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雨來了》教學設計教材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嶺南版第五冊《雨來了》。教學對象: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領域:記憶 造型 表現計劃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本課的"雨"是自然界常見的現象,在生活中經常與"雨"打交道,特別是在南方,北方的雨相對就少一點。對于季節性的雨來說,有連綿不斷的春雨、梅雨,夏季的雨是滂沱的暴雨,冬季下的是冷雨等等?!坝陙砹恕笨梢园l生很多真實、感人的故事,比如、成人世界里浪漫或傷心的“雨”故事、兒童世界里開心或不開心的“雨”故事等。所以,這些豐富的情節和個人的不同感受是構成畫面創意的基礎。教材以觀察雨景圖片(或雨景錄象)為切入點,讓學生感受晶瑩剔透的雨點、連綿不斷的雨絲、落在水面上的圈圈雨花以及雨中洋溢著的美景。本課屬于生活中的美感教育,教學中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表述“雨‘,通過不同的雨景圖片,加以討論,學生可以從中發現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團結協作、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所以,不但要畫好”雨景“,還要把人的心靈美表現出來,這也是把德育教育滲透到美育中來。教學用具準備:(1)、老師:有關雨中情景的圖片和有關音樂片段、課件以及繪畫工具。(2)、學生:相關的繪畫工具、畫紙等。作業要求:畫一幅有關雨景的畫,構圖要飽滿,主次分明,色彩明亮。知識要點:記憶畫、想象畫的構思、構圖。技能要求:先畫出主要人物,再添畫雨具、雨景等背景。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欣賞表現雨中情景的兒童畫;學習“先畫主體,后添背景”的構圖方法。2、過程方法:觀察下雨時周圍情景的變化,能夠抓住下雨時環境和人物的動態;體驗雨中的感受;在欣賞與交流中探索不同的表現技法。3、情感 態度 價值觀:養成留心觀察環境變化的習慣,養成熱愛自然的情感的探索自然的興趣;通過雨中人與人之間有情感的故事,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美德。教學重點:能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手法進行記憶或想象創作下雨的情景。教學難點:如何表現下雨天“濕”的特點。興趣點:(1)、模擬雨中情景表演;(2)、嘗試雨景的不同表現手法。教學活動過程:一、課堂導入:播放關于“雨”的音樂或錄象與學生一起欣賞。問題:(1)、你喜歡轟隆隆的大雷雨,還是喜歡淅瀝淅瀝下個不停的毛毛雨?(2)、雨天的路上開滿了雨傘花,你喜歡在雨天撐著傘玩水花嗎?二、講新課:1、欣賞課本的圖片;設問:(1)、幾幅畫表現的是什么內容?(2)、是用什么辦法畫出來?(3)、你從畫中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會怎樣做?2、學生分組講一件自己有關“雨”的故事。3、欣賞學生作品(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作品的感受。(2)、讓學生回答這些畫與我們平時畫的有什么不同?(3)、如果你自己來畫,你會怎么畫?4、繪畫步驟:(1)、先畫好主要人物;(2)、添畫雨具;(3)、添畫背景(場景)。5、學生作業,老師巡視輔導。三、學生評議自己的作品,老師小結。(1)、挑幾個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自己評價、讓其他學生評價。(2)、教師講評,畫得好的給予表揚,畫得好的要加以鼓勵。四、總結。教師總結本課的學習情況,簡要復習前面的內容,不置下一次上課所要帶的工具。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