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 家 動 手 做 條 龍[課 型]:造型與表現(藝術實踐課)[教材分析]:美術課標明確規定:課程的價值具有人文性質,同時具有引導學生參與文化傳承的價值。本課表面上看是一堂造型,表現課,但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的相關知識,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同樣重要。本課在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基礎上,運用立方體構成中重復構成的知識,并將紙造型的知識隱含在制作龍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利用廢舊材料分小組合作設計,制作出有創意的龍。在做的過程中,體會和感受中國龍文化的深邃,激勵學生作為華夏炎黃子孫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立體構成的重復組合的紙造型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廢舊材料制作龍。讓學生學會廢舊資源再利用。2、學生通過以小組團結合作的方式設計制作出新穎的龍,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及創新意識。[教學重點]:調動同學情緒,使大家能熱情、積極地參加與到做龍的活動中來。[教學難點]:如何把構成知識應用到設計和制作中,使龍的造型和結構有新的創意。[解決重難點的辦法]:1、要創建分組競爭的課堂氣氛,鼓勵每一個小組競爭。比哪組最快、哪組最漂亮、哪組最有新意。2、分小組討論,群策群力完成任務。3、鼓勵創新,要求學生把課本的方法當成參考,盡可能地想出新穎的方法。4、舉些簡單明確的構成的例子,讓學生們能從中產生一些聯想以促進創新想法的產生。[教具及學具]:書、紙杯、剪刀、雙面膠、紙杯龍等。1、可利用的廢舊材料:易拉罐、膠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裝羽毛球的筒、藥盒、藥瓶、礦泉水瓶及其它飲料瓶。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稈、木棍及樹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黃瓜、茄子、蘿卜等)。3、自制材料:課前式課上用比較硬的紙作成紙筒,把它作為做龍的材料。[課時]:2課時(本課是第2課時)第一課時(略)[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要求為學生圍繞龍文化進行探究式學習,共以下幾個環節:1、以《龍的傳人》音樂導入新課,講解龍的起源和圖騰。2、了解中國龍的種類和造型,總結出龍的特點。3、設計“龍”美術字和書法。4、比一比:哪個組找的相關龍的成語最多。5、欣賞龍的相關作品。最后,學生討論本組所需要的適合做龍的廢舊材料和工具,并要求課后收集,準備下節課所需的工具。第二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設計為藝術實踐,共以下幾個環節:1、組織教學,導入新課。1、學生分小組坐好,師生問好。2、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并導入新課(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一個夢境,把學生帶入夢境,然后帶到課堂,從而和最后的結束環節相呼應,夢中與同學們一起舞龍)。3、出示課題:大家動手做條龍2、制作龍需要做的準備。1、了解龍的結構。師:上節課我們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同學們還記得嗎?哪位同學給我講一講:生:龍頭、龍身、龍尾、龍腳{鰭和爪}教師現場畫龍,邊畫邊講九似,讓學生更了解龍。(要求教師再兩分鐘以內完成整個龍的造型)。2、怎樣表現龍的精神。師:剛剛有同學談到,這條龍很威武,很有精神。你是從那些地方看出來的呢?哪位同學說一說:(略)教師小結:龍眼——大龍嘴——開龍身——彎龍頭、尾——翹龍,寄托了大多數中華民族的情感,反應的是中華民族精神,氣魄之所在,我們做一條龍不僅把龍的形狀做出來,更重要的是做出精神來。3、了解手中的材料。師:做龍的方式有很多。如:草編龍、石雕龍、木雕龍等等,今天,老師主要講講紙杯龍的做法。(拿出做好的紙杯龍)紙杯:大小形狀相等,上口大,下口小。提問:看到這些紙杯,請問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制作呢?生:自由回答。(折、粘、剪、貼……)教師補充、歸納總結為:剪刻、粘貼、穿插、裝飾。(具體在后面環節演示)3、教師演示具體操作過程。(★為本環節重點)★龍頭:邊示范邊講。★龍嘴:邊示范邊講。龍身和龍腳:分別展示兩張圖紙,請同學自主上臺演示其做法,也做一回小老師。(注:引導學生看圖)龍尾:(學生自主創新)4、學生動手做一做,并播放《龍的傳人》的輕音樂,教師巡回輔導。1、講制作要求。2、強調安全和環保。3、教師巡回輔導,在同學們做龍的時候及時發現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4、根據材料特點,進行大膽的夸張、概括,強調嘴、須、眼的特點,使龍的形態更有裝飾性。啟發學生在制作中,體現民族藝術的特點,不時予以夸獎。5、展示體驗:比一比:看哪個組做的最有精神、最漂亮、最有創意,學生分組派代表展示講解該作品,體驗成功的樂趣。六:作品點評:教師只作引導總結(學生先自已評價,相互評價)七:小游戲:群龍戲珠播放音樂《龍的傳人》,教師拿出彩珠和同學們一起舞龍。八:課堂拓展小結:激勵學生作為炎黃子孫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