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奇妙的建筑》教學設計教材內容:嶺南版小學美術三年級(第五冊)第六單元18課學習領域:“設計·應用”教學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奇妙的建筑》是屬于“建筑的童話”的第一課。本課在建筑上體現了“仿生學科”的理念,人們利用生物界豐富的形狀和特征,設計出奇特而美妙的建筑,這是一門綜合學科的“仿生學科”,在中年級的學習中從“美術˙科技”的視點引入該知識還是很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學生分析:三年級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好奇心,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美術表現技法,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他們能選擇適合的詞匯表達自己的不同感受,對傳統民居和現代建筑有一定的了解。教學目標:1.能夠理解“仿生設計”的概念。2.能理解仿生建筑中運用的取舍、變形、組合、裝飾的設計方法。3.能運用仿生設計的方法,聯想和設計出一座奇妙的建筑。4.培養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點:啟發學生運用生物的外形特點,聯想和設計奇妙的建筑。教學難點:如何運用仿生設計方法設計出奇妙的建筑,讓生物的特點與建筑巧妙的結合。教具準備:彩色卡紙、剪刀、雙面膠、展架、范畫、葉子 等。教學策略:1. 運用微動畫解讀建筑,引導學生理解仿生設計的方法;2. 采用思維導圖的板書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學會運用仿生的設計方法來設計一座奇妙的建筑;3. 采用小組合的形式作創作奇妙建筑,豐富展示效果;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發現“奇”與“妙”1.觀看視頻,帶學生去一個神秘的地方,去發現神秘之處。2.師生一起走進奇妙的建筑世界。(出示課題:奇妙的建筑)【設計意圖:以視頻(信息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結合建筑變化,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引出課題。】新授仿生,感知“奇”與“妙”欣賞各種仿生的建筑,感受建筑的奇與妙。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生物的外形與房子結構的巧妙結合,理解“仿生設計”概念。三、分解建筑,探索“奇”與“妙”以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為例,觀看微動畫(信息技術)分解建筑的設計思路,思考它的創意來源于什么?它的設計思路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觀察和表達。1. 由一根新鮮的玉米,去掉玉米皮和一些玉米粒,留下玉米棒,運用了“取舍”的設計方法。(板書:取舍)2. 把玉米拉長,改變了造型,運用了“變形”的設計方法。(板書:變形)3. 一根玉米變成四根,有高有低、有前有后地豎著排列,運用了“組合”的設計方法。(板書:組合)4. 大教堂上有豐富而變化的點、線、花紋,引出“裝飾”的設計方法。(板書:裝飾)【設計意圖:解讀圣家族大教堂,引導學生理解仿生的設計方法,打開學生設計思路。】四、創作建筑,表現“奇”與“妙”(1)以生活中一片落葉為模仿的對象,運用仿生設計的方法設計成奇妙的建筑,教師引導學生思考:A. 師生探討:葉子可以取舍什么部分?B. 一、二小組討論:葉子如何夸張變形?C. 三、四小組討論:葉子怎樣組合美觀?D. 五、六小組討論:葉子怎樣裝飾漂亮?(2)結合學生的想法,老師引導并示范設計出奇妙的建筑。(示范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構圖、組合、夸張變形、組合遮擋、剪的的技巧、裝飾美觀等。)(3)欣賞學生的作品。【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葉子為例,結合思維導圖的思路引導學生運用仿生的設計方法來設計建筑,啟發他們的靈感和拓寬創作思路,豐富建筑的設計效果。】(4)最后,前后呼應,創設家鄉中山的一片廣闊的空間的情景,分6小組,齊心協力為家鄉設計奇妙的建筑。提出設計要求:1.選擇自然界的一個生物,運用仿生設計的方法來設計一座奇妙的建筑。2.給建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注意: 構圖飽滿、造型獨特、裝飾美觀【設計意圖:創設一條主線,以小組合作為家鄉設計奇妙的建筑,讓美術回歸生活,也讓學生學會合作,體驗創作的樂趣。】五、展示評價,分享“奇”與“妙”自評:介紹自己的作品,可從名字、外形、得意之處等方面去說。他評:誰的最有創意?為什么 總評:教師從作品的外形、創意、小組合作情況等整體評價學生成果。【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體驗小組合作的成功和喜悅;通過自評、他評、師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六、拓展建筑,另尋“奇”與“妙”觀看視頻(信息技術),欣賞建筑師心中未來的建筑。總結: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未來的建筑將呈現出美觀、實用、智能、環保、個性化的高科技現代化景象!創意來源于生活,創意可以改變生活,創意可以創造未來。只要你敢想敢做,就一定能實現!【設計意圖:拓展未來的建筑,運用視頻動畫(信息技術)讓學生感受科技建筑帶來的愉悅和震撼,開拓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的精神。】板書設計以思維導圖形式設計板書,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仿生建筑的設計創作的思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奇妙的建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