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變幻的畫面》一年級上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觀察認識快速轉動產生的圖像重疊的現象,認識圖像重疊產生視覺差的視覺原理。并掌握簡單的畫面裝飾技巧和對稱黏貼的制作方法。2、過程與方法:在欣賞和“玩”中感受快速轉動與畫面重疊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原理,并通過自己動手制作一件屬于自己的變幻的畫面小制作。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欣賞和表演中感受快速轉動與畫面重疊所帶來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創造的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進行“變幻的畫面”正反兩面的設計制作步驟與方法。教學難點:背景的留白位置與主體的關系,設計出兩幅相互聯系且新穎的畫面。學具準備教具準備:小制作樣品學具準備:白色卡紙、彩筆、小木棒、雙面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用時(分鐘)導入 1、故事引入課題。“同學們見過老虎嗎,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老師也認識一只小老虎,它叫歡歡(出示老虎的圖片),原本它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但有一天一些可惡的偷獵者把它抓走了,達達被困在籠子里無法再呼吸森林里的新鮮空氣,無法見到它的爸爸、媽媽和好朋友,歡歡傷心極了。這時保護環境的好心人發現了這些非法的獵人,把歡歡救了出來,現在我們一起把達達送回森林好嗎?”(出示畫著森林的另一面) 2、教師轉動“變幻的畫面小制作”,并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 3、引出課題:《變幻的畫面》 學生認真地聽著關于歡歡的故事。 學生興奮地回答:“歡歡回到森林里了。” 故事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通過故事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1授新課 1、請同學上臺體驗老師提前準備好的小制作。 觀察和討論:緩慢轉動畫面與快速轉動畫面看起來會有什么區別? 答案:轉動得越快,重疊的效果越好。 小結:課本上的小博士告訴我們,因為人的眼睛可以把看到的物象保存幾秒鐘,所以兩張圖快速交替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就會產生視覺暫留現象,仿佛兩張圖像重疊在一起了。 學生觀察與探究,并回答問題。 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22、觀看視頻,說一說; 畫主體和背景時應該畫在畫面的什么位置比較好? 觀看視頻并尋找問題的答案。 通過微課講解具體得操作方法與步驟。 53、如果你來制做一個變換的畫面你想說畫什么內容?(小組討論) 學生說出自己想表達的故事。 通過交流和表達明確自己的想法。 24、課堂作業: 發揮你的想象,設計一個有趣的故事,分別畫出故事的主角和背景,制作一個有趣的變幻的畫面小制作。 作業要求: (1)基本要求:能用黏貼小木棒制作活動畫面。 (2)較高要求:能設計制作外形獨特、畫面想象力豐富、轉動自如、富有美感的動畫小制作。 (3)個性要求:能創作故事進行有主題的制作,并能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故事。 學生根據自己的故事進行創作。 體驗動手的樂趣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21展示與評價 1、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出作品的故事。 2、自評和相評。 3、交換小制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請學生到講臺,轉動自己的作品,并用簡單的詞語介紹自己的作品。 通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表達想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