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主頁)2021 —2022學年度 第 二 學期課程名稱: 高一歷史 授課章節:第 九單元第23課授課班級: 授課人: 授課日期:教學模塊 第23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 教學時數 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潮流的表現,認識推動和平與發展時代潮流的重要因素,認識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做出的貢獻,牢固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習者 分析 本課教學涉及內容及時空廣泛,教材內容較為簡略。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圖片、地圖和史料以及多媒體,教師可通過課文的敘述,注意通過設計歷史情境和分析史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意識和證據意識對當今時代的主題及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進行探索。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理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 難點:理解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和發展作出的貢獻;牢固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教學方法 及教具 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等 教研組長簽字: 教導處審批:時間: 年 月 日 時間: 年 月 日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一、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1.含義 和平是指世界的總體和平,發展是指世界的繁榮與發展。 2.關系 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保障,兩者相輔相成。 3.背景 (1)“二戰”結束后至今,沒有發生過新的世界大戰,一些局部沖突也得到政治解決。 (2)世界范圍內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都獲得巨大發展,極大改變了各國和世界的面貌。 4.有利因素 世界多極化繼續發展,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各國之間相互依存日益緊密。這一切,成為制約戰爭的有力因素,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 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 1.發展方面 (1)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發達經濟體需求萎縮、經濟復蘇乏力,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 (2) 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2.和平與安全方面 (1)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如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爭端、敘利亞內戰導致的災難等。 (2)核擴散、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跨國刑事犯罪、氣候變化等安全威脅持續蔓延。 (3)海洋權益和極地資源爭奪等日趨激烈。 (4)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 【合作探究】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不利因素: (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2)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和新殖民主義的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擴大; (3)兩極格局結束,新的世界格局處于形成階段, 世界局勢出現許多不穩定因素; (4)種族歧視、恐怖組織、極端組織和邪教組織;毒品泛濫;法西斯極右勢力沉渣泛起;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領土糾紛;能源危機;局部戰爭不斷等。 有利因素: (1)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民反戰和平運動不斷。 (2)多極化趨勢不斷發展。 (3)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4)第三世界聯合,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努力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5)中國經濟崛起,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 1.背景 (1)二戰后建立的主要國際組織仍然發揮著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機制,加強國際協調,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心和正在解決的問題。 2.努力 已經出現不同層次的國際治理組織和相應的治理機制。 (1)全球層面 二十國集團在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地區層面 上海合作組織正在有效維護歐亞地區的安全; 金磚國家峰會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成立,是金磚國家爭取合作共贏的平臺。 (3)中國的努力 (1)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 (2)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3)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等具體措施。 綜合探究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實踐平臺及意義 1.三大實踐平臺 (1)“一帶一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地生根的偉大實踐。在互聯互通的目標下,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聯系加強,不斷推動地區與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全球化的積極效果。 (2)區域雙邊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實推進的地緣路徑。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細化至區域、國別命運共同體,把握人類利益和價值的通約性,在國際關系中尋找最大公約數。 (3)新機構機制、主場外交等多邊合作平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創新實踐。近年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機構機制的建立,“一帶一路”峰會、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主場外交的開展,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創新的平臺。 2.意義 ①“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實現了理論的堅持和繼承。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馬克思主義“自由人聯合體”理想,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合”思想,將實現全人類的幸福作為終極目標。 ②“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取人類價值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倡導公平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秉持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倡導多種文明和諧發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是各國人民共有精神家園的最大公約數。 ③“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倡導全球新型文明觀。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的本質特征之一,“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文明的交流互鑒,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牢固紐帶。 ④“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為塑造大國形象持續提供議題、設置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把握世界未來發展趨勢,主動設置“和平發展、共同繁榮”議題,易理解、可接受,是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課堂小結: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與此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需要各國攜手解決。中國倡導并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供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作業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以資本為手段的全球治理又是如何實現的呢?資產階級首先在一國范圍內把落后民族、階級納入到資本化的進程之中,“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脫離了農村生活的愚昧狀態”。然后,資產階級把一切資本化過程推向全世界,這一過程首先是借助于生產工具的改進,其次借助于價格低廉的商品。前者使資本走出了歐洲、走向了世界,后者則使資本在美洲、亞洲、非洲等地區落地生根。這樣,資產階級就“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迫使它們推行所謂的文明。一句話,按照自己的面貌創造一個世界”。——摘編自胡鍵《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視野下的全球治理》 材料二 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 (1)據材料一概括資本主義的全球治理方式,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影響。 (2)據材料二指出當前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及內容,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意義。 【答案】(1)方式:武力征服、商品傾銷、資本輸出、推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東方從屬于西方;促進了亞非拉地區的近代化。 (2)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內容: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安全上,要堅持對話解決爭端、協商化解分歧,反對恐怖主義;經濟上,要同舟共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地球家園。 貢獻:為推動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推動了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新教材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供我們展示、培養新課標所要求的核心素養。在本課第中,特別出彩之處在于家國情懷這個部分核心素養的處理,家國情懷是對于人類整體所面臨的苦難與堅持積極的抗爭、探索之同情,放在世界這個更廣闊的視野里,家國情懷就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行動方案,為人類追尋更美好的未來。其余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都能在課文“學習聚焦”、“思考點”、課后題“探究與拓展”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 2..新教材讓書本知識從象牙塔里走了出來,更服務于現實,更貼近社會生活,因而更接地氣,學生興趣濃厚,態度認真,動腦筋思考,動手搜集資料,針對上課時設置的問題無論能力高低都有話可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