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各具特色的歐洲美術作品》教學設計課型:欣賞.評述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歐洲不同時期美術作品的主要風格和特點,能運用語言對美術作品進行評述。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分析,了解歐洲各個時期重要美術作品的風格、特點和時代特征,掌握美術作品欣賞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不同特色的歐洲美術作品,從而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教學重點:能夠對各具特色的歐洲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認識歐洲美術作品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教學難點:領會歐洲美術作品在形式上的差異及其與現實生活、宗教、審美觀念的聯系。教法設計:引導、講授、對比、賞析等學法設計:欣賞、觀察、比較、探究、討論、總結等教學過程:1、 導入:出示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學生們談對這幅作品的了解,隨后出示法國畫家杜尚的作品《長胡子的蒙娜麗莎》與之相對比,總結出不同的文化地域、和不同的時代背景,會造就出不同特色的藝術作品,從而導入課題并板書——各具特色的歐洲美術作品。(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都非常喜歡前衛的、與眾不同的視覺感受,在這里我運用達芬奇的經典作品《蒙娜麗莎》與杜尚的反傳統作品《長胡子的蒙娜麗莎》相對比,既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學生對不同特色美術作品的探究欲望,為下一環節做鋪墊。)二、新授: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那文藝復興時期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追求人的解放,崇尚人文主義,繪畫作品也更加人性化。)(設計意圖: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這一主題學生在歷史課上都學過,這里提到是讓學生了解這個時期即便在繪畫領域中,畫家們進行探索,把美術作品當成真實生活的寫照,表現的作品都非常寫實、逼真,更立體化。)三、賞析達芬奇的另外一幅作品《最后的晚餐》,并思考以下問題:1、對于這幅作品,你都有哪些了解?它描繪的是一個什么故事情節?2、在這幅畫面里,你覺得哪一個是叛徒猶大?小組討論并回答。(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情節,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的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從而找出叛徒猶大的形象,了解畫家不僅從心理和動作、姿態、表情上并且運用深色調將猶大與其他門徒相區分。)四、將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與同時期畫家波提切利的《最后的晚餐》相對比,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很多畫家都畫過這個題材的作品,而唯獨達芬奇的作品成為曠世名作?(設計意圖:本環節運用對比的方式使學生從構圖、心理、動作、表情等方面更深層次地了解《最后的晚餐》這幅作品。)五、 播放梵高作品的短片,學生思考:畫家梵高是一個什么樣性格的人?他的人生有著怎樣的經歷?(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梵高的作品短片,使學生從作品中了解畫家的性格特征,感受梵高的人生經歷。)六、賞析梵高作品《麥田里的烏鴉》,引導學生分析:這幅作品傳遞給你什么樣的信息?你又有著怎樣的感受?小組討論并回答。(設計意圖:《麥田里的烏鴉》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學生通過對畫面色彩、筆觸、麥田、天空、烏鴉等物象的分析討論來深入了解作品,體會畫家的糾結和矛盾心理。)七、欣賞畢加索在藍色時期、粉紅時期、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以及超現實主義時期的繪畫作品風格及特色。(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展示畢加索在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使學生感受他在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及其畫風的轉變。)八、從構圖、造型、色彩等方面賞析《亞威農的少女》。(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明白黑人時期的作品《亞威農的少女》中的幾何形體棱角及簡化了的結構是畢加索從黑人時期向立體主義時期的轉折點。)九、重點賞析超現實主義時期作品《格爾尼卡》。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在這幅作品中,你都看到了什么?2、通過這幅作品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你覺得這幅作品表現的是什么題材?小組討論并回答。(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明白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情節,畢加索不滿法西斯德軍的暴戾行為,所以以畫筆為槍創造了這幅作品。作品中沒有炸彈、槍炮等,有的只是牛、馬、女人、燈等物體,然而它的意義已經超過了表象。)十、總結提升:本節課我們共欣賞了三位大師的繪畫作品,談談收獲。(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學生談收獲復習鞏固所學到的內容,使學生明白藝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