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趣的吊飾》教案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 本課以民間飾物為切入點,要求學生運用熟悉的美術媒材和表現手法,創造性地參與學習,設計制作一個小吊飾。教材通過引導學生對民間飾物的欣賞與認識,欣賞吊飾的形狀、色彩、圖案等特點,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又通過對同齡學生作品的欣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對作業難度的恐懼,激發創造的熱情和表現的原動力,既貼近兒童的實際,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審美心理和理解能力。教材內容雖簡單,但要求教師要充分明白教材編寫的意圖,充分運用《美術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組織學生以合作的方式,積極參與設計制作活動。學生通過“做一做”、“拼一拼”來參與吊飾的設計與制作活動,展現自己的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通過展示自己的作品、參與評價,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二、學生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天真無暇,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本課教材內容簡單,小吊飾也是同學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小玩具,通過學生自己嘗試制作小吊飾,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合作學習中發展自己。在學習此課之前,學生學習了《圓圓、方方和尖尖》一課,認識了基本的幾何形,并具備了對一些幾何形的表現和應用能力;學習了《生肖動物大聚會》和《可愛的小蟲》,具備了對動物的一般造型能力;還學習了《節日的小彩旗》,掌握了剪、貼等手段進行圖案裝飾的初步技巧,這些知識技能的掌握都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當然,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要創設良好的人文情境,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也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合作的氛圍,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協作精神;還要組織一些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給學生自主發展創造良好的空間。三、教學目標:1、能運用剪、貼的手段制作吊飾;2、感受吊飾的造型、色彩花紋特點,在探索中學習設計和制作吊飾的能力;3、培養學生裝飾生活的興趣,感受合作的魅力。四、教學重點:能運用紙材、點線面表現作品;會運用剪、貼的制作方法。五、教學難點:能制作出生動活潑的吊飾形象;在剪貼過程中如何搭配色彩紙。六、教學準備:彩色卡紙、剪刀、固體膠、水彩筆、吊飾作品。七、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通過老師帶來的小禮物,導入新課。你拿到的是什么?(吊飾)你的掛飾又是什么顏色 什么形狀?(引導學生從形狀、色彩、花紋、材料去欣賞)。2、同學們覺得這些吊飾好不好看啊?老師說說喜歡的地方,并邀請同學們一起來動手制作吊飾。3、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先來學習第12課有趣的吊飾,一起來看看如何利用我們手上的材料來制作吊飾?(板書課題)。(二)欣賞作品,探究方法。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32頁,欣賞課本圖片,尋找制作方法提問:你們知道這樣的吊飾是怎么制作的嗎?2、交流吊飾的制作方法:請同學回答,老師拿出半成品示范:①畫出漂亮的造型。②剪出畫好的圖形,添加裝飾。③將圖形貼在長繩。3、開拓思維考考大家,老師在紙上剪一個圖形,誰能跟老師剪出同樣的圖形呢?(2次),誰能剪出與老師不一樣的圖形呢?(舉手演示),總結:除了這些圖形,我們還可不可以制作出其他的小動物、小房子、小車子等造型呢?甚者,我們還可以利用剛剛剪出來的這些圖形拼接出不同的造型。4、小組討論設計吊飾的圖形,你們想制作哪些形狀的吊飾呢?小結:同學們想出來的造型非常有趣:有動物、植物、人物還有交通工具等,都非常有創意。(三)創作體驗,體驗樂趣1、作業要求:小組合作完成小吊飾,裝扮教室。2、指導學生制作,鼓勵學生創新。強調: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四)作品展示,交流分享1、學生評價:說說你覺得哪一小組的作品最漂亮?為什么?2、老師總結(五)課后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制作漂亮、有趣的吊飾來裝飾和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課后同學們還可以嘗試利用不同的材料,做出更多有趣的吊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