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夸張的臉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怎樣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變出千變萬化的人物臉部的形象。培養學生的夸張變形的能力。本課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生屬于中年級階段。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的深入,要求學生能初步認識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從各種不同種類的材料進行聯想,根據材料的特征動腦筋進行各種不同的組合。通過造型游戲的活動能讓學生逐步樹立起用身邊的材料創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品的意識。二、教學目標:1、學會表現人物臉部夸張的手法。2、學會基本的泥塑造型能力,體會泥塑造型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3、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三、教學重難點:重點:能抓住面部五官特征進行夸張。難點:學習基本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夸張的臉。四、教學過程:(一)欣賞導入1、對比欣賞漫畫名人與真人頭像作品。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夸張的臉板書(二)欣賞探索1、漫畫欣賞:阿衰、豌豆、趙本山、盒子漫畫等孩子喜愛的熱門形象。啟發學生,觀察漫畫家夸張的表現方法。提問:這是誰?(王剛)照片和漫畫像哪個有趣?為什么?哪個部位最夸張?怎么夸張的 (他的臉型夸大了)。這又是誰?(李詠的照片)這個呢?(李詠的漫畫像)你喜歡哪張?為什么?哪個部位最夸張?(他的臉型很長,進行了夸張,所以很有趣。)板書“夸張”師結:夸張是漫畫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也叫變形)板書“變形”。2、師結:通過欣賞,我們發現,只要對臉的組成部分進行夸張變形,使大得更大,小得更小,圓得更圓,長的更長......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漫畫。我們看到了經過夸張的明星漫畫,與明星們的照片相比,更有趣味!雖然他們的臉都被夸張了,但經過夸張的臉,并沒有顯得丑陋或是讓我們討厭,反而因為有趣味更讓我們喜愛,印象深刻。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使人物更鮮明更風趣幽默更具感染力。得出夸張之藝術手法---變形法:如小的更小,圓的更圓,曲的更曲。3、動畫欣賞:夸張的臉,慢幀演示臉的表情的變化夸張。4、京劇臉譜欣賞:這是什么呀?京劇臉譜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它的面部造型夸張,仔細觀察一下,這與我們拼貼的人物除了在五官上不一樣之外,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臉部線條很多,曲線,弧線,各式各樣的線條組成一些塊面來裝飾臉部。京劇臉譜的色彩大都鮮艷、明快。有了色彩,臉部更加漂亮,可見色彩的作用不可忽略。學生討論:怎樣進行人物的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使人物更鮮明更風趣幽默更具感染力。改變色彩的變臉,讓學生自主探究出變的方法---色彩變。(三)感受夸張的臉1、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可是應該怎樣在畫面上表現呢?是每個部位都夸張么?對人物進行夸張、變形,如小的更小,圓的更圓,胖的更胖。2、輕松一下,讓學生嘗試做各種有趣夸張的表情,觀察臉部形的變化特征。3、觀察教師演示:下面先看老師演示一下,仔細看看這個人是誰?小沈陽(強調:變形夸張)(四)學生創作1、自我分析。照鏡子:通過鏡子觀察自己的臉,哪些部位長得很有特征?做怪臉,看看誰的表情最夸張?觀察五官、發型怎樣變形就更開心?2、教師示范如何夸張地畫自己的臉。3、作業要求:用線描方法畫自己肖像漫畫。重點夸張五官造型。鼓勵學生大膽表現。(五)學生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創作,教師巡視指導。(六)優秀作業講評老師總結漫畫中運用對五官或表情進行夸張的方法進行的。其實除了漫畫,還可以用雕塑的方法表現夸張的臉。(七)欣賞優秀的雕塑作品在一些優秀的雕塑作品中,不難發現夸張的影子。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幾幅圖,找一找那些地方運用夸張的方法?東漢的說唱俑。作品夸張了五官的哪一部分?(作品不僅夸張了面部表情,還夸張了動作,把一位正在表演的民間藝人刻畫的活靈活現。)《燕山阿福》、《醉歌》和《社火面具》。從以上的作品中,我們看得出,運用夸張的手法可以使作品主題突出,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