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末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末測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末測試卷
2019.1
考試時間:80分鐘 滿分:8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
注意事項:
親愛的同學::
歡迎參加考試!請你認真審題,積極思考,細心答題,發揮最佳水平。答題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全卷有兩大題,26小題,全卷滿分80分。考試時間80分鐘。
2.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
3.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卷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
祝你成功!
第Ⅰ卷 客觀題
第Ⅰ卷的注釋
閱卷人 一、單選題
得分
1.“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產資料依法收歸國有,均由鄉農會接收,統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產資料的貧苦農民所有,也分給地主同樣一份”。這個歷史事件產生的影響是(  )
A.一百多年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B.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
C.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D.空前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答案】B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內容“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產資料依法收歸國有”結合所學可知,建國后的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數學農民土地所有制,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知識。
2.蔣介石撕毀協定,發動全面內戰開始于(  )
A.1948年9月 B.1947年初
C.1946年6月 D.1945年8月
【答案】C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內戰爆發的相關知識。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協定,發動內戰,故答案選C。其余選項與史實不符,故不選。
【點評】知道內戰爆發的時間。
3.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這是為了紀念在哪次反侵略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  )
A.1860年抗擊英法聯軍進攻北京
B.1900年抗擊八國聯軍侵略北京
C.1931年抗擊日軍侵略東北
D.1937年抗擊日軍侵略北平
【答案】D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1937年,日軍向華北大舉增兵,進攻北平。在激戰中,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和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壯烈犧牲,為了紀念他們,北京的兩條馬路后來分別改名為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ABC選項不但時間不對,地點也都不是發生在北京。故答案選D。
【點評】知道歷史人物的重要事件和他們所處的年代。
4.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今年是南昌起義爆發多少周年?(  )
A.70 B.80 C.90 D.100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昌起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今年是2017年,南昌起義已爆發90周年。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昌起義的識記。
5.“地主”這一名詞象征著封建主義,在人們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這一階級退出中國歷史舞臺是在(  )
A.改革開放后 B.開國大典后
C.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后 D.土地改革后
【答案】D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主階級退出中國歷史舞臺是在土地改革后。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迅速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并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ABC項與題意不符。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土地改革。
6.漢族的前身是(  )
A.南越族 B.鮮卑族 C.華夏族 D.匈奴
【答案】C
【知識點】“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五族共和的相關知識。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故選C。這是史實,屬于識記類。其余答案與史實不符。
【點評】知道漢族的前身。
7.某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正在猛攻武昌城,該影片再現的是(  )
A.武昌起義的戰斗情景 B.黃花崗起義的戰斗情景
C.北伐戰爭的戰斗情景 D.抗日戰爭的戰斗情景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是北伐的先頭部隊,攻克武昌城,戰績顯赫,贏得了“鐵軍”的稱號,故選C。
【點評】知道北伐戰爭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8.拿破侖曾說:中國是一只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雄獅醒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歷史事件是(  )
A.中國共產黨成立
B.解放戰爭勝利
C.抗日戰爭勝利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此圖主要考查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題目中“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標志性事件是新中國成立,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的事件與題目中闡述的意義不一致,故不選。
【點評】知道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9.下表為某村農戶構成變化表(單位:戶),與表中1953年數據變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農業合作化運動 B.第一個五年計劃
C.建國初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運動
【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合作化運動是1953~1956年進行的,故A與題意不符;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進行,主要發展工業,故B與題意不符;建國初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故C與題意相符;人民公社化運動從1958年開始,故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應選C項。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相關知識。
10.要想參觀辛亥革命遺址,最理想的去處是(  )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義 D.上海、廣州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是以武昌起義為標志的,武昌起義發生在湖北武昌,同時,辛亥革命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在南京成立的,故答案選A,其余選項中的地址與史實不符,故不選。
【點評】知道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地點。
11.(2016九上·下城期中)下面材料中兩黨的宣言(談話)是在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后發表的?(  )
A.盧溝橋事變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八一三”事變
【答案】A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兩黨宣言發表的時間都是1937年7月。
A項盧溝橋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符合題意。
B項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不符合題意。
C項“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不符合題意。
D項“八一三”事變發生在1937年8月13日,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一般。
12.如圖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抗擊日軍作戰形勢示意圖,它展示的作戰戰役是(  )
A.百團大戰 B.盧溝橋戰役 C.平型關大捷 D.臺兒莊戰役
【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從圖中看出,這是百團大戰,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百團大戰.知道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13.近代以來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過不同的變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是(  )
①鴉片戰爭②辛亥革命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三大改造;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由封建社會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所以改變社會性質的是①③④,故選D。
【點評】關于鴉片戰爭,學生還要知道,時間是1840年——1842年,戰后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是孫中山,武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意義: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時間是1956年底,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4.關于“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不正確的是(  )
A.體現了毛澤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創新思路
B.是毛澤東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提出的
C.前提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D.中國革命要走“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
【答案】D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內容。中國革命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而不是“城市包圍農村”,故正確答案是D。
【點評】知道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內容。
15.(2015九上·蕭山期中)朱德在《辛亥革命雜詠》中寫道:“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華革命先”。該詩是為了紀念(  )
A.百日維新 B.武昌起義 C.辛亥革命 D.保路運動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詩歌關鍵詞“鐵路權”“全川”依據所學,詩歌紀念的1911年興起于四川的保路運動。D符合題意。
A百日維新不符合題意。
B武昌起義不符合題意。
C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一般。
16.2015年5月,中國數百萬網友掀起了一場“為老兵擦亮勛章”的活動,下圖是一位老兵獲得的勛章。據此可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  )
A.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
B.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C.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D.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第一個勛章上”第八路軍抗戰“幾個字顯示,這個老兵經歷過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軍隊稱呼是”八路軍或新四軍“;第二個勛章上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幾個字顯示,這個老兵經歷過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有淮海戰役,且中共的軍隊稱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伐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合作下的軍隊稱為”國民革命軍“,A不符合題意;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共軍隊稱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故符合題意的是B。
【點評】知道不同時期中共軍隊稱呼的演變。
17.下面是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的年代尺,你能推斷他探究的主題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戰爭的勝利
C.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壯大 D.中共與新民主主義革命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西安事變;工農武裝割據;內戰的爆發;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年代尺信息可知,1921年中共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年代尺中1927、1936、1945年所提及的重大事件也都與中共有關.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共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認識.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中共誕生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
18.如圖的漫畫形象的描繪了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推動這一變革的歷史事件主要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民國初年,民國政府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廢跪拜、改稱呼等法令,中國社會習俗發生了深刻變革.圖中現象與辛亥革命有關.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近代社會習俗變化的認識.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實.
19.為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南方多個省份掀起了聲勢浩大的(  )
A.護法運動 B.護國運動
C.五四運動 D.二次革命
【答案】B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共和所做的努力。護法運動是因為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而導致,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不符合題意;二次革命是1913年討伐袁世凱的革命運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共和所做的努力。
20.某報駐華記者在回憶錄中提到“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出國賊”、“釋放被捕學生”等內容,那么,他回憶的歷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北伐戰爭 D.紅軍長征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五四運動這個知識點。題干中“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出國賊”、“釋放被捕學生”都是五四運動中的游行標語,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
21.下圖是民國時期的一份報紙(局部),作為直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根據題干中報紙上的“民國八年”可知,這一年是1911+8=1919年,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在陳獨秀、李大釗的領導下,在北京舉行示威游行,之后各地學生紛紛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這就是五四運動。故選C。
【點評】本題一定難度,考查學生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此類題目一定要注意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
第Ⅱ卷 主觀題
第Ⅱ卷的注釋
閱卷人 二、材料分析題
得分
22.(2017·浙江模擬)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生15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生平大事年代尺。
材料二:“十三歲隨母到夏威夷島,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孫中山全集》)
(1)結合材料一,二,簡述孫中山學生時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
【答案】(1)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新發明新氣象層出不窮;繼英法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后,更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2)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促使仁人志士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相繼失敗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要進行革命(鴉片戰爭后各種救國方案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由興中會誓詞發展完善。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歷史發展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學生時代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新發明新氣象層出不窮;繼英法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后,更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2)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促使仁人志士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相繼失敗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要進行革命(鴉片戰爭后各種救國方案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由興中會誓詞發展完善。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擴張的識記,對三民主義提出背景的理解。
23.(2017·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歷史信息 歷史變革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在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李鴻章
“西人自有其立國之本,絕非在器械之末。”——康有為
“驅除韃奴、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
材料二:民國初年,全國報紙總數高達500余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200萬份,“讀報者雖限于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傳”。
材料三:美國著名女記者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說“長征革命戰爭史上偉大上的史詩,而且不僅于此”,她滿懷信心的語言:“長征已經完成,紅軍正在繼續創造歷史。”
(1)寫出與材料一有關的近代中國的三次重大變革。
(2)評價歷史事件應遵循什么原則?結合材料二請你評價辛亥革命?
(3)新時期我們應如何走好新的長征路?
【答案】(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2)要一分為二,全面地評價。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國民參政意識等。辛亥革命傳播民主思想的范圍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現狀。
(3)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孫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領導人,所以與材料一有關的近代中國的三次重大變革依次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2)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和評價歷史事件原則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評價歷史事件我們要一分為二,全面地評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國民參政意識等。辛亥革命傳播民主思想的范圍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現狀。
(3)本題考查的是走好新時期長征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時期為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識記,對評價歷史事件原則的理解,對走好新時期長征路的理解。
24. 201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使全國人民廣泛參與中央及各地區部門舉行的紀念活動,國務院決定今年9月3日全國放假1天。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節選《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二:全面侵華八年,日軍在中國戰場傷亡130余萬,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在各個戰場傷亡人數之首。日軍侵華的戰費約121億美元,相當它全部戰費的35%。太平洋戰爭前,日本陸軍3/5以上的兵力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上,從而減輕了日軍對美英的打擊。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貨史·上》
材料三:抗戰勝利后,中國不僅收復了自甲午戰爭失敗后割讓給日本的臺灣、澎湖列島等所有的國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中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之一。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對應指出中國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自承擔的抗戰任務并各舉一著名戰例證明。并據此指出中國抗戰所呈現的戰略態勢。
(2)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華八年”開始于哪一年,其標志事件是什么?并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批法西斯戰爭之間的關系。
(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戰勝利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具體表現。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戰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原因。據此指出提升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國民黨軍隊擔負正面戰場抗戰任務,臺兒莊戰役(或其他正確戰役也可);共產黨軍隊擔負敵后戰場抗戰任務,百團大戰(或其它正確戰役也可)。形成了國共兩個戰場共同抗日的戰略態勢。
(2)1937年,“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或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3)中國收復領土;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
(4)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世界多作貢獻(或承擔國際責任)。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一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可知中國國民黨擔負著正面戰場的作戰任務,著名的戰役有1938年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擔負著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著名的戰役有1940年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中國抗戰所呈現的戰略態勢是形成了國共兩個戰場共同抗日的戰略態勢。
(2)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分析材料一的“材料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結合材料二,可知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
(3)分析材料三的信息“抗戰勝利后,中國不僅收復了自甲午戰爭失敗后割讓給日本的臺灣、澎湖列島等所有的國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中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之一。”可知抗戰勝利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具體表現是中國收復領土和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
(4)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牽制了日軍大部分陸軍和大量空軍,使其不能北攻蘇聯,又大大減輕了太平洋戰場美英的壓力,有力的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所以二戰后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由此可見,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為世界多做貢獻可以提升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
【點評】(1)本題考查是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能力。(2)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點。(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學年上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末測試卷
2019.1
考試時間:80分鐘 滿分:8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
注意事項:
親愛的同學::
歡迎參加考試!請你認真審題,積極思考,細心答題,發揮最佳水平。答題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全卷有兩大題,26小題,全卷滿分80分。考試時間80分鐘。
2.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
3.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卷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
祝你成功!
第Ⅰ卷 客觀題
第Ⅰ卷的注釋
閱卷人 一、單選題
得分
1.“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產資料依法收歸國有,均由鄉農會接收,統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給無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產資料的貧苦農民所有,也分給地主同樣一份”。這個歷史事件產生的影響是(  )
A.一百多年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B.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
C.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D.空前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2.蔣介石撕毀協定,發動全面內戰開始于(  )
A.1948年9月 B.1947年初
C.1946年6月 D.1945年8月
3.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這是為了紀念在哪次反侵略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  )
A.1860年抗擊英法聯軍進攻北京
B.1900年抗擊八國聯軍侵略北京
C.1931年抗擊日軍侵略東北
D.1937年抗擊日軍侵略北平
4.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今年是南昌起義爆發多少周年?(  )
A.70 B.80 C.90 D.100
5.“地主”這一名詞象征著封建主義,在人們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這一階級退出中國歷史舞臺是在(  )
A.改革開放后 B.開國大典后
C.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后 D.土地改革后
6.漢族的前身是(  )
A.南越族 B.鮮卑族 C.華夏族 D.匈奴
7.某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正在猛攻武昌城,該影片再現的是(  )
A.武昌起義的戰斗情景 B.黃花崗起義的戰斗情景
C.北伐戰爭的戰斗情景 D.抗日戰爭的戰斗情景
8.拿破侖曾說:中國是一只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雄獅醒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歷史事件是(  )
A.中國共產黨成立
B.解放戰爭勝利
C.抗日戰爭勝利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9.下表為某村農戶構成變化表(單位:戶),與表中1953年數據變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農業合作化運動 B.第一個五年計劃
C.建國初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運動
10.要想參觀辛亥革命遺址,最理想的去處是(  )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義 D.上海、廣州
11.(2016九上·下城期中)下面材料中兩黨的宣言(談話)是在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后發表的?(  )
A.盧溝橋事變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八一三”事變
12.如圖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抗擊日軍作戰形勢示意圖,它展示的作戰戰役是(  )
A.百團大戰 B.盧溝橋戰役 C.平型關大捷 D.臺兒莊戰役
13.近代以來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過不同的變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是(  )
①鴉片戰爭②辛亥革命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關于“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不正確的是(  )
A.體現了毛澤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創新思路
B.是毛澤東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提出的
C.前提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D.中國革命要走“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
15.(2015九上·蕭山期中)朱德在《辛亥革命雜詠》中寫道:“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華革命先”。該詩是為了紀念(  )
A.百日維新 B.武昌起義 C.辛亥革命 D.保路運動
16.2015年5月,中國數百萬網友掀起了一場“為老兵擦亮勛章”的活動,下圖是一位老兵獲得的勛章。據此可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  )
A.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
B.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C.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D.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17.下面是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的年代尺,你能推斷他探究的主題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戰爭的勝利
C.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壯大 D.中共與新民主主義革命
18.如圖的漫畫形象的描繪了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推動這一變革的歷史事件主要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9.為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南方多個省份掀起了聲勢浩大的(  )
A.護法運動 B.護國運動
C.五四運動 D.二次革命
20.某報駐華記者在回憶錄中提到“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出國賊”、“釋放被捕學生”等內容,那么,他回憶的歷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北伐戰爭 D.紅軍長征
21.下圖是民國時期的一份報紙(局部),作為直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
第Ⅱ卷 主觀題
第Ⅱ卷的注釋
閱卷人 二、材料分析題
得分
22.(2017·浙江模擬)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生15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生平大事年代尺。
材料二:“十三歲隨母到夏威夷島,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孫中山全集》)
(1)結合材料一,二,簡述孫中山學生時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
23.(2017·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歷史信息 歷史變革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在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李鴻章
“西人自有其立國之本,絕非在器械之末。”——康有為
“驅除韃奴、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
材料二:民國初年,全國報紙總數高達500余家,不少報紙以“民主”“民權”“民國”“國民”命名;全國報紙發行總數達4200萬份,“讀報者雖限于少數人,但報紙發表之意見,有公眾的或私人議論,幾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傳”。
材料三:美國著名女記者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說“長征革命戰爭史上偉大上的史詩,而且不僅于此”,她滿懷信心的語言:“長征已經完成,紅軍正在繼續創造歷史。”
(1)寫出與材料一有關的近代中國的三次重大變革。
(2)評價歷史事件應遵循什么原則?結合材料二請你評價辛亥革命?
(3)新時期我們應如何走好新的長征路?
24. 201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使全國人民廣泛參與中央及各地區部門舉行的紀念活動,國務院決定今年9月3日全國放假1天。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節選《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二:全面侵華八年,日軍在中國戰場傷亡130余萬,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在各個戰場傷亡人數之首。日軍侵華的戰費約121億美元,相當它全部戰費的35%。太平洋戰爭前,日本陸軍3/5以上的兵力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上,從而減輕了日軍對美英的打擊。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貨史·上》
材料三:抗戰勝利后,中國不僅收復了自甲午戰爭失敗后割讓給日本的臺灣、澎湖列島等所有的國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中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之一。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對應指出中國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自承擔的抗戰任務并各舉一著名戰例證明。并據此指出中國抗戰所呈現的戰略態勢。
(2)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華八年”開始于哪一年,其標志事件是什么?并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批法西斯戰爭之間的關系。
(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戰勝利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具體表現。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戰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原因。據此指出提升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內容“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產資料依法收歸國有”結合所學可知,建國后的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數學農民土地所有制,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知識。
2.【答案】C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內戰爆發的相關知識。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協定,發動內戰,故答案選C。其余選項與史實不符,故不選。
【點評】知道內戰爆發的時間。
3.【答案】D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1937年,日軍向華北大舉增兵,進攻北平。在激戰中,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和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壯烈犧牲,為了紀念他們,北京的兩條馬路后來分別改名為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ABC選項不但時間不對,地點也都不是發生在北京。故答案選D。
【點評】知道歷史人物的重要事件和他們所處的年代。
4.【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南昌起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今年是2017年,南昌起義已爆發90周年。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南昌起義的識記。
5.【答案】D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主階級退出中國歷史舞臺是在土地改革后。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迅速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并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ABC項與題意不符。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土地改革。
6.【答案】C
【知識點】“五族共和”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五族共和的相關知識。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故選C。這是史實,屬于識記類。其余答案與史實不符。
【點評】知道漢族的前身。
7.【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相關知識。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是北伐的先頭部隊,攻克武昌城,戰績顯赫,贏得了“鐵軍”的稱號,故選C。
【點評】知道北伐戰爭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8.【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此圖主要考查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題目中“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標志性事件是新中國成立,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的事件與題目中闡述的意義不一致,故不選。
【點評】知道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9.【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合作化運動是1953~1956年進行的,故A與題意不符;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進行,主要發展工業,故B與題意不符;建國初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故C與題意相符;人民公社化運動從1958年開始,故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應選C項。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相關知識。
10.【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是以武昌起義為標志的,武昌起義發生在湖北武昌,同時,辛亥革命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在南京成立的,故答案選A,其余選項中的地址與史實不符,故不選。
【點評】知道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地點。
11.【答案】A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兩黨宣言發表的時間都是1937年7月。
A項盧溝橋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符合題意。
B項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不符合題意。
C項“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不符合題意。
D項“八一三”事變發生在1937年8月13日,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一般。
12.【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從圖中看出,這是百團大戰,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百團大戰.知道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13.【答案】D
【知識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三大改造;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由封建社會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所以改變社會性質的是①③④,故選D。
【點評】關于鴉片戰爭,學生還要知道,時間是1840年——1842年,戰后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是孫中山,武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意義: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時間是1956年底,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4.【答案】D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內容。中國革命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而不是“城市包圍農村”,故正確答案是D。
【點評】知道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內容。
15.【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由詩歌關鍵詞“鐵路權”“全川”依據所學,詩歌紀念的1911年興起于四川的保路運動。D符合題意。
A百日維新不符合題意。
B武昌起義不符合題意。
C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一般。
16.【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第一個勛章上”第八路軍抗戰“幾個字顯示,這個老兵經歷過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軍隊稱呼是”八路軍或新四軍“;第二個勛章上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幾個字顯示,這個老兵經歷過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有淮海戰役,且中共的軍隊稱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伐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合作下的軍隊稱為”國民革命軍“,A不符合題意;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共軍隊稱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故符合題意的是B。
【點評】知道不同時期中共軍隊稱呼的演變。
17.【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西安事變;工農武裝割據;內戰的爆發;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根據年代尺信息可知,1921年中共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年代尺中1927、1936、1945年所提及的重大事件也都與中共有關.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共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認識.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中共誕生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
18.【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民國初年,民國政府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廢跪拜、改稱呼等法令,中國社會習俗發生了深刻變革.圖中現象與辛亥革命有關.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近代社會習俗變化的認識.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實.
19.【答案】B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共和所做的努力。護法運動是因為袁世凱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而導致,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不符合題意;二次革命是1913年討伐袁世凱的革命運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共和所做的努力。
20.【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五四運動這個知識點。題干中“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出國賊”、“釋放被捕學生”都是五四運動中的游行標語,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
21.【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根據題干中報紙上的“民國八年”可知,這一年是1911+8=1919年,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在陳獨秀、李大釗的領導下,在北京舉行示威游行,之后各地學生紛紛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這就是五四運動。故選C。
【點評】本題一定難度,考查學生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此類題目一定要注意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
22.【答案】(1)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新發明新氣象層出不窮;繼英法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后,更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2)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促使仁人志士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相繼失敗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要進行革命(鴉片戰爭后各種救國方案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由興中會誓詞發展完善。
【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歷史發展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學生時代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開展,新發明新氣象層出不窮;繼英法美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后,更多國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2)本題考查的是三民主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原因: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促使仁人志士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相繼失敗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要進行革命(鴉片戰爭后各種救國方案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由興中會誓詞發展完善。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擴張的識記,對三民主義提出背景的理解。
23.【答案】(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2)要一分為二,全面地評價。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國民參政意識等。辛亥革命傳播民主思想的范圍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現狀。
(3)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中國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孫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領導人,所以與材料一有關的近代中國的三次重大變革依次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2)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和評價歷史事件原則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評價歷史事件我們要一分為二,全面地評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國民參政意識等。辛亥革命傳播民主思想的范圍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現狀。
(3)本題考查的是走好新時期長征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時期為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識記,對評價歷史事件原則的理解,對走好新時期長征路的理解。
24.【答案】(1)國民黨軍隊擔負正面戰場抗戰任務,臺兒莊戰役(或其他正確戰役也可);共產黨軍隊擔負敵后戰場抗戰任務,百團大戰(或其它正確戰役也可)。形成了國共兩個戰場共同抗日的戰略態勢。
(2)1937年,“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或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3)中國收復領土;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
(4)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世界多作貢獻(或承擔國際責任)。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一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可知中國國民黨擔負著正面戰場的作戰任務,著名的戰役有1938年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擔負著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著名的戰役有1940年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中國抗戰所呈現的戰略態勢是形成了國共兩個戰場共同抗日的戰略態勢。
(2)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分析材料一的“材料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結合材料二,可知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
(3)分析材料三的信息“抗戰勝利后,中國不僅收復了自甲午戰爭失敗后割讓給日本的臺灣、澎湖列島等所有的國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中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之一。”可知抗戰勝利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具體表現是中國收復領土和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
(4)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牽制了日軍大部分陸軍和大量空軍,使其不能北攻蘇聯,又大大減輕了太平洋戰場美英的壓力,有力的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所以二戰后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由此可見,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為世界多做貢獻可以提升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
【點評】(1)本題考查是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能力。(2)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點。(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晋县| 马鞍山市| 镇原县| 本溪市| 永兴县| 项城市| 长岛县| 图们市| 靖江市| 山西省| 区。| 绥棱县| 民乐县| 饶河县| 凤冈县| 徐州市| 昂仁县| 大埔区| 广德县| 方城县| 永川市| 安塞县| 南江县| 修文县| 宾阳县| 沂源县| 溧阳市| 兰坪| 潞西市| 茌平县| 彩票| 虞城县| 沙田区| 慈溪市| 屏山县| 赤水市| 思茅市| 台东市| 奇台县| 玛曲县| 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