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豌豆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的優點:自花傳粉、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為純種;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孟德爾的實驗方法:假說演繹法豌豆雜交操作步驟:去雄→套袋→傳粉→套袋去雄的目的:防止自交;套袋的目的:防止外來花粉干擾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中顯現出來的性狀。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中未顯現出來的性狀。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決定顯性性狀的遺傳因子為顯性遺傳因子,用大寫字母來表示(如D);決定隱性性狀的遺傳因子為隱性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來表示(如d)雜交:一般是指兩個具有不同遺傳因子組成的個體間雌雄配子的結合;作用: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傳遞規律;②將不同優良性狀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種;③顯隱性性狀判斷自交:指同一個體或不同個體但為同一遺傳因子組成的個體間雌雄配子的結合;作用:①可不斷提高種群中純合子的比例;②可用于植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鑒定測交:F與隱性純合子相交,從而測定F,的遺傳因子組成;作用:①驗證遺傳基本規律理論解釋的正確性;②高等動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鑒定正交與反交:是相對而言的,正交中父本和母本分別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作用:①檢驗是細胞核遺傳還是細胞質遺傳;②檢驗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純合子分兩種類型:顯性純合子(如DD)和隱性純合子(如dd)雜合子:遺傳因子不組成相同的個體,如Dd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①生物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②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③配子中遺傳因子成單存在;④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自由組合定律使用條件:(1)進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狀遺傳;(2)真核生物的性狀遺傳;(3)細胞核遺傳;(4)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涉及的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或兩對以上的同源染色體上。表現型: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基因型:與生物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1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減數分裂: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過程中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非同源染色體:形狀、大小不相同,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進行配對的染色體。聯會: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四分體: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作四分體。精子的形成場所: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睪丸卵細胞的形成場所:卵巢形成過程:鏡子的形成需要變形;卵細胞的形成不需要變形受精作用: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受精作用的實質:精子的細胞核與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體會合在一起。受精作用的結果: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保證了物種染色體數目的穩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1)子代呈現多樣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體現了有性生殖的優越性;(2)對于維持每種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具有重要意義。第2節 基因在染色體上薩頓假說的內容: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遞給下一代的。也就是說,基因在染色體上假說的依據:基因與染色體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薩頓用到的方法:類比推理法常染色體:雌雄個體共有的染色體,即與性別無關的染色體性染色體:雌雄個體中不同的,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染色體。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第3節 伴性遺傳伴性遺傳:決定某種性狀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特點:男性多于女性;交叉遺傳;一半為隔代遺傳;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都患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判定方法:無中生有為隱性,女病父、子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特點:女性患者多余男性;患者的雙親中至少有一個患病;男性患者與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具有時代連續性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判定方法:有中生無為顯性,男病母、女病伴Y染色體遺傳病特點:父傳子,子傳孫,性狀只在男性中表現出來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多指、并指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白化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癥、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常見的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常見的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紅綠色盲、血友病伴Y染色體遺傳病:外耳道多毛癥第三章 基因的本質第1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S型細菌特點:菌體有多糖類的莢膜,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能使人和小鼠患病R型細菌特點:菌體無莢膜,菌落粗糙,無致病性格里菲斯的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結論:已經加熱至死的S型細菌,含有某種促使R型活菌轉化為S型活菌的轉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結論: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T2噬菌體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DNA組成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1)吸附;(2)注入;(3)合成;(4)組裝;(5)釋放如何獲得35S標記或DNA含有32P標記的噬菌體:在分別含有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大腸桿菌,再用上述大腸桿菌培養T2噬菌體得到蛋白質含有35S標記或DNA含有32P標記的噬菌體實驗過程實驗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a.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還沒有侵入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出現放射性。b.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子代,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中出現放射性。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含5S的噬菌體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攪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讓上清液中析出質量較輕的T2噬菌體,離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發大腸桿菌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結論:DNA是遺傳物質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的實驗結論:RNA是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第2節 DNA的結構DNA雙螺旋結構的建立者:沃森和克里克DNA結構特點:(1)DNA是由兩條單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DNA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具有一定的規律:A(腺瞟吟)一定與T(胸腺密定)配對G(鳥漂吟)1z一定與C(胞密淀)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對應的關系,叫作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每個DNA分子含有兩個游離的磷酸DNA相關計算第3節 DNA的復制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方法:同位素標記技術、密度梯度離心DNA復制概念: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復制的方式:半保留復制DNA復制的過程DNA復制結果: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DNA復制條件(1)模板:親代DNA的兩條鏈。(2)原料:4種游離的脫氧核酸。(3)能量:ATP釋放的能量。(4)酶: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NA聚合酶作用位點:游離的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解旋酶作用位點:氫鍵DNA復制特點:(1)邊解旋邊復制;(2)半保留復制DNA能夠精確復制的原因: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第4節 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遺傳信息:基因中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的多樣性;堿基特定的排列順序構成了DNA分子的特異性DNA的多樣性和特異性是生物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基礎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第1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RNA的種類:mRNA(信使RNA)、tRNA(轉運RNA)、rRNA(核糖體RNA)RNA適合做DNA信使的原因:由核苷酸連接而成,含有4種堿基;RNA一般是單鏈,而且比DNA短,能夠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轉錄:在細胞核中,通過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轉錄的過程:教材P65RNA聚合酶的作用:解旋、催化RNA合成翻譯: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翻譯的實質:將mRNA的堿基序列翻譯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翻譯的場所:細胞質的核糖體上翻譯的條件:模板(mRNA)、原料(21種氨基酸)、能量(ATP)、搬運工具(tRNA)等翻譯的產物:多肽鏈密碼子: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反密碼子:tRNA上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補配對的3個堿基tRNA的功能:識別密碼子、轉運氨基酸翻譯的過程:教材P68翻譯能精確進行的原因:(1)mRNA為翻譯提供了精確的模板;(2)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翻譯能夠準確地進行翻譯能高效進行的原因: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自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少數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遺傳信息可以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生命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第2節 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基因是控制生物體性狀的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管家基因:在所有細胞中都表達的基因,指導合成的蛋白質是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如核糖體蛋白基因、ATP合成酶基因奢侈基因:只在某類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基因,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島素基因細胞分化的本質:細胞分化的本質就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與基因表達的調控有關不同類型細胞中核DNA相同(無變異),質DNA不完全相同。不同類型細胞中mRNA不完全相同表觀遺傳: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表觀遺傳類型: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乙酰化等表觀遺傳發生時期: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基因與性狀的關系:(1)一個基因可以控制一個性狀;(2)一個基因控制多個性狀;(3)多個基因控制一個性狀第五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1節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發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基因突變的遺傳性:基因突變若發生在配子中,則可以遵循遺傳規律傳遞給后代;若發生在體細胞中,一般不能遺傳。但有些植物的體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可以通過無性生殖遺傳。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失控而變成癌細胞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增殖的進程。這類基因一旦突變或過量表達而導致相應蛋白質活性過強,就可能引起細胞癌變抑癌基因:主要抑制細胞不正常的增殖。這類基因一旦突變而導致相應蛋白質活性減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細胞癌變癌細胞特點:(1)能夠無限增殖;(2)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3)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4)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5)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6)代謝旺盛基因突變的原因:(1)外因:物理因素(紫外線、X射線等)、化學因素(亞硝酸鹽、堿基類似物等)、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等);(2)內因:DNA復制偶爾發生錯誤等基因突變的特點:(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隨機性【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和同一個DNA分子的不同部位】;(3)不定向性【一個基因可以發生不同的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突變方向和環境沒有明確的因果關系】;(4)低頻性【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基因突變的意義:(1)對生物體來說,基因突變有的是有害的,有的是有利的,還有的是中性的。(2)基因突變是產生新基因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基因重組: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基因重組類型:(1)交換型: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減數分裂Ⅰ前期),由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而發生交換,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組;(2)自由組合型:減數分裂Ⅰ后期,由于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使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基因重組的意義: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為生物進化提供材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第2節 染色體變異染色體變異:生物體的體細胞或生殖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的變化染色體變異類型: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和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染色體數目變異的類型:(1)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2)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體為基數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減少染色體組:在大多數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都是兩兩成對的,也就是說含有兩套非同源染色體,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體稱為一個染色體組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作二倍體多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多倍體特點: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也存在結實率低,晚熟等缺點。多倍體育種:①方法:用低溫處理或用秋水仙素誘發等。②處理對象:萌發的種子或幼苗。③原理: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的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單倍體: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相同的個體單倍體特點:與正常植株相比,單倍體植株長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單倍體育種: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1)原理:用低溫處理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以致影響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被拉向兩極,導致細胞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2)實驗步驟:誘導培養、固定、制片、觀察(3)解離:用藥液(解離液)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漂洗:清水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染色:甲紫溶液,使染色體著色制片: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染色體斷裂以及斷裂之后片段在同一染色體內或不同染色體之間的重新連接染色體結構變異類型: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缺失);重復(染色體的某一片段增加);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倒位(染色體中某一片段位置顛倒180°)易位是非同源染色體間的染色體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而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第3節 人類遺傳病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人類遺傳病通常可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單基因遺傳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①由顯性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如多指、并指、軟骨發育不全等;②由隱性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如鐮狀細胞貧血、白化病、苯丙酮尿癥等。)多基因遺傳病:受兩對或兩對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特點: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群體中的發病率較高;常表現為家族聚集現象;一般不符合孟德爾的遺傳定律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由染色體變異引起的遺傳病(簡稱染色體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類型:①染色體結構異常,如貓叫綜合征等。②染色體數目異常,如唐氏綜合征(又稱21三體綜合征)等遺傳病的監測及預防手段:主要包括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產前診斷時間:胎兒出生前產前診斷手段:羊水檢查、B超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以及基因檢測等產前診斷目的: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基因檢測:通過檢測人體細胞中的DNA序列,以了解人體的基因狀況。基因檢測意義:可以精確地診斷病因;可以預測個體患病的風險;檢測父母是否攜帶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也能夠預測后代患這種疾病的概率基因治療: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補患者細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第六章 生物的進化第1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共同由來學說: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自然選擇學說:揭示的生物進化的機制,解釋了適應的形成和物種形成的原因化石: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結構、行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生物的進化順序: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當今生物體上進化其他方面的證據:比較解剖學的證據、胚胎學證據、細胞和分子水平的證據胚胎學:研究動植物胚胎的形成和發育過程的學科;推斷:脊椎動物之間具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人和其他脊椎動物有共同祖先細胞學:在光學顯微鏡水平上研究細胞的化學組成、形態、結構及功能的學科分子生物學: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從而闡明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從細胞和分子水平看,當今生物有許多共同的特征:(1)都有能進行代謝、生長和增殖的細胞,細胞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等→生物有共同祖先。(2)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點→當今生物有著共同的原始祖先。不同生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第2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適應:(1)指生物的形態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2)指生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繁殖擬態:某生物外表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保護色:動物與環境具相似色彩而不易被天敵發現警戒色:色彩醒目、惡臭、毒刺等對敵害起到預先警示,利于自我保護適應的特性:普遍性、相對性適應的普遍性:生物都具有適應環境的特征拉馬克:最先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是進化論的倡導者和先驅。拉馬克進化學說: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適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自然選擇的基礎)-遺傳和變異(生物進化的內因)-生存斗爭(自然選擇的手段、生物進化的動力)-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意義: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而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局限性:(2)局限于性狀水平,不能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2)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也局限于個體水平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比較項目 自然選擇學說 拉馬克進化學說區別 變異 變異是不定向的,本來就有;環境和生物都不決定變異的方向 變異是定向的,環境和生物意愿可決定變異的方向適應環境 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環境和生物意愿決定的變異都適應環境進化方向 自然選擇決定 生物自身決定聯系 認為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即簡單→復雜、低等→高等,且都是“漸變”的結果達爾文以后進化論的發展:性狀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以個體為單位深入到以及因為單位自然選擇的基礎:過度繁殖進化的內部因素:遺傳和變異進化的動力和自然選擇的手段:生存斗爭自然選擇的結果:適者生存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環境選擇生物,生物適應環境。自然選擇是一個長期、緩慢、連續的過程現代生物進化論的核心:自然選擇第3節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的集合種群的特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中的雌雄個體可以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種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值基因頻率=(種群中某基因的總數/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總數)×100%影響基因頻率的因素:突變、選擇、遷移等理想種群條件:(1)種群非常大;(2)所有雌雄個體間能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3)沒有遷入和遷出;(4)個體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是均等的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可遺傳變異的來源:突變(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可遺傳變異的形成: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可遺傳變異的特點:隨機的、不定向的可遺傳變異的作用:只是提供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變異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對的,是由生存環境決定的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生物進化的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原理:一般情況下,一定濃度的抗生素會殺死細菌,但變異的細菌可能產生耐藥性。在實驗室連續培養細菌時,如果向培養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藥菌有可能存活下來培養皿倒置:將培養皿翻轉過來倒置放置將培養皿倒置培養的原因:37 ℃培養細菌時,培養基的水分要蒸發,會凝結形成水珠,如果正放,培養皿蓋上的水珠落到培養基平面上會影響抑菌圈形成的原因:濾紙片上的抗生素殺死了其周圍的細菌,使其不能形成菌落而出現抑菌圈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的實驗結論①細菌耐藥性的出現是由于細菌發生了可遺傳的變異;②抗生素的選擇作用導致耐藥菌比例逐代升高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地理隔離:同種生物由于地理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隔離:指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新物種形成的過程: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物種形成的三個環節:隔離(必要條件);自然選擇(決定進化方向);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原材料)第4節 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協同進化:指生物的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收割理論: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這樣就會避免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收割理論的意義: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協同進化的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選擇和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1)遺傳多樣性:指遺傳信息的總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動物、植物、微生物個體的基因(2)物種多樣性:指地球上生命有機體的多樣性,目前被描述的物種約 175 萬種(3)生態系統多樣性:指生物圈中生態環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形成原因:生物的進化生物進化歷程中的三個關鍵點:①有性生殖的出現,實現了基因重組,增強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多細胞植物和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多。②生態系統第三極——消費者的出現,使生態系統具有更加復雜的結構。③生物的登陸改變著陸地環境,陸地上復雜的環境又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生物多樣性的進化歷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從無性生殖到有性生殖、從兩極生態系統(無消費者)到三極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現代生物進化論: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進而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的過程;生物多樣性是協同進化的結果。中性突變學說: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間斷平衡學說:物種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而是物種長期穩定與迅速形成新種交替出現的過程。(高一生物·必修2第1頁 共1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