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1科學立法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第一框“科學立法”,講述科學立法的內涵、原則以及推進科學立法的具體要求。第一框“科學立法”,以一個“探究與分享”導入,包括兩目。“探究與分享”通過介紹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制定和修改歷程,引導學生為科學立法提出可行性建議,幫助學生認識科學立法的內涵,明確科學立法的重要原則,探究實現科學立法的途徑和方法。第一目“科學立法的內涵”,闡述科學立法的含義,分析科學立法的原則,即要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要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國情和實際,要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立法工作規律、立法程序,要注重立法技術y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科學化。第二目“推進科學立法”,的述要現科學立法,必須依法立法,充分發揚民主,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教學目標】1. 理解科學立法的基本內涵;2.理解科學立法的原則;3.理解怎樣堅持科學立法。【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知道我國法律制定的嚴謹性,認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科學精神: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學立法為依法治國奠定基礎。3、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意識,在科學的法律體系下健康成長。4、公共參與:通過相關資料和所學知識,對科學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教學重點】科學立法的內涵;科學立法的標準;推進科學立法的要求【教學難點】推進科學立法的要求【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材料導入《良法從何來?》自古以來,中華歷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是一種"良法善治"。宋人王安石說∶"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良法概念始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認為∶ "法治包含兩重意義∶ 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良好的法律。"學生思考:良法從何而來?教師:良法的實現,最終取決于立法環節,只有科學、民主的立法才能促使良法的出臺新課講授:出示課題和目錄——科學立法總議題:科學立法為善治立良法——從《民法典》說起議題1:什么是科學立法 ——《民法典》是不是良法?議題2:怎樣推進科學立法?——從《民法典》的編撰過程體會怎樣科學立法第一幕:科學立法的內涵議題一:什么是科學立法 ——《民法典》是不是良法?探究活動一:觀看視頻《民法典:聚焦婚姻家庭》探究問題:觀看視頻,提取視頻的關鍵信息,你認為《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是不是一部良法?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提取視頻關鍵信息 分析回答探究問題1、科學立法的內涵1、為什么科學立法?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2 、什么是科學立法?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3、科學立法的標準(1)體現我國國家性質,順應時代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國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立法方向:要在黨的領導下,把握立法方向(2)要符合國情和實際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合理的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是法律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立法實效:要立良善之法(3)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要明確劃分不同的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立法的方法:立法過程要科學化探究活動二:回答問題——《民法典》是誰通過的?學生回答: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并閱讀材料: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可以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而全國人大常委會則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規定我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22歲、女20歲,且實行一夫一妻制。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國有些地方男20歲、女18歲也可以結婚,甚至可以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還是合法的!!探究問題:為什么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是合法的呢?請看視頻《西藏的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整理分析回答探究問題結果西藏有些地區可以實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的法律依據: 1981年4月18日西藏自治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6月9日西藏自治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結合西藏自治區各少數民族婚姻家庭的實際情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有關條款作如下變通∶第一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周歲,女不得早于十八周歲。第二條 廢除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封建婚姻,對執行本條例之前形成的上述婚姻關系,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系者,準予維持。第三條 對各少數民族傳統的婚嫁儀式,在不妨害婚姻自由原則的前提下,應予尊重。根據上面法律條文思考:“西藏有些地區可以實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也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嗎?學生答:不是,是由西藏自治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通過的那么,我國有立法機權的國家機關還有哪些?可以制定什么類型的法律?3 、我國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第二幕:推進科學立法議題二:怎樣推進科學立法?——從《民法典》的編撰過程體會怎樣科學立法探究活動三:觀看視頻《打開《民法典》草案,詮釋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探究問題:《民法典》編纂歷經哪些過程,這對推進科學立法有何啟示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提取視頻關鍵信息 分析回答探究問題二.推進科學立法1、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法律依據: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2、充分發揚民主①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②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3、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①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②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知識拓展:比較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小試牛刀:編籌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民法典編篆工作。2017年3 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總則。 2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由民法總則與經過常要會審議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 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今年兩會期間,根據各方面意見,又作了100余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10余處。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專家指出∶民法典的編纂是我國科學立法的典范。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說明答案: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立法,確保了民法典的正確方向;②全國人大依據法定程序編篡民法典,堅持了依法立法;③民法典的編篡過程中,廣泛征求意見,充分發揚了民主,堅持民主立法;④民法典的編算符合國情和實際,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本課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