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美術下冊第十二課《端午節》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十二課《端午節》。主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通過實踐和體驗,感悟我國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和豐富的想像力過著有深遠意義的端午節;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熱愛,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課分為兩課時教學,本節課是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學習香包的制作、裝飾。融欣賞、制作、游戲、知識為一體,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工具材料等具體情況,選擇學生作業的表達方式。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節的來由與相關習俗,感知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做中華文化的傳承人。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了解端午香包的特點與用途,在制作香包的過程培養學生專心、細致和耐心的作風,發展動手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熱愛,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學習自己動手做香包。教學難點:如何裝飾。教學方法:討論、練習教學過程:一、導入 師:農歷五月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又稱作午日節、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基本相同。在每年這一天,大家會進行一些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佩香包等活動。板書課題《端午節》1、 新課1、討論端午節的來歷 提問:同學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看視頻,了解端午節的來歷)談話:通過視頻同學們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也了解了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知道了人們在端午節有掛香包的習慣。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包,有避邪驅瘟之意。傳統的香包內有香料,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串,形形色色,玲瓏悅目。”欣賞各種香包(百度搜索香包圖片,學生欣賞)同學們,這些香包漂亮嗎?那你們想不想用你們的巧手也做出漂亮的香包呢?那下面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來做香包。2、老師示范 (視頻)3、學生討論,嘗試做,老師指導。4、作品展示三、小結今天同學們通過動手做出了漂亮的香包,真了不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