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美術課案例設計課 7 題 奧運會吉祥物① 總第 8 課 時教學目標 了解奧運吉祥物的發展,理解2008年北京奧運吉祥物的設計理念. 通過欣賞吉祥物了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辦理念,理解奧運會標志,會徽的深刻內涵,進一步了解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加強健身強國的思想意識.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和分析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組成因素和設計內涵. 難點:通過欣賞福娃的設計,理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辦理念.教學準備 教師教具:課件,范畫. 學生學具:色彩用具,圖畫紙.教學設計 提問導入(創設情景,想一想、說一說。 了解有關知識引導學生發現美 觀察圖片增強興趣) 同學們你們知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什么嗎 吉祥物的名稱 有幾個 他們分別叫什么 來自哪里 【講授】講授新知: 出示并介紹吉祥物(課件展示) 學生觀看課件圖片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五種吉祥物為:魚、熊貓、藏羚羊、火娃和燕子,分別寓意了五行中的一種。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于奧林匹克五環、來源于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伙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瑯瑯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很久以來,中國就有通過符號傳遞祝福的傳統。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每個娃娃都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祝愿:繁榮、歡樂、激情、健康與好運。娃娃們帶著北京的盛情,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邀請各國人民共聚北京,歡慶2008奧運盛典。 教師啟發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些吉祥物嗎 說一說他們好在哪里 3、劃分小組,以每個福娃為代表分五組。分組討論、闡述福娃的造型特點、含義、名字等。 每個組說出自己組的福娃的名字造型特點含義等: 貝貝傳遞的祝福是繁榮。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 “魚” 和 “水” 的圖案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征,人們用“鯉魚跳龍門”寓意事業有成和夢想的實現,“魚”還有吉慶有余、年年有余的蘊涵。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貝貝溫柔純潔,是水上運動的高手,和奧林匹克五環中的藍環相互輝映。 晶晶是一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帶給人們歡樂。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深得世界人民的喜愛。晶晶來自廣袤的森林,象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他的頭部紋飾源自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晶晶憨厚樂觀,充滿力量,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黑色的一環。歡歡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個火娃娃,象征奧林匹克圣火。歡歡是運動激情的化身,他將激情散播世界,傳遞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歡歡所到之處,洋溢著北京2008對世界的熱情。歡歡的頭部紋飾源自敦煌壁畫中火焰的紋樣。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項球類運動,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紅色的一環。 4、了解申辦奧運會會標。迎迎是一只機敏靈活、馳騁如飛的藏羚羊,他來自中國遼闊的西部大地,將健康的美好祝福傳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護動物藏羚羊,是綠色奧運的展現。迎迎的頭部紋飾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區的裝飾風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徑好手,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黃色的一環。 妮妮來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飛翔的燕子,其造型創意來自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燕”還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稱謂)。妮妮把春天和喜悅帶給人們,飛過之處播撒“祝您好運”的美好祝福。天真無邪、歡快矯捷的妮妮將在體操比賽中閃亮登場,她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綠色的一環。 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 5了解奧運會會徽的設計含義和特點。 會徽設計將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和奧林匹克運動元素巧妙結合。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以印章作為主體表現形式,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夸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人的造型同時形似現代“京”字的神韻,蘊含濃重的中國韻味。 吉祥物繪畫 教師示范吉祥物的繪畫過程 1.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師:同學們的作品都已經完成了,那我們就請每組的代表上臺展示你們的作品 師:同學們之間相互評價,你喜歡其中那一幅作品,說說為什么? 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吉祥物,了解了吉祥物造型特點,學習了如何來繪畫吉祥物。那么同學們能否為我們的學校也設計一個吉祥物呢 請同學們下課好好準備吧,下課!板 書 設 計 板 繪 奧運會吉祥物教 學 回 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