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多變的色彩》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山青水碧、姹紫嫣紅、浮翠流丹、紫陌紅塵”都是形容生活中色彩的成語,如果沒有了色彩,生命將會變得黯淡無光。本課力求通過生活中的色彩變化向學生展示“色彩美”無處不在,引導學生發現和了解色彩在繪畫、設計中的“語言”狀態,以及色彩的變化所帶來的生命感悟。通過調和色彩,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踐活動中研究、探索、創造,培養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屬于設計·應用課,從基礎的學習到簡單的設計可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了解基礎的色彩原理、第二課時是我是設計師。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敢于用顏色“涂鴉”,明白美術學習的目的是將美術回歸生活,豐富美的體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及對生活的創造熱情。教學目標認知目標:初步了解和認識色彩的基本原理及知識點。技能目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運用色彩語言表達的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形成對色彩表現力的初步認知。教學重點:三原色、三間色、色相、明度、純度。教學難點:對色彩三要素及色彩的表現力的理解。主要教學策略以“誘趣探求法”和“比較法”引入新課,讓學生了解家鄉及熟知的美景,感受色彩,激發興趣。以春夏秋冬、衣食住行之色彩美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解、演示和學生實際操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來進行,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準備教具:顏料等繪畫工具、愛心形紙板、多媒體課件。學具:顏料、畫筆、調色盤、水桶等。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活動1:暢談旅行,交流感受師:同學們,愉快的假期剛剛過去,有沒有出去旅行?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生:云南、九寨溝、北京……師:聽說九寨溝有個美麗的五花海,能描述一下它的色彩嗎?北京故宮色彩很有特點,能不能介紹一下,并且說一說這樣的色彩給你的感受如何 【設計意圖】通過聊天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激發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興趣。活動2:欣賞圖片,區別比較。(多媒體:溱湖濕地、興化油菜花、學校紫藤)師:請用一個字定格它們的色彩、請用一個詞形容它們帶給你的感受。生:綠、黃、紫,生機盎然、燦爛、耀眼、高貴、浪漫……(多媒體:失去色彩的溱湖濕地、興化油菜花、學校紫藤)師:如果有一天它們發生了這樣的變化,請再用一個詞形容此刻它們帶給你的感受。生:壓抑、單調、無趣……師:是的,生活如果沒有色彩,生命將會黯然失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多變的色彩》,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首先讓學生欣賞家鄉或身邊熟知的美景,學生易產生興趣與自豪感,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再通過失去色彩的景物的對比,學生心理形成強烈反差,感受完全不同,從而得出色彩對生活的重要性,是生命的一抹亮色,生活不能缺少色彩,由此自然導入課題《多變的色彩》。二、知識講解 學習探究1、走進色彩(多媒體:欣賞春夏秋冬、衣食住行之色彩美。)【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讓學生欣賞春夏秋冬、衣食住行之色彩美。在選擇圖片時我著重考慮圖片的色彩美、個性美。四季圖片在一張幻燈片出現,春綠、夏紅、秋黃、冬白,季節與色彩自然融合,徜徉在色彩的四季,讓人流連忘返。衣食住行的圖片選擇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他們喜歡的明星穿著色彩豐富的禮服、讓人垂涎欲滴的馬卡龍、追風少年喜愛的彩色自行車,這些色彩的選擇和搭配傳遞著視覺信息,影響視覺感受,波及心靈。欣賞是學生感受、體驗、分析、判斷,從而獲得審美感受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欣賞一步感受色彩對于生活的影響,體會色彩帶來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2、認識色彩活動1:播放動畫,了解色彩的來源;播放牛頓的三棱鏡實驗視頻,介紹七色光譜和牛頓色相環,講解彩虹的形成原因。【設計意圖】通過直觀而有動感的畫面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輕松了解色彩原理,保持繼續探究的欲望。活動2:學習七色光譜、三原色、三間色、牛頓色相環。師:所謂三原色,就是指這三種顏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兩種顏色混合產生,而其他顏色可由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來,色彩學上將這三個獨立的色稱為三原色。(實物與投影同時展示) 三間色:在原色和原色之間調配出來的顏色。 三間色調和游戲: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的彩色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瓶內,再拿三個瓶,放在講臺上。 師:請你來試一試三間色的調配。實踐操作:學生動手等分量兩兩調配,得出三間色。問題深入 師:調配“間色”的兩種原色的量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請將原色與調配出的間色排成環狀。師:將調配的色彩對應“牛頓色相環”展示。【設計意圖】這個部分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體驗、探究更能激發興趣,掌握知識。 活動3:學習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師:播放一段嫩芽、樹苗、大樹的生長動畫,觀察色彩發生了什么變化?請用顏料在記錄下來。生:黃、黃綠、深綠。師:這就是一組色彩的純度變化,你能從顏料中找到其它色彩的純度變化嗎? (視頻展示色彩的純度概念)師:展示三朵玫瑰花,嬌艷欲滴的、即將凋零的、枯萎的,請記錄色彩。生:紅、深紅、接近黑的深紅,色彩越來越暗。師:這是一組色彩的明度變化,你能嘗試調配另一組色彩嗎?(視頻展示色彩的明度概念)思考探究:師:這兩組色彩的變化帶給你什么感受?生:一個是蓬勃向上、充滿朝氣,一個香消玉殞,凄涼無奈;一個生、一個死。師:色彩可以表達生命的過程。師:展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和《星夜》,通過色彩的對比猜一猜畫家作畫時的心情或生活的狀態。生:一張燦爛,充滿陽光與希望;一張暗淡,充滿焦慮與困惑。【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節課難點所在,學生對于抽象的專業名詞很難理解,因此采用了視頻展示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色彩知識,通過階段練習將難點分解、簡化,并將生命教育與教學難點相結合,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后,了解色彩的表現力與生命力。3、嘗試色彩多媒體:播放雅安地震、云南地震黑白圖片師:當大地顫抖、山河移位、生離死別,此情此景,此刻你有什么感受?你覺得用什么色彩可以表達你的心情?如果請你為災區這些生命失去色彩的同胞祈禱,你愿意賦予他們什么樣的色彩?為什么?生回答師:請將你為他們選擇的生命色彩直接涂畫在你的手上,要求有明度或純度的變化,然后將你的援助之手印到講臺前的愛心中,為地震中受災的同胞祈福。【設計意圖】當自然災害無情襲來,生命失去色彩,我們該做些什么?通過地震受災圖片,觸動學生心靈,讓學生學會關愛他人、關心社會,珍惜生活、熱愛生命。將愛的祈福和課堂所學色彩知識相結合,有內容、有形式。三、課堂小結 拓展延伸知識點回顧:牛頓色環、三原色、三間色、三要素。師總結:關于色彩的知識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剛剛踏上色彩之旅,只是學習了其中一些基礎知識,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用明亮的眼睛去發現幸福和美好,用絢麗的色彩去描繪青春與生活。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些好的色彩設計作品,看看它們的色彩是怎樣搭配的,這些色彩屬于什么類型的色彩搭配,它們的色相、明度和純度怎樣,這樣的搭配對作品的主題,畫面氣氛有何作用,這樣堅持下去一定會提高我們的色彩表現能力。教學反思:本課設計時,把立足點放在學習色彩知識基礎上,讓學生理解三原色、三間色、三要素,引導學生通過色彩變化形成審美感悟。在簡單的技能訓練過程中自主發現美育因素,激發對美術課的強烈興趣,從而順利的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實施美育教育。在這節課中,我采用了激趣導入——實踐——欣賞――分析歸納――遷移運用的課堂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盡最大可能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設計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具,用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生動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同學們在感知美、鑒賞美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講解色彩三要素時我將生命教育與其相融合,讓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感受色彩的情感表達。 2、游戲中學習新知,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本課我設計了三間色調和游戲,讓學生自主探究,實現了由“教”向“學”的過渡,創造了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 3、讓每個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給學生一個充分活動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體驗、發現,努力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臺,使他們自覺進入探索的角色,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在發現中尋找快樂,在創作中體會快樂。整節課總體說達到了好的教學效果,但學生的色彩練習環節較少,作業的呈現方式也偏簡單,今后要多思考、多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