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表課題:畫出立體感、空間感科目:美術 學生年級:五年級 課時:1~2課時單位:一、教學內容分析(概述這節課的價值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本課的宗旨是學習透視的基本知識,畫出物體的立體感、空間感。該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感受生活中的透視想象,理解透視的基本特征;二是學習平行透視的基本原理;三是嘗試畫出物體的立體感、空間感。二、教學目標1.了解生活中透視現象的基本特征,學習平行透視的基本知識與原理;學習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前后空間關系。2.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與體驗,理解透視現象及其基本特征;學習運用“斜線法”“垂線法”“投影法”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3.理解生活中的透視現象,增強科技意識;養成留心觀察周圍環境的習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三、教學策略(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本課選用透視基本技法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學會運用透視的基本方法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時,可借助事物或提供高清圖片供學生細致觀察,為評選提供支持。四、教學重點及難點1.重點:運用透視現象的基礎知識,手繪表現物體的立體感與畫面的空間感。2.難點:理解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原理。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搜索有關的圖片、文字、視頻。制作好相關課件、掛圖或視頻。閱讀相關資料,了解透視的相關知識。課堂導入同學們平時有沒有留意,脫手的氫氣球、天上飛行的飛機,會突然在我們的注視中消失不見?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們每個人的視力范圍都有一個極限,如果物體離我們的距離超出了這個極限,這個物體便會從我們的眼中消失。這個極限所在的點,我們就叫做“消失點”。活動一:觀察、發現。引導學生用紙作透視框;利用掛圖或視頻光看路兩邊的樹木;觀察作品。活動二:嘗試、探索。結合教材范畫,了解“平行透視”的概念和表現方法。活動三:自主、表現。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抓住學生表現得興趣點。展示與評價過程評價:注重對實現三維目標的過程評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展示評價:注重作品的創作過程,在展示過程中注重診斷性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課后延伸 鼓勵學生課后認真觀察身邊的景物,養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好習慣。 通過詢問交流、網絡搜索、圖書查找等方式,搜集身邊有關透視的資料。學生動手感受卡片,欣賞作品。 學生通過實踐認識透視的基本原理;從實景中感受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以小組合作或自主嘗試的形式,通過繪畫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空間感。 1.知識與技能評價:能認識和掌握透視原理及其表現方法。2.過程與方法評價:能把透視原理的相關知識運用到繪畫創作中。3.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能說出在生活中觀察到的透視現象。 1.學生可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感興趣的學習任務。 2.學生通過不同途徑進一步探究與學習。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畫面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1.實踐體驗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特征。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描繪某一物體或景物,提升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3.在學習中培養學生關注自然和熱愛生活的良好價值觀。 評價過程中注意緊扣本課主題,要注重對美術術語的掌握和應用。 評價作品要注重對學生創作思維和手法的贊賞和評價。 提供一些學習路徑供學生查找和學習。六、板書設計5、畫出立體感、空間感 消失點 平行透視 透視 近大遠小 成角透視七、教學反思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是繪畫基本的透視,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只要知道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就好了,沒有必要一定要了解很專業的透視原理,本課的內容有些難,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個要求,在講解的時候還是不那么容易的,可是學生聽的很認真,也很配合,因此,在美術學課里講授,傳授的方式還是有其獨特作用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