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傳統紋飾 民族風格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辨別傳統紋飾的表現形式、構成特點和紋樣特征;2、觀察、評述傳統紋飾的種類、風格特征、用途等,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欣賞評述的觀察和歸納方式。(2)過程與分析目標:1、著重培養歸納概括審美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評述水平;2、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氛圍中,相互交流,資源共享,探討民族風格在傳統紋飾上的體現,引發對紋飾內涵的思考,通過游戲環節,融入情境,推進理解。(3)情感與態度目標:1、領略民族風格的獨特魅力,鼓勵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2、體驗傳統紋飾之美以及過程的樂趣,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2學情分析學生喜愛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捕捉學生的興趣點,用減法設置課堂內容,游戲環節把知識點分類引導,分層推進欣賞評述方法的掌握。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不深,通過對傳統紋飾的比較,環環相扣的推進,讓學生明確觀察方向,合理賞析傳統紋飾,嘗試體驗民族風格以及深厚的人文內涵。教師針對學生認知水平,從傳統紋飾的“分類歸納”,再細化到不同種類裝飾紋樣的“欣賞鑒別”,課內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舉一反三,課后繼續推廣應用。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了解、欣賞傳統紋飾,嘗試評述不同種類紋飾的造型特點、形式風格、構成規律等。教學難點:掌握觀察和評述傳統紋飾的方法,懂得概括、描述審美感受。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教學導入一、教學導入:1、解釋課題,明確何謂“民族風格”2、創設游戲闖關情境:活動2【講授】教學過程二、課堂發展:尋寶·釋碼——比對寶物身上的裝飾紋樣作初步的統計分析。(學案:第一關“尋寶指引”)具象、抽象、適合紋樣、單獨紋樣、連續紋樣等知識點作辨識練習,要求對傳統紋飾的種類和構成的規律作整體的簡單歸納。鑒寶——簡要分析評述傳統裝飾紋樣的來源和造型特點(參考P29),鑒別關于寶物紋樣特征的描述,嘗試了解傳統紋飾的人文內涵。活動3【練習】課堂活動三、課堂練習獻寶——以小組為單位,挑選印象最深的傳統紋飾紋樣,完成畫面,點評本組寶物主要的紋飾特征。(學案:第三關“獻寶展示”)課堂成果展示,鼓勵概括表述審美感受,頒發尋寶智者徽章。1、動手實踐,過程要求分工合理,資料分配得當;2、展示小組成果,闡述發現,推廣亮點,體現精彩。活動4【作業】課后延伸四、課后延伸提出梯度要求,完成尋寶隊員的級別認證,鼓勵體驗傳統紋飾的人文內涵,嘗試把有效的觀察評述方法引用到其它的傳統紋飾上,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兩種完成學案,并作展示。繼續完成尋寶隊員進修課程,自我增值,提供反饋信息。PAGE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