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鴉片戰爭》教學設計一、教學背景1.課程標準: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列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2.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禁煙、英國發動侵略戰爭、《南京條約》的簽訂。三塊內容之間緊密聯系,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是導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之一,而《南京條約》則是這次戰爭帶給中國的惡果。3.學情分析: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本課開始,學生開始中國近代史的學習,理解難度較大,需要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史料,掌握鴉片戰爭的起因、經過以及影響。二、教學目標1.了解鴉片戰爭前的中外形勢、林則徐禁煙運動,理解鴉片爆發的原因;2.知道《南京條約》的內容,簡單分析其影響,進而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3.學習林則徐敢于反抗侵略、維護民族利益的斗爭精神。三、教學重點及難點1.教學重點: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南京條約》的內容;2.教學難點: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四、教學方法及準備1.教學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組討論法。2.教學準備:查閱鴉片戰爭相關資料,準備《林則徐》《鴉片戰爭》等電影視頻資源。五、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活動】播放《鴉片戰爭》“虎門銷煙”視頻片段。提問:林則徐銷毀的東西是什么?為什么要銷毀?以及此次事件導致了什么?【學生活動】思考虎門銷煙的原因以及導致的結果。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鴉片的危害,以及英國為什么要發動戰爭。新課講授【教師活動】展示“中國與英國的地理位置”地圖,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為什么相距如此遙遠的兩個國家,會在19世紀中期爆發戰爭呢?這兩個國家在戰爭前有什么不同?【學生活動】了解中國與英國的地理位置,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教師活動】展示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和英國的對比資料,分別從政治、經濟、軍事、對外政策等方面比較鴉片戰爭前的中外形勢。【學生活動】歸納總結鴉片戰爭前的中外形勢。目標導學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教師活動】展示場景一和場景二,比較中國和英國對對方商品的態度。提問學生:這兩個場景說明當時中國與英國的貿易存在怎么樣的情況?【學生活動】思考面對這樣的貿易情況,英國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教師活動】分析鴉片戰爭前中國與英國貿易的情況,正常的貿易使英國無法獲利,英國因此進行鴉片走私。展示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表和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學生活動】思考鴉片泛濫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教師活動】總結英國對華傾銷鴉片的原因,以及給中國帶來的災難,引出林則徐禁煙。【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梳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時間、地點以及經過,并思考虎門銷煙的意義。目標導學二:英國發動侵略戰爭【教師活動】展示英國外相巴麥尊在議會上發表的講話,提問:有人說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禁煙引起的,如果林則徐不采取禁煙運動,英國就不會發動鴉片戰爭。這種說法對不對?【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教師活動】播放視頻“鴉片戰爭的經過”。【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和閱讀課本后,總結鴉片戰爭的經過。結合課本“相關史事”,知道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殺敵、關天培領導的虎門之戰、老將陳化成在吳淞率眾抵抗的史實。【教師活動】結合材料分析鴉片戰爭中,中國戰敗的客觀原因和根本原因。目標導學三:《南京條約》的簽訂【教師活動】展示《南京條約》簽訂的圖片、內容及每一項內容帶來的影響。【學生活動】分析《南京條約》的每一項內容對中國的影響。【教師活動】講解《虎門條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的簽訂,解釋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的含義。【學生活動】了解《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簽訂的時間和雙方。【教師活動】分析鴉片戰爭的影響,提問: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學生活動】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各抒己見。【教師活動】總結:所謂半殖民地,是相對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的社會形態;所謂半封建是相對于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課堂小結梳理鴉片戰爭的起因、經過、結果和影響。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