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 (1)地位 從宏觀和中觀看,本框是必修三《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第九課的第三框,是整個模塊的落腳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文化傳承與創新,學生在學習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后,明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性,從而增強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從微觀看,本框在第九課中承接前兩框,學生在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后,最終落腳到這條路徑的最終目標建設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前兩框側重于知,本框側重于行。 結構 這一框題的關鍵詞是文化強國和文化自信,著重要解決如何建設文化強國,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兩個方面的問題。教材圍繞這一主題,從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出發,依次設計了“建設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這兩個相互關聯的目題。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發展需求、發展路徑等) (1)從知識與能力基礎看:經過近兩個學期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系統學習,大部分同學能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科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較好地提高。另外通過讀本的輔助學習,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經有了強烈的認同感,學生能夠擁護黨的領導、堅持“四個自信”,能自覺做到知行合一,這為本課的知識教學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2)從經驗與情感基礎看:文化生活與高中生息息相關,學生們普遍關心國家大事,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參與感。但是,學生的經驗往往停留在表面,在文化生活中缺少一定的辨析能力,極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和錯誤觀點的影響。同時,由于本節課的容量偏大,學生不一定能主動將理性認知上升為情感認同,需要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以幫助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3.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成的目標) (1)在政治認同方面:通過暢想2035和文化大盤點等活動,引導學生感知認同中華文化,理解和認同黨和政府在建設文化強國方面的政策措施,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在科學精神方面:通過辨識各種文化現象和解密冬奧密碼的環節,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分析各種社會現象和文化觀點,提高學科辯證思維能力。 (3)在法治意識方面:在辨析各種文化現象中,學會辨識落后和腐朽文化,增強自身法治意識,嚴守道德底線,更好的建設文化強國。 (4)在公共參與方面:通過“我為亞運獻一策,文化強國有我”等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積極參與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建設文化強國作貢獻。4.學習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如何建設好文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目標,這個目標需要落腳到行動,只有在行動中理解如何建設,才能更加認同,才能能參與投身到這個建設之中去奠定基礎。因此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只有堅定文化自信,這一內容是培養政治認同的關鍵。但這一知識理論性比較強,故事性不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是本課的難點。5.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課前調查:【暢想2035,共話文化強國】 1、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35年將建成文化強國,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你心目中的文化強國是怎樣的,你對文化強國有哪些美好新期待。請寫出你的關鍵詞。(簡答) 2、近一年來,你最關心的文化熱點或者文化大事件有哪些。(多選)學生活動:完成調查被告:備選項:整治飯圈文化清朗專項行動、慶祝建黨百年紅色影視劇熱播(覺醒年代、山海情等)、北京冬殘奧會、三星堆考古上新、傳統文化破圈新玩法(唐宮夜宴、考古盲盒等)、現實題材國產劇大熱、國產電影交出高分答卷、國潮興起、疫情期間文化產業云端自救(云展演)、雙減政策,教育改革、建黨百年系列活動、共和國勛章人物評選、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北京冬奧會、元宇宙、電子競技EDG奪冠等導入新課:同學們,過去的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華民族已經踏上了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昌盛,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什么是文化強國,我們怎樣建設文化強國?今天讓我們一起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共同學習《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環節一:暢想2035,“描繪”文化強國——文化強國強在哪里?教師活動 【議學情境】 1、展示課前調查報告問題1詞云圖——我對文化強國的美好期待。 2、展示專家解讀文化強國的特征:1.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躍上新高度。2.強大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凝聚力、感召力)3.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普惠化。4.發達的文化產業 5、國際影響力 學生活動 【議學活動】請結合詞云圖和專家的表述,談談對文化強國的理解。 【議學目標】師生共同提煉文化強國的特征: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公民素質高、文化產業、文化自信、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設計意圖 文化強國是什么?這個高大上的詞語對學生來說熟知但并非真知。學生在“描繪”自己心目中的文化強國的基礎上,再結合一些學者專家對文化強國的論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由抽象必然會變得更加具體、可感、可觀,在感知過程中,相信學生自然會有一種代入感,進一步激發出對文化強國的向往和期待,這將為接下來理解和認同我國在建設文化強國領域的做法提供情感認同基礎。過渡: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從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國一直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道路上前行。尤其是近一年來,我國在文化領域動作成就不斷。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中,文化、教育方面等熱詞也頻頻出現在兩會代表和委員之口。接下來,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一年來的文化大事件。環節二:文化大盤點,共建文化強國——如何建設文化強國? 教師活動 【議學情境】 圖1:展示課前調查報告2的詞云圖——我最關心的文化大事件。(排名前六的文化事件為:1、整治飯圈文化清朗專項行動2、北京冬殘奧會3、國產電影交出高分答卷4、感動中國人物評選5、雙減政策6、慶祝建黨百年紅色影視劇熱播 圖2:文字展示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強國科學內涵的表述: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議題升華】播放視頻:文化建設,碩果累累——十三五文化成就單。 學生活動 【議學活動】結合我們描繪的文化強國的夢想圖,閱讀課本116到117頁,分5組合作商議,分別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五個使命任務角度,每組選取一個或幾個熱點事件,簡要評析這些熱點事件對建設文化強國的意義和啟示。每組選代表發言。 【議學目標】 怎樣建設文化強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講好中國故事。 設計意圖從課前調查報告的熱點事件中選取學生最為關心的事件入手,小組合作評析,一方面是使學生自主合作了解我國在文化強國過程中的舉措做法,另一方面在評析的過程中,對如何建設文化強國有具體實踐的感知,從而增強對建設文化強國的認同。通過觀看十三五文化成績單,從數據和現實的成就上,進一步認同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在政治認同的過程中也能培育科學精神。。過渡:建設文化強國任重而道遠,十四五已經開局,邁上第二個百年,我們將繼續砥礪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建設文化強國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根本,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課前調查報告顯示,冬奧會是大家最關注的熱點事件之一,也是一次成功的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全面、立體的中國的成功案例。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冬奧會,解密冬奧成功的中國密碼。環節三:解密冬奧密碼,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底氣何來?教師活動 【議學情境1】 圖1:2022年北京冬奧開幕式圖片集合——黃河之水破冰而出,冬奧五環效果,中國結雪花,自由式會歌演唱,主火炬微火點火方式 圖2:文字展示“這是一場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奧委會主席巴赫。”+“新冠疫情以來首次如期如約順利舉辦的全球綜合性賽事”+網友點評熱詞:中國式浪漫、自信從容、科技感十足。 張藝謀談文化自信:從想都不敢想,到想到就能做到,對文化自信有了自信。 【議學活動】 1、結合各方評價,談談你對冬奧會文化自信的感受和理解。 2、結合張藝謀的采訪,思考為什么他對文化自信有了自信? 3、冬奧會的成功對新時代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有何啟示? 【議學情境2】展示習主席對冬奧會的指示:我們不僅要辦好一屆冬奧盛會,而且要辦出特色、辦出精彩、辦出獨一無二來。 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要貫穿籌辦工作的全過程。 我們將兌現承諾,向世界呈現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去,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 【難點突破】結合習主席的承諾和冬奧會交出的中國答卷,思考冬奧會能辦成、辦好的思想武器是什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學生活動 【議學目標】 1、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文化自信的底氣何來?5000多年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是我們自信的來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 3、怎樣堅定文化自信? (夯實基礎)我們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議學目標】 3、怎樣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底蘊)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 (最根本的)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思想的自信。 【情感升華】觀看視頻:中華民族之魂——文化自信。設計意圖: 1、北京冬奧會是中國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的成功實踐。通過對冬奧開幕式中華文化自信精彩呈現背后經濟和科技、綜合國力等原因的解讀,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在序列化問題的引導下,再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增強政治認同。 2、理論是實踐的先導,通過深入思考冬奧會中國答卷成功背后的理論武器,引導學生認同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的根本。通過觀看視頻,充分利用視頻中的歷史事件畫面,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中回顧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發展歷程,從歷史和現實的交匯點上更深刻地認同文化自信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投身到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愛國之情。環節四:攜手向未來,我為亞運會獻一策——文化強國我踐行。教師活動 【議學情境】杭州亞運會進入倒計時,寧波作為分賽區,組委會決定拍攝一組宣介寧波人民喜迎亞運會的宣傳片。學生活動 請你從“堅定文化自信,展新時代最美寧波”的角度,擬定微視頻的幾個拍攝主題。設計意圖 通過“我為亞運會獻一策”活動積極支持參與到建設文化強國的事業中來,做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新人,回歸生活,向導實踐,增強公共參與意識。6.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后作業設計:杭州亞運會進入倒計時,寧波作為分賽區,組委會決定拍攝一組宣介寧波人民喜迎亞運會的宣傳片?請你從“堅定文化自信,展新時代最美寧波”的角度,擬定微視頻的幾個拍攝主題。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 利用“問卷星”小程序設計調查問卷,利用班級釘釘群的便利發送和回收調查問卷,生成詞云圖進行關鍵詞分析,更好地把握學情,課堂討論的話題也都是圍繞課前調查的數據,有效利用數字資源,凸顯學生主體地位。9.教學反思與改進 1.堅持“三貼近”的原則。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教學內容符合學生需要、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特點、教學實施符合學生發展。本課素材的選取均以學生的調查報告為依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途徑活動化、學科知識結構化,讓學生在活動中自覺認同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 2.遵循建構主義教育思想。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本課的設計層層深入,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結構,設置序列化的問題,尊重學生的參與權、表達權、話語權。 引導學生在“問題一探究”辨析問題,主動建構知識、自主生成知識,實現價值引領。 3.關注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本課設計緊跟時代步伐,選擇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時政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實現政治認同。在教學中,通過直觀的視頻、真實情境等資料,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序列化的問題中形成辯證的思維能力,培養一定的科學精神。鼓勵學生為實現文化強國建言獻策,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 4.實踐議題式活動型教學。本節課以“新時代如何建設文化強國”為總議題,圍繞“文化強國是什么,如何建設文化強國,怎樣堅定文化自信”三個分議題展開活動型課堂教學,關注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的培育。最后用知識向導實踐,回歸生活,實現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維度自評等級互評等級教師評價積極參與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搜集信息充分、精當 積極參與課堂任務,與小組同學配合默契課堂上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通過合作探究能夠流利地表達小組觀點,并能提供例證 對文化強國的認識深刻、獨到,10.學習評價設計 請同學們對自己在本堂課的課堂表現表現進行評價,先自評,然后小組內同學互評,最后交由老師進行評價。 (評價等級由低到高依次是1-5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