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墨詩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使學生能夠運用繪畫知識和文學知識,感受分析中國畫作品,說出作品的表現特點,并大膽表述自己對畫中所表現意境的理解。2、 使學生能夠用水墨畫小品進行詩意表現。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感受體會中國傳統繪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與鏡圓滿結合的藝術意境。難點:通過欣賞體會搞清楚中國傳統繪畫詩畫一體的意境表現方法,并能用簡短的文字表述對畫作意境的理解及嘗試繪畫。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中國畫工具教學過程一、導入1、教師示范(名詩中取景繪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份禮物。2、猜一猜,老師畫的這幅畫來自于我們熟悉的那句古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3、引出詩情畫意:從我的畫中同學們讀出了詩句,而我也正是從句詩中看到這幅畫,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繪畫講究的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藝術意境。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體會《水墨詩心》,詩心何解,詩人作詩之心。4、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從簡單的繪畫中,誘導學生發現他們熟悉的詩句。從而引出中國傳統繪畫意境表現的重要特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意境,而揭題二、欣賞1、PPT出示《秋風吹下紅雨來》A 、大家從這幅畫中看到了什么,畫了些什么?B 、如果你是這位騎在牛上的牧童,在這樣的環境里,你是什么樣的心情?C、揭示作品名稱:從作品名稱上畫家給我們提供了那些信息?李可染用什么來表現“風”和“雨”?D 、畫家用什么筆法來表現這茂盛的樹林、如雨般的落葉?(中鋒、側鋒表現樹干,點畫法表現落葉)E 、在墨色上你又有什么發現?(濃淡不同,表現近實遠虛,干濕變化來表現樹木的紋理)F、師生共同嘗試利用濃淡干濕不同的筆法表現樹枝小結:大家說的太妙了,我們中國畫就是運用墨色深淺、用筆干濕,以“托物寓意”之法來表現畫面。2、講故事——齊白石與老舍的故事A、 PPT出示“蛙聲十里出山泉”這句詩,如果是你來畫你會如何來表現畫面?出示作品B、提問: 畫面沒有蛙,何來蛙聲?小結:詩和畫都妙在一個“出”字,山澗泉水自遠處而來,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歡快的游動,這自然讓人聯想到蛙和蛙聲,可謂意在畫外。3、再來看看這幅《梅花月影圖軸》A、其實對于這幅畫我有一個小疑問,梅花、月影,可是我并沒找到月,大家能幫我找找嗎?B、為什么在哪兒?(墨色濃淡,表現的光影體現月的位置)小結:月色輕柔,梅枝交錯,環繞著明月,疏影橫斜,虛實相生,一種婉約的朦朧之美。4、回過頭來看看,前兩幅畫有表現墨色濃淡嗎?【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畫面主體形象、款識明確表達主題,并圍繞主題拓展想象,來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再通過感受用筆、用墨的方法體會中國畫運用墨色深淺、用筆干濕,以“托物寓意”“意在畫外”“ 虛實相生”等表現畫面的手法。三、嘗試1、出示《小篷船》《春水歸舟》可給人的感覺一樣嗎?小結:《小篷船》以線為主的造型手段,表現了楊柳江岸的和煦春風,綠水行舟的安詳景象,《春水歸舟》以濃重的破彩渲染了濃濃春意。2、PPT詩畫小游戲A、根據畫面猜詩句(介紹款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B、根據詩句想象繪畫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設計意圖】通過兩幅春景畫作的對比,啟發學生體會多種表現手法,為開啟學生想象提供路徑。小游戲利拓展學生思維,放松氣氛,又觀摩了名家作品,激發嘗試創作的欲望。四、學生習作師:除了老師提供的這些詩句,同學們還有自己喜歡的詩句嗎?能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嗎?學生練習,教師巡輔【設計意圖】以詩為題作畫,利用所學方法,嘗試詩意畫的創作。五、評價小結1、個別學生展評生展示生評價:構圖很好,注意整潔2、小組集體展評3、教師小結:我們在課后還可以運用這些方法去欣賞、繪制其它的作品。【設計意圖】通過個人、集體作品展評及教師小結,堅定學生大膽繪畫的自信心,感受繪畫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