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剪雪花》教學設計一、教學思路中國的剪紙起源于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紙多在民間,以剪刀剪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多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后,不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滲入剪紙藝術,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交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于婦女了。然而,時代變遷生活改變和審美的變化,傳統民間美術漸漸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以現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新興的剪紙,首先是切合新時代人的心理與審美需要,投其所好,畫面飽滿不避繁瑣,反受歡迎。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堅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猜謎語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引導學生賞析顯微鏡下想雪花圖片,讓學生觀察雪花的形狀,發現他們的規律,進一步感受雪花的美。通過觀察各種用折、剪制作的雪花,了解雪花的制作方法,掌握不同雪花圖案設計要素的變化,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打開設計思路,創作出與眾不同的雪花圖案。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感受下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之情,在飽滿的激情中完成創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二、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興趣非常高,平時就有很多學生動手畫畫、動手制作,也有一定的美術設計基礎和構思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時刻保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在六角花瓣折紙的基礎上大膽嘗試雪花的造型,創造出富有個性的作品。三、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欣賞下雪天的美麗景色,了解雪花的有關知識。過程與方法:學習用折、剪、貼的方法創作雪花圖案,和同伴一起表現“下雪天”的美麗畫面。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學習雪花圖案的設計和制作方法。難點:設計制作出不同美感的雪花圖案。五、課前準備(學生)彩紙、剪刀、雙面膠。(教師)課件、范作若干、剪刀、雙面膠。六、教學過程:(一)猜雪花1、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打一自然事物)2、出示課題------雪花(二)賞雪花1、你見過雪嗎?下雪時的景色是什么樣子的,你能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嗎?2.思考:大雪紛飛時,你仔細觀察過雪花的形狀嗎?它美嗎?3.仔細觀察顯微鏡下的雪花圖片,尋找雪花形狀的規律。4、這么漂亮的雪花是怎么形成的?(三)剪雪花1、你知道這些雪花是怎么做出來的嗎?2、雪花這么漂亮,今天我們來剪一剪好不好?二次出示課題-----“剪”3.出示相關制作步驟圖,師生共同研究用折、剪的方法表現雪花。5.學生設計制作,教師巡視指導。6、第一次作業展示(四)玩雪花1、你還可以設計出其他漂亮的雪花圖案嗎?2、欣賞同齡人優秀的作品,學習作品的優秀之處。3、剪雪花完成貼畫。4、展示作品,互相欣賞并及時評價。拓展延伸: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雪花;也可以用雪花的形狀設計一張賀卡,在圣誕節和新年到來時送給好朋友或者老師。七、板書:剪 雪 花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