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給科學插上藝術的翅膀》科目:美術 教學對象: 小學五年級 課時:1 課時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源、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本節課屬于。綜合 探索"領域,通過資料搜集、觀察欣賞、分析討論,了解科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探索能力。通過本課教學,啟發學生善于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初步認識科學與藝術的關系,了解人類創造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 技能:學習制作圖文并茂的考察報告。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小組合作收集,觀察,討論,發現科學與藝術的相互聯系,用繪畫,攝影,文字記錄等方式進行一次科學與藝術考察活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知人類科學與藝術的智慧結晶,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綜合探索的能力。三、學習者特征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五年級學生具有比較完備的實踐能力,探索發現能力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綜合教學內容參與探索、研究、創造等活動,積極合作,尋求解決具體問應變題的方法。此學段學生正處于在以有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向更高層次開拓進取的過程,同時,學生研究的主動性不足,研究科學與藝術專題的具體方法并不完善。因此,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在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細致的指導,幫助學生規劃有針對性的問題鏈,方便學生從活動中提煉,總結科學與藝術的關系, 并指導學生高效地完成報告,全面提升學生綜合探索能力及興趣。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教學設計理念:根據教學法的真實性原則,設計學習活動,提供話題和真實任務,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發揮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實踐。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實踐。創造合作學習型的必要條件,包括明確的小組活動目標,小組成員積極依賴的關系,成員間面對面的交流,注重學生社交技能的鍛煉等。培養學生的社交技能的鍛煉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課前調查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準備;課中進行藝術感受、交流分享、問題探究等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引導認知的多樣性。課后延伸活動——小組活動,拓展認識。關鍵問題:課前的調查設計要簡單明確,適合學生的能力;課堂學習活動教師要注意引導,借助媒體促進學生思考;做好教學資源平臺,使學生獲取更多感興趣的內容,為學生后續學習服務。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教學重點:啟發學生從科學與藝術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習興趣。教學難點:感受科學與藝術之間產生的相互影響。六、教學過程(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收集與科學相關的藝術作品圖片、文字、實物、視頻等資料 了解藝術作品中的科學性,收集藝術與科學的相關圖片和文字。 在搜集過程中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引入新課: 引出課題:給科學插上藝術的翅膀。 ,啟發學生關注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探索新知:1.探尋傳統工藝與科學的關系。課件展示作品一:曾侯乙墓編鐘。欣賞視頻資料,說說這段視頻中講了哪些曾侯乙墓編鐘的故事交流收集資料, 組織小組討論,說說科學與藝術的關系。二:三彩駱駝載舞傭(1 )欣賞視頻資料要,說說這段視頻中講了秬三彩的故事。(2)交流收集的資料,介紹你還了解的唐三彩知識和作品(3)結合教材中關于唐三彩的介紹說說唐三彩這種藝術品中有關科學知識的應用三:欣賞小臣艅犀尊 殷商——直覺美青銅觚 殷商——抽象美舉例:雕塑:大衛——自覺美 精衛填海——抽象美探尋繪畫藝術與科學。科學給藝術帶來了什么嗎?欣賞作品一:《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提問:你知道畫家為什么要這樣畫嗎?(局部放大)畫家是依據什么樣的科原理學呢?教師補充小知識:新印象主義根據這一色彩分割理論作畫,因為他們在具體敷色時用點彩的方法:所以被稱為“點彩派”。欣賞作品二:《下樓梯的女人》.對比《沙攤排球》(高速拍攝攝影)和《下樓梯的女人》(油畫),兩副作品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嗎?請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繪畫作品,說說作品與科學的聯系。展示拉菲爾作品《雅典學院》。 觀看視頻:師生互動交流:曾侯乙墓編鐘鑄造于戰國,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12個半音的樂器。 曾侯乙墓編鐘上面的紋飾精美,工藝技法等方面都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觀看視頻造型生動優美。透過這件藝術品,人們知道了唐三彩制作過程復雜,先在窯內經過1100左右素燒,冷卻后再上彩釉進行烘燒。兵馬俑,瓷器,景泰藍都有其獨特的制作工藝,體現著科學知識的運用。師生討論:你想過藝術給科學帶來了什么嗎?科學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明確的階段,而藝術不然。事實上人類對藝術的了解遠遠早于對科學的了解。比如說在三千多年以前,商朝的金屬鑄造師們就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藝術感這是商朝的小犀牛青銅器這是商朝的另外一個青銅器,叫做觚。“小犀牛”是童稚型的,銅觚是思考型的;“小犀牛”體現出直覺的美,銅觚是抽象的美;“小犀牛”的美是“形似”的美,銅觚是“神似”的美 自然科學實驗的成果表明;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色彩,而中間色在則是在觀賞者眼中的視覺調繪形成的。 人物的動作好像是連續的。據說,杜尚曾經在一個搞攝影的朋友哪里看到了一張重復曝光的底片,底片中連續動作互重疊的現象給了畫家很大的啟發。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研究光學和幾何學,發展處透視法和明暗法,可在平面上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科學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從沒注意過這個問題。藝術家借助科學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創造力。 通過欣賞學習資料,感受藝術的編鐘蘊含的科學知識,促進學生認識傳統工藝美術中青銅器與科學的精密聯系,初步認識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它們顯示,藝術中的美離不開人類,這于科學中的終極美不同。科學里的美是客觀的,沒有人類的時候就已經有這些美了。可是沒有人類就沒有藝術 。 直覺的美——“形似”的美抽象的美——“神似”的美 總結:1:藝術中的美離不開人類。2:科學里的美是客觀的,沒有人類的時候就已經有科學了。3:沒有人類就沒有藝術 ,藝術是出現在有了人類之后。 通過“點彩派”作品分析,理解其中蘊含的光學知識原理,從而認識繪畫藝術對藝術的關注。運用對比的方式,發現杜尚的作品與科學現象驚人的相似之處。進一步體會繪畫藝術與科學的聯系。 通過學生介紹課前搜集的繪畫作品介紹,拓展對科學與藝術的認識,特別是結合拉菲爾的作品,理解藝術與科學的相互作用。理解藝術與科學的同源性,感受人類的偉大創造。探索實踐:小組合作,用繪畫,攝影、文字記錄等方法完成科學與藝術的主題匯報。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作主題報告。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展示交流:組織學生展示、交流主題報告,并談一談交流的收獲與科學有什么新的認識和理解。 談談自己科學與藝術的理解。說說對藝術有什么自己獨特的看法。 通過展示、交流,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七、教學評價設計:課程基本結束時,指導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明確評價的具體內容:是否理解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完成科學考察報告。以學生自評為,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為輔。肯定優點的同時,指出問題所在,以及改進建議。八、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給科學插上藝術的翅膀特技飛行,太空探索。 《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修拉青銅器 唐三彩 《下樓梯的女人》——杜尚抽象美 直覺美 《雅典學院》—拉菲 爾 藝術作品中的科學原理 科學作品在藝術作品的應用請同學們來展現你對科學與藝術的理解吧。作業要求:通過繪畫展現對未來生活的模擬構思,認識到科技與藝術的密切關系及給人類帶來的變化。學生創造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