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罐和壺一·教學目標認知目標:初步認識感受罐和壺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技能目標;運用手捏,盤條,泥片成型等方法制作一個壺或罐。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傳統和現代的優秀陶瓷作品感受它們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二·教學過程1教師泡茶請學生喝(互動,泡茶,喝茶。同時播放一組配樂茶席的圖片2)“同學們,你們平時喝茶嗎?你們喜歡喝茶嗎?那你們喜歡剛剛喝的茶嗎?”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喝茶,品茗。同學們可能已經注意到茶席上除了茶壺和茶杯之外,還有花器,香插等陶瓷器物。那么“CHINA”這個詞不僅是中國的意思,也是“瓷器”的意思。很多外國人也都是從了解中國的陶瓷開始了解中國的。2走進中國陶瓷博物館(播放片3,)在中國輝煌奪目的陶瓷發展歷程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精美絕倫的優秀陶瓷作品。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中國陶瓷博物館,來吸取點養分吧。同學們,你們對上面的哪件器物感興趣呢?你們來說,我來點。(積極參與的同學老師會給你一個神秘的物品,這件物品會在后面你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帶給你與眾不同的效果。你可以期待一下。)(1) 這是一只人面魚紋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珍品。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并充滿奇幻色彩。彩陶工藝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原始工藝的主體之一。(2) 說到中國唐代的陶瓷,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當然還是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低溫鉛釉陶的統稱,唐三彩的顏色可以包括黃,綠,白,褐,藍,黑,紫等多種色彩,不過最常見的是黃,綠,白三色。這件駱駝俑色彩鮮艷,釉色明亮,造型精美,顯示了大唐氣象的恢弘。(3) 這是一件宋代的官窯瓷器。宋代的瓷器是中國工藝美術中最為杰出的一個品種,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鼎盛時期,可以說宋代是瓷的時代。官,哥,汝,定,均五大窯口的瓷器如百花爭艷,各顯現出獨特的風格美。(4) 說到中國的瓷器同學們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青花瓷了。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到了明代,青花瓷的燒造技術達到了高峰。這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現收藏于南京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中國瓷器三絕之一。(5) 像這把吳經提梁壺現藏于南京博物院,是目前發現的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壺。這把供春壺古樸可愛,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由我們宜興的藝人供春所作的壺。他是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上的樹癭(也就是樹瘤)的形狀做的一把壺。這是“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 寒汀石瓢壺”。這把壺線條流暢舒展,比例協調秀美,剛柔并濟,氣度深沉內斂,極富韻味。融陶,書,畫,刻為一體,可稱為文人氣息濃郁的杰作。這把“龍頭八卦一捆竹”是清朝制壺名家邵大亨所制。說到這把壺還有一個有趣的經歷。當時道光皇帝平定了一次叛亂,為了紀念此次功績,讓內務府置辦禮器。但他提出了一個要求,這件器物要滿足“于一器之中,承載天下乾坤”。在各地呈上來的數百件禮器都未能滿足皇帝的要求。唯有邵大亨的這把“龍頭八卦一捆竹”紫砂壺將易經中的64個卦象全部收入一把壺中,天下乾坤一壺掌握,真正巧妙做到了“于一器之中,承載天下乾坤”,深得道光皇帝的喜愛。于是也就有了這把現藏于南京博物館的國家級紫砂壺。同學們,其實這些精美的器物在很多年前也是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的。同樣的現代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各式各樣的陶瓷器物。在這樣的一張茶席上,就有很多造型多樣,各有用途的陶瓷器物。下面我就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些不同造型的茶席器物。(播放片12,陶藝壺,杯,花器,香爐)3教師示范同學們,這些器物實在傳統造型的基礎上,加上了很多陶藝的元素,更大膽,自由,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同學們,在欣賞了這么多的器物后,你們是不是也想來動手嘗試一下呢?讓這些茶席上的精靈從你的手中飛出來,呈現在茶席上。下面就讓我們從最古老的造型手法手捏法開始來親近泥土,感受泥土,并賦予它們的新的生命。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拿起桌上的一小塊泥,先揉搓成球形,接下來用大拇指開口,然后用另外四個手指和大拇指配合按逆時針方向用力均勻地捏出自己想要的形狀,最后整理器物的形狀。如果需要還可以添加一些附件,比如像:把,嘴,蓋子等等。(播放片17,手捏,泥條,泥片,肌理)這些都是用手捏法制作的器物。下面我還要向同學們展示一種簡便有有效的方法來裝飾這件器物。前面拿到老師神秘器物的同學也可以來試試看。(播放片17超鏈接到肌理)我們在用一些肌理,紋理效果來裝飾器物時,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像這一組就是用工具刮畫出有一定規律的肌理效果,這一組就是用一些物品直接在器物上按印出紋理來裝飾。(播放片17超鏈接到泥條,泥片)還有另外兩種成型手法分別是泥條盤筑法和泥片成型法,像這些就是用泥條盤筑法完成的作品,這一組就是用泥片成型法做的。這兩種方法就由老師來示范,請同學們分成四小組圍過來看一下。4學生創作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用不同的手法(手捏,泥條盤筑法和泥片成型法)創作一個罐或壺。教師巡視指導。5作品評價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