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游太行》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美術與社會、文化的關系,并對太行山的外貌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推理和抽象思維,并學會欣賞評述的方法。學會評價每一幅關于太行山風景的畫卷。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到太行山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珍惜人類豐富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培養自己對家鄉文化風景的感情。學情分析:依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制定本課教學方法。初中生兩級分化已形成,個體差異明顯,形象思維往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然占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因此我的準備是: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不同風格的太行山畫卷、課本等。教學重、難點:重點:太行山的自然景觀特點。難點:欣賞太行山的山石特點,比較它與其他地方的山有什么不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2幅作品《紅旗渠》、《山間民居》并提問:細觀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們所反映的歷史文化以及經濟、政治和生活背景嗎?教師在學生常識性地回答問題后,提出自己的見解:“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是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是要繼續學習和發揚的。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二、講授新課教師演示我們在接觸一件美術作品時,不僅要從審美的角度加以欣賞,而且要善于發掘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緊接著舉例說明:讓同學們欣賞中國畫的《太行牧歌》然后提問:1、從作品中你能領略到什么樣的太行山石的特點?2、從作品中看到的太行山給你的感觸如何?等學生回答完畢,我在解釋時從以下三點闡述:千峰競秀,萬壑爭奇,獨特的地形、地貌,珍稀叼動植物資源造就了太行山大峽谷最為奇異的自然風光。太行山大峽谷是峰的海洋,是石的國度,是洞的世界,是水的寶莊,是植物生長的園地,是動物生棲的天堂。風景區風光旖旎,景色奇異,匯集太行風采于奇峰澗壑之中,林海懸崖、山石、清泉、瀑布、溶洞、廟宇、傳說,有虛有實,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險,巧奪天工。3、分小組查資料,說一說太行山自然景觀的特點。4、你能講一個發生在太行山上的故事嗎?三、學生練習學習建議:1、分析太行山的山石特點,欣賞古今畫家對太行山水的描繪,分析他們用了哪些方式表現太行山的高、深和遠。以太行山為題材畫一幅作品。2、查找資料,找一找太行山的位置,做一次游太行的旅游策劃。評價建議:太行山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山脈,聳立于山西、河北、河南、北京四省市間。看誰的游太行山旅游策劃被大家贊同。四、教師總結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