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學設計一、教學背景1.課程標準: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2.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這三塊內容共同構成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學情分析:在前一課,學生已經學習了鴉片戰爭,在學習這一課時需要讓學生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可以將兩次戰爭作比較,得出該結論。二、教學目標1.知道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目的、導火線、過程和結果,知道《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內容和火燒圓明園相關史實。2.知道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情況。3.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三、教學重點及難點1.教學重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列強的侵華罪行。2.教學難點: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四、教學方法及準備1.教學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組討論法。2.教學準備:查閱第二次鴉片戰爭相關資料,準備新聞“圓明園青銅馬首回歸”、《圓明園》等視頻資源。五、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活動】播放2019年新聞頻道“圓明園馬首回歸”視頻片段。提問:圓明園獸首為何會流失海外?引出新課。【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思考圓明園獸首為何會流失海外。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造成的創傷。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教師活動】展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資料,說明通過鴉片戰爭,英、法、美等國已經攫取了許多侵略權益,但是他們并不滿足既得利益。【學生活動】分析材料,理解英法等國為什么不滿足既得利益。【教師活動】呈現“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相關史實,提問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是導致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嗎?【學生活動】回答:不是。這兩個事件是英法兩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教師活動】展示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讓學生閱讀課本,講述第一階段戰爭的結果。【學生活動】回答:1858年簽訂了《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目標導學二: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教師活動】展示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講述第二階段戰爭的過程以及簽訂《北京條約》的內容。【學生活動】完成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軸。【教師活動】展示圓明園資料,播放“圓明園復原”視頻。【學生活動】觀看“圓明園復原”視頻,感受圓明園原貌以及現狀。【教師活動】展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行證據和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情況。提問:談談你對英法聯軍大肆搶劫,火燒圓明園的感受?【學生活動】回答:英法侵略者燒毀圓明園是野蠻的行為,是對全人類的犯罪。它永遠警示著中國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勵我們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目標導學三: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教師活動】結合課本地圖,簡要講述沙俄是如何割占中國領土的。【學生活動】根據地圖,找出中國被沙俄割占的領土。【教師活動】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學生活動】比較兩次鴉片戰爭,完成表格,思考為什么這次侵略戰爭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師活動】總結:從戰爭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簽約的條約內容方面比較,可以得出這次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而且,第二次鴉片戰爭所造成的危害比鴉片戰爭更加嚴重,因此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擴大。課堂小結梳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經過、結果和影響。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