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素描>>教案授課班級:七年級第 1 次課課型 講授 課時數授課內容 理論講授:1、靜物素描的概念、特點和意義;2、靜物素描的工具材料以及其使用技法; 3、靜物素描的造型方法; 4、靜物素描的作畫步驟; 5、靜物素描的表現方法。教學目的與要求 知識 培養學生扎實的造型能力,通過嚴格而規范的素描基礎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和熟練的表現手法。以結構為主、明暗為輔,講授素描的基本知識,糾正錯誤的觀察方法和作畫習慣,要求學生的作業能夠認識物體的比例、透視、結構關系并具有構圖和一定的空間感、體積感、質感與量感最好。能力情感 掌握靜物素描的構圖要素,認識和掌握光線在物體表面散布的一般規律,能運用明暗調子正確地表現對象的結構、體積、空間和相互關系,為以后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對形體的空間想象能力。重點 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手法;要求學生表達物體的比例、透視、結構關系 掌握立體感、空間感、質感、量感的處理。難點 1、用立體的觀察方法來表現物體的內外結構關系,用整體、比較的觀察方法來表現物體的空間、比例、明暗、形體、結構、透視、質感、量感;2、素描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學設計 理論講授聯系步驟、范畫欣賞,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具 多媒體教學設備。授課情況 班 級 授 課 時 間 授課地點 教學設計含教學方法、教學流程 《素描》教案 課 程:《素描》 任課教師:安振寧靜物素描的概念一、素描概念1素描是與色彩畫相對而言的。素即素色,樸素之意,也包含單色的意思。素描是借助單色線條或塊面來塑造形象,是一種對客觀物象的形態和結構特征作樸素表現的繪畫形式。也可定義:指作一種顏色來描繪表現對象的形體、空間、質感、神態于平面材質媒介畫面上的形象。2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造型,包括造型的觀念、造型的美學原則、造型的形式要素和造型的表現手法等,構成了繪畫藝術語言的基礎。可以說除色彩而外,繪畫造型的基礎都屬于素描研究的內容。3素描作為畫家藝術創作意圖、觀念的體現,是為美術創作服務的。它可以是畫家最原始、最直接的創作意圖的形象表現,也可以是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的創作或設計的草圖、正稿、粉本(中國畫),以及資料性習作。 素描寫生前的準備 一、素描的工具、材料筆、紙、橡皮、削筆刀、圖釘、擦布、畫板、等筆:包括鉛筆、炭筆、粉筆、毛筆、圓珠筆和鋼筆等。工具的不同關系著素描的藝術效果,也能影響作畫者的情緒和技巧,初學者素描常從鉛筆開始。國產中華鉛筆較好,鉛筆型號有6H(硬)、5H、4H、3H、2H、H、HB、B、2B、3B、4B、5B、6B(軟)和速寫鉛筆(8B)。炭筆:又分炭筆、木炭條和炭精條等。鋼筆:包括美工筆、書軍民一致鋼筆等。紙:有潔白、厚薄、質地、紋理之分。常用有素描紙、鉛畫紙、卡紙等。橡皮:分繪畫作用可塑橡皮和硬方形橡皮。前者進口的質量較好;后者以質地柔軟的較好。畫板:以光滑無縫平整為好,有大小型號多種。二、光源與采光 素描寫生要求光源穩定、光線要集中,一邊來光,強弱適度。三、距離與角度畫者與寫生物象距離不少于物象高度的兩倍,畫者與畫面距離以一臂之長,視線與畫面垂直。畫者與畫面、寫生物象最好在一條直線上。 素描的造型方法 素描造型語言豐富多彩,從一般意義上講,可分為以光影調子為主的光影素描和以結構為主的結構素描等。其表現語言可采用以線為主或以面為主,或者線面結合的方式,多層面、多角度地以藝術概括、提煉的手法表現對象。一、結構造型與明暗造型 造型方法是造型觀念具體體現。在素描造型中,造型的具體方法豐富多樣,但概括起來不外乎結構造型和明暗造型兩大類。1結構造型,又稱作“結構素描”它著重于研究物象的形體結構,即形體各部分的組合原理,是一種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突出物象結構特征的造型方法。結構造型的方法與要點結構造型,在認訓上十分強調對客觀物象形體結構和形體各組成部分的組合、構成關系的分析研究和綜合概括。在表現上強調以線作為主要表現手段。(1) 線的產生交界線----面與面的轉折線邊緣線-----可見面與不可見面的交界。(2)線的表現在結構造型中,形體的塑造與表現主要依賴于線。因此,要特別注意用線的主次、強弱、輕重、虛實、直曲、剛柔的變化。對物體的形體結構、體面轉折、體塊起迭關系的表現,用線要明確肯定,多用實線,其它部分則相對減弱,多用虛線。對物體形體的空間表現,則采用前實后虛、前重后輕、前粗后細等線條的變化予以表現。線的直曲、剛柔、流暢、頓挫等變化,則可用于表現物體的質感,以及豐富的內涵。2明暗造型,又稱用“明暗素描“或”全因素素描“。它突出對物象光影明暗的描寫和結構體積的表現,是一種以光影明暗為主要表現手段,注重物象的體積空間和立體感表現的素描造型方法。寫生的基本步驟 一、起稿 起稿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的最初階段,它將決定一幅畫的構成關系和輪廓框架。要求和要點: (1)構圖擺放合理并富于美感。為了避免構圖上的盲目和無想法狀態,初學者有必要在正式落幅之前,先畫幾個構圖設計草稿,從中選出一個最佳方案。構圖是一幅畫的靈魂,必須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對構圖的審美和設計意識。切忌不動腦筋地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地直接勾畫。 (2)輪廓準確,內外關照。輪廓的準確把握需要如前所述的相互比較、由表及里、相互參照的觀察方法。運用結構造型的手段,“穿透性”地將物體外輪廓與內輪廓以及前后物體不因遮擋而忽略的穿透關系體現出來。切忌死守一線,孤立地去框畫輪廓的外沿。二、塑造形體 指用明暗色調表達形體的空間結構和體積關系。 要求和要點: (1)應在整體——局部——整體的循環中把握和調整大的形體關系。為了使畫面的整體效果始終維持在一個鮮明和均衡的分寸之中,應先從物體最暗的明暗交界線人手。先畫出暗部的大色調,再轉而描繪亮部的灰調子。在黑白灰“五調子”關系中,灰調子的分寸把握,是塑造形體的關鍵.灰調子畫過了,會混淆明暗關系,畫得不夠又會影響色調層次的渾厚、豐富和微妙。因此,應把灰調子作為研究的重點。 (2)同時須注意,即使物體的固有色都是白的,也不能因此而不敢畫出重色。須知調子關系是在對比中形成的,白色的石膏在沒有黑色煤球與之對比而單獨擺置的情況下,其明暗色度的對比應保持足夠,否則,該深的深不下去,該白的就白不起來,同時灰調子也會因無以附加而顯得“過”,顯得臟,最終導致畫面總體調子灰弱沉悶,缺乏明快強烈的效果。為此,應避免使用較硬的鉛筆,以3B~6 B為宜,因硬鉛筆畫不出重色,易使畫面因鋪色次數過多而產生“僵”、“緊”效果,喪失表現上的生動與靈爽。 (3)在鋪設色調的過程中,絕不能簡單地僅憑直覺浮光掠影地捕捉色調的表面現象,應研究色調關系的成因,即須觀察與分析形體結構這一本質因素怎樣在光和影這一現象因素的影響下產生出深淺色調,從而從本質上掌握光影色調的規律,將偶然的視覺因素納入必然的造型規則。而一旦掌握了規則,即使在沒有對象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根據所掌握的造型規則和經驗創作出一幅素描。這也是我們最終的訓練目的。三、邊緣線與背景 邊緣線的處理是至關重要的,三度空間素描,要求邊緣線根據物體的前后關系與形體轉折關系,結合背景色調的處理,表現得虛實相映,強弱有致,從而表現出物體的空間效果。四、深入刻畫與整體調整 局部的深入刻畫可訓練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表現力。需靜下心來細細地觀察對象,捕捉細節的豐富與生動,但同時為了避免過度地陷入局部變化中,失去適度的分寸,還需時時回到大關系的審視調整中,這時應從幾個方面檢查畫面: (1)整體黑白灰關系是否明確,灰調子是否太跳或不足; (2)物體前后空間的虛實與強弱是否合理; (3)細節刻畫是否服貼,是否因刻畫過度而顯得太跳; (4)用筆是否得當,線條排列是否顯得雜亂刺眼。素描的表現方法 一、畫面黑、灰、白的構成 素描是一種單色畫,而在明暗調子素描中,這種色是有明度變化的——黑、灰、白的變化。構圖在明暗調子的素描中就是不同形式的黑、灰、白色形在畫面上的分割布局。 一般情況下,一幅好的調子素描應當有黑、灰、白三種色塊的均衡、有序的布局。沒有黑色的畫面缺乏力度;沒有白色的畫面缺乏生氣;沒有灰色的畫面顯得單調。在黑、灰、白中,灰色是最富有變化的中間環節。明暗調子素描的微妙變化和魅力,主要依賴于分布合理的灰色。二、“兩條線”、“三個面”和“五調子” 1、“兩條線”、“三個面”和“五調子”是明暗調子素描表現具體對象的全部規律。1、兩條線交界線——面與面的轉折線。邊緣線——可見面與不可見面的交界。 2、三個面在固定光源的影響下,三維物體的表面可分為背光面、側受光面、正受光面。它們在色調上也依次呈現為黑、灰、白三個基本色階。3、五調子調子是有光產生的,立體物象的各個轉折面以不同角度接受光源,形成了深淺不同的色階,這就是調子。物體表面調子的變化是豐富微妙的,但歸納起來可概括為五個層次:亮色調、灰色調(中間調子)、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三、靜物組合原則 (1)體現生活氣息,合乎情理。不要盲目拼湊一堆靜物。 (2)有中心、有變化、有對比。 擺靜物應先選一個主靜物, 占據構圖的主要位置,在構思和色調上起決定作用。配角靜物,其形體要小于或低于主靜物。考慮它們在大小、高低、方圓、深淺及質感上的變化,不要過于單一或過于雜亂,才能既有中心秩序,又有對比變化的較理想的效果。 (3)光線和背景。光線的配置一是為了使靜物立體形象更為明顯,二是為了增加情調美感。不同的光線造成不同情調。強光可增強物質的閃光感,產生富麗堂皇的美感,用于照射某些豪華靜物組合更為理想;自然光或平光可產生安祥樸素的效果,適用于有樸素風格的靜物。靜物組合的背景可利用墻壁或深遠空間,也可以用襯布。在選擇襯布當背景時,襯布的深淺和質料應與靜物的形態、質地、色調關系一起考慮。色調關系應既和諧又有對比,起到相互襯托的作用。(4)構圖的形式美。不論選擇什么樣的靜物,體現的情調如何,若想擺出較理想的組合關系,畫出較理想的構圖,就要認識構圖形式美的一般規律。靜物寫生形象比較豐富,是培養構圖能力和認識構圖形式美的良好機會,應引起重視。一般說來,較好的構圖必然符合美的規律,其優點如下: ①集中而不單調;②穩定而不呆板;⑧飽滿而不滯塞;④活潑而不散亂;⑤有主有次;⑥有遠有近;⑦疏密相間;⑧黑白有序;⑨考慮動勢;⑩不分割畫面。四、要點把握 1、色感與明度素描是一種單色的繪畫藝術,因而關于對象的色彩感覺只能通過黑白灰色調的明度變化來表現。因而在靜物寫生中,準確觀察和判斷物體之間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異,對于色感的傳達至關重要。而明度關系的表達是一種相對關系的表達,我們無須也不可能在白紙與筆的墨色這一有限色調中表達出對象世界光與色的絕對強度。因此,需要學習的是運用物體明暗變化的“五調子”格局和規律,以黑白灰色調層次恰當的明度比例,來概括和表現出對象色彩的明度效果。因此,畫面黑白色調的分寸感是靜物寫生的重要訓練內容。我們需要在各物體之間固有色的明度范圍內,細致敏感地辨別和把握色彩明度的層次關系,以獲得準確的色調依據。 2、質感的表現 由物體的物質屬性帶給人的視覺感知即為質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潔、綢緞的柔軟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屬的堅硬等。質感的獲得源自人的視覺經驗和觸覺經驗。在靜物寫生中,質感的傳達是一個重要的表現內容,它可訓練我們視覺的敏感和寫實效果的真實豐富。 3、量感的表現 由物體的重量帶給人的視覺感知即為量感。在繪畫表現中體感和質感是造成物體量感的重要因素。有體積的平面才表現出質感得以產生量感。五、素描的觀察與分析 1整體觀察整體觀察是禮學觀察方法的核心。局部是整體觀念的一部分,受著整體的制約。從整體出發進行觀察,才能獲得包括結構關系、體面關系、比例關系、明暗關系、空間及透視關系等在內的各種關系的正確認識,也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局部,更完整的認識整體。整體觀察就是要從整體著眼,從整體著手。素描造型初學者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從局部著眼,局部著手,以至造成形體、結構、比例、色調、透視等方面的錯誤。局部觀察的方法將嚴重阻礙認識能力的發展,阻礙造型能力的提高。為了整體觀察,把握整體,我們可以對物象作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觀察,甚至還可以通過觸摸的方法去感知對象,以獲得整體的立體印象。在素描寫生訓練中有許多行之有效的便于整體觀察的方法。例如,虛瞇著眼睛進行觀察,故意“漫不經心,迷迷糊糊”地進行觀察;背對物象稍息片刻后“猛然回頭”進行觀察,等等。目的都是為了在觀察時“濾”掉某些瑣碎細節,排除局部對整體的干擾,獲得整體觀念的明確印象和認識。又如為了檢查畫面的整體效果,將畫面倒置觀察、將畫面對著鏡面反向觀察、將畫面置于光線較弱與光線較強的地方對比著觀察,等等。都是整體觀察把握整體的簡便易行的方法。2比較觀察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對整體觀念來講,局部與局部地區之間,整體與局部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密切聯系的。為了準確把握整體與局部的這種依存與制約的密切聯系,就必須通過比較。例如,畫此一形體比例時,聯系彼此形體比例進行觀察;畫局部色調時,聯系明暗關系進行觀察等。這就是比較觀察,它是整體觀察的具體方法,也是整體觀察的補充和深化。比較觀察一是要整體比較,即是說比較也要從整體出發,局部與整體比較,在整體的制約下局部與局部比較,離開整體去進行比較落后往往會“差炎毫厘而失之千里”。二是要全面比較。即是說要根據素描造型的要求,對表現物象結構與形體的各種關系,進行全面的比較。三是要反復比較。即是說要將比較貫穿于素描造型的始終,隨著造型程序的推進將比較引向深入。素描初學者經常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作畫愈是深入,形愈畫不準,整體愈把握不住?其原因就是將比較落后觀察僅僅看作是開始抓住“形“的一種步驟 ,而忘記了將它貫穿于作畫的始終。3本質觀察素描造型的方法各有不同,造型的表現手段與形式也多種多樣。但是,結構與形體始終是素描的本質。因此,必須牢固地樹立結構與形體的概念,緊緊把握結構與形體這一本質的不變的因素,去觀察、分析反映于物象外部的各種關系,這就是本質觀察。例如,通過觀察、分析去準確把握形體的外輪廓與內輪廓(結構線)的關系;形體明暗色調的變化與形體體面的關系;形體的透視縮形及形體體面的圍合與形體結構的關系,等等。從整體而不是局部的、比較落后而不孤立、本質的而不表面的去觀察,才能獲得對客觀物象的正確認識。這是素描造型的前提,是準確地再現客觀物象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