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 教學設計【單元介紹】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而排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一經演出,便廣受歡迎。1964年10月16日,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參與作品創作和演出的人員。也正是這一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消息傳來,會場沸騰,舉國歡慶。新中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事業成就非凡,原子彈和《東方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新課導入】(相遇)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白晝流星)2016年11月18日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目錄 教學目標 重難點】目錄: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一空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三、文化事業的發展教學目標:1.通過圖片、閱讀教材等方式,了解“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雜交水稻與青蒿素的偉大成就;通過史料分析的方式闡述“兩彈一星”的發展原因,培養史料實證意識,學會史論結合,論從史出。2.通過圖片列舉,了解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化影響力的擴大,堅定文化自信。3.了解科學家的事跡,學習他們的品質,認識科學發展對國家的重要性,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教學過程】模塊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一空思考中國為什么要研制“兩彈一星“ 在研制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我們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研制?成功研制出來后又有什么歷史意義?什么是“兩彈一星”?過程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兩彈一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為什么要發展“兩彈一星”?材料一:我們今天要比昨天更強大,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我們要不受別人的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答:保衛國家安全,增強國防防御實力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鄧小平《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答: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材料三:中國發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國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展核武器,正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要消滅核武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1964年10月16日)答:打破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在研制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人才稀缺、經濟困難、設備落后、環境惡劣1959年7月,周恩來向宋任窮、劉杰傳達中共中央研制核武器的決議: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彭學濤、鄭瑞峰《蘇聯援助中國研制核武器始末》“時間最快,花錢最少”為何我國能夠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實現國防建設的從無到有?1.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領導2.科學家們的艱苦奮斗和自力更生3……視頻:大隱于市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視頻: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歷史意義:鼓舞國人志氣,振奮民族精神;打破核彈壟斷,促進科技發展;增強國防實力,提高國際地位。思考核武器出現后,各國都積極研發制造。而今,各國卻開始控制核武器數量,甚至簽訂國際協議禁止核試驗。這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現代武器研究方向又會發生什么轉變?載人航天工程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視頻:神舟五號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模塊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1959——1961年連續三年自然災害,糧食成為影響全局的揪心問題,人民口糧嚴重短缺。全國受災面積達到9億多畝,占全國16億畝耕地面積 一半以上。饑餓、逃荒、浮腫病、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等情況出現并呈增加趨勢,都因為糧食的極度匱乏。——《周恩來總理為解決困難時期的糧食問題嘔心瀝血》如何解決中國人的糧食問題呢?雜交水稻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2017年10月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再創新高。雜交水稻的推廣讀一讀: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自1976年開始推廣,至2000年底,已占全國水稻面積的50%,累計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這項領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僅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惠及世界。如果將常規稻全部換種雜交稻,全世界水稻總產量可翻一番,能多養活10億人口。國內: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國際: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袁隆平獲得國際農業最高獎—世界糧食獎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雜交水稻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獲得者。在國際上11次捧回大獎。獲得的“世界糧食獎”更是農業領域國際上的最高榮譽。瘧疾:俗稱“打擺子”,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每年約4億人次感染,超過100萬人死于此?。?br/>青蒿素概況:屠呦呦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青蒿素,開創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與“青蒿素”屠呦呦的成功與傳統中醫的關系?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記載的治瘧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蓖肋线蠌闹械玫絾⑹?,用沸點比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經過反復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意義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榮譽由于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技發展原因1.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國的物力、財力和人力。2.廣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許多毅然歸國的科學家們熱情投入、無私奉獻。3.1978年以來,鄧小平多次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使科學技術同生產力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模塊三、文化事業的發展1、“雙百”方針1956年,毛澤東提出(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文學領域出現繁榮景象。反映人民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新面貌2.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成果豐富。反映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歸納各抒己見:我們要學習鄧稼先、袁隆平的哪些優秀品質 我們又該怎么做?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為振興中華而刻苦鉆研、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所以我們今后要增強學習自覺性、下定決心、充滿信心的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祖國需要,我就去做。圖片附文字1:一窮二白的年代,他們挺起了共和國的脊梁。他們感動了中國,震撼了世界!他們的故事仍在繼續,他們的精彩等你續寫……圖片附文字2:共和國已經走過70多年的風雨,國家還需要什么?你可以做些什么……【課后小結】【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