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變化的漢字》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欣賞中國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發愛國熱情。2、引導學生用圖畫形式表現一段話。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象形文字的內容和學習過程產生興趣。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較明確的表達詞語的意義,培養學生對想象、創新的熱情。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電腦多媒體設備、有關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的圖片資料、示范操作的各種繪畫制作工具。學生準備:回去搜集有關象形文字的資料,帶繪畫工具。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展示中國古代巖畫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請學生猜猜這是什么意思。學生討論、爭辯。教師公布答案,告訴學生這是象形文字。教師講解象形文字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學生將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創造、運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模仿興趣和表現欲望。二、課堂發展1、教師播放光盤視頻,向學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軌跡使學生得到啟示。引導學生尋找象形文字是怎樣抓住實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張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細節的。2、學寫象形文字。教師通過實際操作示范,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色彩來臨摹象形文字的演變,可以給每一組字畫上漂亮的邊框。3、學生試著自己造一個象形文字,教師指導學生大膽的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進行夸張表現。力爭表現出詞語的意思。4、教師運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寫一段祝福的話給學生,請學生根據每個字表現對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況猜猜老師寫的是什么祝福。出示幾段學生運用自造象形文字寫的話,請學生欣賞、評述。三、創作作品引導學生用圖畫形式表現設計一張校園詩歌朗誦會請柬。告訴學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準確的表現實際的具體形象,但對抽象的概念很難準確的表達,提醒學生注意選擇那些可以表達的詞語進行作業,增加成功的機會。四、課堂展示學生互評、自評。教師提煉,鼓勵學生多講述自己的制作心得與創作感受。五、課堂小結本課注重學習的靈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學科知識專業化。教材旨在使學生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過程以及藝術特點,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培養孩子熱愛漢字的情感。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聯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聯想的設計方法,設計創作“字義”與“形象”和諧統一的裝飾文字。使學生通過觀察、聯想、比較、思考,進而大膽地將自己對漢字的認識和感受表現出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受中華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