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輕描重彩總相宜教學內容一、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宋人花鳥畫的表現語言、構圖形式、造型特征、色彩運用及畫面情趣的表達。技能目標:臨摹一幅宋代花鳥畫小品,體驗工筆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感受畫面的書卷氣息。情感目標:感受宋代花鳥畫崇尚詩意的情趣,品味畫面“筆工而意寫”的意境、氣韻。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工筆花鳥畫的繪畫步驟及其藝術特征。教學難點:工筆花鳥畫詩意畫面的構建。三、教學準備教學課件、熟宣、勾線筆、染色筆、顏料。四、教學要點熟宣:中國書畫用紙,起初產于安徽的涇縣(古屬宣州),所以稱之為宣紙。熟宣,是染有膠礬的生宣,具有著水后不滲化的特點,適用于工筆畫。主要品種有:素宣、玉版、蟬翼、冷金等。勾線筆:多為狼毫勾線筆,用于中國工筆畫創作時對作品的勾勒,用于線條造型,表達形象準確、有力量感。染筆:中國工筆畫渲染時的用筆多為羊毫。工筆花鳥畫:工筆花鳥畫是運用中國特制的毛筆、國畫顏料,在熟宣紙或礬絹上進行嚴謹精致的花鳥畫創作。工筆花鳥畫不僅是“應物象形”,更是意象性的寫實,追求氣韻生動的意境和情趣。沒骨法:中國畫術語,舍棄了墨筆勾勒,直接用彩色作畫的技法稱為“沒骨法”。相傳由南朝張僧繇創始,真正始于清朝惲壽平。這種畫法打破了以往的“勾花點葉”法,以彩筆取代墨筆直接揮毫,從而產生了全新的畫風。兼工帶寫:中國畫技法名。即一幅畫中有筆法工整細致的部分,亦有較放縱寫意的部分,用工、寫二種筆法,表觀出物象的形神。宋人小品:小品畫,通常指表現折枝、局部和尋常花鳥魚蟲的扇面、冊頁等小幅作品,畫幅小中見大。其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在尺幅不大的畫面上,畫有山水樓閣、花鳥草蟲、人物故事等內容。宋人小品花鳥畫形制多為圓中見方的尺牘小幅,以內斂的結構和開合呼應的構圖方式,營造格調優雅而雋永的意境。六法論:南齊著名畫家謝赫的“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是最完整、最系統的中國繪畫、品畫的標準。陳之佛:號雪翁。擅長圖案設計和書籍裝幀,后轉入中國畫,長于工筆花鳥畫,作品無論在構圖、線條、設色上都有獨到之處,尤其對色彩的運用,艷而不俗、淡而有味,讓人百看不厭。“觀、寫、摹、讀”四字訣,則是陳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齊白石:名璜,號瀕生,別號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寫意蔬果見長,常常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中國畫的藝術精神,向大眾傳達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會發現,他的寫意畫中有描繪得十分工細的昆蟲穿行其間,加強了作品的意趣。教學過程與方法一、觀察探討通過對比宋人花鳥作品與攝影花鳥作品,引導學生探究工筆花鳥畫如何表現對生命的追尋與動植物的特質的,分析花鳥畫如何借助想象、聯想的手法表達充滿詩意的畫面的。二、賞析體驗賞析層層渲染的宋人花鳥代表作品,探討畫家對生命的關注,分析作品的布局、用筆、用色及畫面意境的構建,了解工筆畫的四種表現方法。觀察教師演示步驟,領悟渲染的技法要求,臨摹一幅宋人花鳥,體驗描繪技法,感受畫面的情意表達。。三、新授課程1. 探討交流仔細品味《出水芙蓉圖》,你看見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在團形的畫面中,畫家截取一花一葉,并巧妙地組合,構圖簡潔而富有張力,自然生態下的荷花形象被畫家賦予了一種超自然的美。看見:荷花、蓮蓬、花蕊、荷葉、花莖。發現:作品的布局穩定、空靈,用筆精妙,用色沉著,精湛細密。荷花精微的暈染勾勒,夸張的蓮蓬、花蕊的造型,借助立粉表現技法,舞動的荷葉,使小小的畫面傳達出一種空靈清虛的境界,揭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情境。一花一葉,凝聚了畫家對生命的關注,融入了畫家的生命整體。感受:畫家在荷花中捕捉著一種感覺、一種情緒、一種境界,蘊含著寧靜、平淡、和諧的詩意和超出具體細節刻畫之上的一種“禪境”。2. 分析討論分組分析《雞雛待飼圖》《碧桃圖》,從畫面細節處談一談各自的感受。《雞雛待飼圖》畫面只畫了兩只小雞,畫家對雞雛動態捕捉、神形的畢現,讓我們想起兒時飼養的雞雛,如聞啾啾的雞叫,兒時的幸福溫濕眼眶,整個畫面在工整細膩中充滿了濃濃的詩意。《碧桃圖》透露出畫家觀察的睿智,畫面洋溢著春天的生活氣息,花朵的用心刻畫,與畫家觀察體驗生活并反復筆墨修煉緊密相聯。3. 欣賞感悟《百花圖卷》(縱31.5 厘米、橫1679.5厘米)。觀察:畫卷在用筆、用墨和表現技法上的特征。欣賞:故宮博物院館藏,宋代佚名,是以白描為主,濃淡墨烘染為輔的巨幅長卷。圖中繪有梅花、山茶、罌粟、牡丹、荷花等五十余種花卉,花間穿插、點綴禽鳥、草蟲、蛺蝶、小魚等,極富自然情趣。其間在枝桿、花葉正反翻轉的形態及紋理、蜻蜓、鳥類、草蟲的用筆都有微妙而精致的變化。配以墨色的烘染,生動傳神。譬如荷葉的用線,是重線勾花頭,極精致的淡細勾花脈,雞冠花用點、蜻蜓翅上勾脈線,都一絲不茍而各有變化,故氣韻別致。出水芙蓉圖 宋代 吳炳感悟:宋代畫家力倡畫面的“詩境”,使得畫家由追求再現自然美升華到把花鳥與人、自然與人聯系在一起。可以這樣說,宋人的“寫生”再現,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花鳥魚蟲皆被賦予人格,展現人生的體驗,生命的感悟。宋人冊頁花鳥畫,盡管畫幅不大,但表達得氣勢宏大、意境悠遠,在意境上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氣韻,流露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4. 探究分析思考:宋人花鳥作品,畫家在苦心“經營位置”時,背景為什么要留白?宋人花鳥小品,無一例外地都沒有背景,布白的經營在整個構圖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宮庭畫院的畫家們在構圖上強化“獨幅畫感”,即畫面的完整性。將畫面留白處理極盡精妙,“計白當黑”,使畫面遐想的空間更大。空白在畫面中不但構建了空間問題,同時還把空白構建的空間關系納入另一境界之中,也就是說,空白構建的空間不是虛無的空間,是虛與實的相互依存。5. 教師演示如何臨摹宋人花鳥畫?需要做哪些準備?工具介紹:熟宣、絹、墨、硯、染色用的羊毫筆、勾線用狼毫筆、水盂、顏料、調色盤等。臨摹經典工筆花卉步驟:勾線、渲染、罩色、刻畫。教師演示《出水芙蓉圖》步驟,將步驟圖一一展示。勾線——先用鉛筆在白紙上起稿,勾勒造型后,拷貝至熟宣或絹上,選擇勾線筆勾線。根據畫面需要,描繪花卉的線條淡些,葉、莖深些,使線稿有濃淡變化。渲染——工筆畫繪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可以用兩支毛筆,分多次進行,一支筆蘸墨或色,另一支筆蘸水,將墨色拖染開去,形成墨色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宋人花鳥畫都經過層層渲染,色彩透明、厚重,質感和立體感強。罩色——根據畫面平涂一層淡色,使畫面統一豐富,可以多次進行,要求用色透明,露出底色。細分為統染、罩染、提染等。統染——在繪制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幾片葉子、幾片花瓣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關系,稱為統染。罩染——在已經著色的畫面上重新罩上一層色彩并局部渲染。烘染——在所描繪的物體周圍淡淡地渲染底色,用來襯托或掩映物體。刻畫——勾勒花瓣的花絲,堆出花蕊的厚度,點染花莖的小刺。細致描繪,豐富畫面細節。6. 學生作業作業內容:臨摹一幅宋人花鳥畫冊頁,體會工筆花鳥畫技法。基本要求:了解工筆花鳥畫的工具、材質,完成一幅花鳥畫小品。個性要求:完成一幅工筆花鳥畫小品,并用其美化居室。7. 展示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