1)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員有利于擴大合作范圍,推動國家間的共同合作。但是擴員后帶來不同國家間的利益分歧,也會導致成員國之間的矛盾上升。(2)國際組織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與時俱進、保持活力。國際組織只有適應新的國際形勢,不斷深化合作,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才能保持活力。知識總結:上海合作組織(1)產生背景①“上海五國”會晤機制建立: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 會晤機制。②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③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2)“上海精神”: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組織開創了自冷戰結束以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3)合作領域: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重要的合作領域。(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探究與分享材料一 2020年4月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董事會批準向中國提供總額為24.85億元的人民幣緊急援助貸款,用于支持北京市和重慶市抗擊疫情有關的公共衛生應急支出,包括應急設備和物資采購以及醫院、病房等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材料二 從2016年正式運營至今,亞投行已經批準了包括印度、緬甸、巴基斯坦等15個國家的39個貸款或投資項目,總額達80億美元,投資或者貸款的范圍涉及南亞、東南亞、東亞、中亞、西亞、北非和高加索地區,累計撬動了超過350億美元的總投資。問題:亞投行成立的意義和作用。學生討論交流(1)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英語縮寫為“AIIB”)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總部設在北京。截至2020年1月,亞投行有102個成員國。宗旨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財富并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伙伴關系,應對發展挑戰。(2)亞投行致力于支持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完善亞洲地區基礎設施、促進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和經濟體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知識總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產生背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2016年1月正式運營,總部設在北京。(2)亞投行的投資方向、運作原則和目標①投資方向:亞投行致力于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為能源、電力、交通、通信、農業基建、供水、環衛、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②運作原則:公開、透明、獨立、問責。③目標:精簡、廉潔、綠色。(3)作用: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3、結束新課國際組織不僅是中國開展多邊外交工作的舞臺,也是全球治理體系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積極參與和創建國際組織,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我國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機遇期。4、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二十國集團、金磚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興國際組織,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科學的分析中國在這些新興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六、板書設計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一)二十國集團(二)金磚國家(三)上海合作組織(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