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擬人化的形象》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設計:知識與技能力目標:通過表現擬人化的卡通形象,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擬人、概括、夸張的創作手法增強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藝術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設計等學習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及創造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擬人卡通形象的設計及表現,激發學生熱愛生活之情及對美術創作的興趣。教學重點:學生了解如何進行擬人形象的創作,并能創作出一個有創意且美觀的擬人形象。教學難點:擬人化的形象創作是否生動、巧妙、有創意。教學思路設計:在課堂上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卡通形象,找出設計者采用的設計方法,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觀察 探究”是突出這節課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以各種卡通圖案為切入點,使學生通過“初畫感知——類比觀察——探究方法——設計性格——形成畫面——自評互評——拓展活動”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們初步掌握擬人化卡通形象的設計方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由此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設計:一、動畫導入1.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歡看動畫片,讓我們先一起來看一段動畫短片。 (播放《海綿寶寶》動畫片段)2.(看海洋生物圖)對照海洋生物圖初步感受動畫形象與原型的異同。3.了解《海綿寶寶》這個動畫形象的創作者,是一個叫史蒂夫的海洋生物學家兼動畫師和他的團隊設計制作的。(出示普通海綿和擬人形象對比圖 )。4.仔細觀察,海綿寶寶為什么這么受歡迎,與它原來的樣子有什么不同?5.總結:添加了人的表情,動作和服裝。像這種將本不具有人類特征的事物加入了人的形象特征,賦予他們新的生命形式,使其人格化的方法就叫擬人。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創作這樣一個讓大家過目不忘的卡通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第12課《擬人化的形象》板書課題:擬人化的形象。二、新授1.其實早在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山海經》中表現過擬人化的形象了。推薦閱讀書目《寫給孩子的山海經》介紹山海經及里面部分神靈異獸。2.仔細觀察這些神獸的創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把哪個部位進行擬人化的?頭部擬人、身體擬人3.觀察生活中的擬人化形象。總結概括、夸張兩種設計方法4.練習:你能看出下面的動漫形象是怎么進行擬人化設計的嗎?添加了夸張的五官、表情,添加了人的四肢,添加了人的服飾,添加道具賦予形象本領。總結:通過給事物添五官,四肢,服飾和道具等方法可以表現擬人形象的獨特性格、職業或愛好。三、教師示范看了這么多擬人化形象,你是不是也想動手設計一個呢?下面我們先為這只大象設計一個擬人化的造型,在設計擬人化形象之前,先想一想大象都有什么基本特征?1.我們先用規則的形狀概括出大象的基本特征。擬人化創作的關鍵在于將生活中的物體加入了人的特征,所以我們還要再想一想你要把這只大象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要體現它的性別,年齡、職業、或性格愛好)四、作品創作選擇你身邊的生活用品、文具、或動物、植物,小組合作,用擬人化的方法設計一組卡通形象,再組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要求,造型概括、夸張、色彩鮮艷并且個性獨特。五、展示總結請畫好的同學將作品粘貼到本組展示欄中并寫上一句形象介紹,以小組為單位上臺貼于黑板,選擇2—3組介紹,師生評價。六、拓展:擬人化的形象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除了繪畫還有立體制作,你們看老師手里的這個糖盒就是一個立體的擬人化形象。我們課后可以選用廢舊材料動手制作這樣一件立體的擬人化作品,做好后帶到學校請大家欣賞。(看課件中廢舊材料制作的立體擬人化形象)本周的閱讀推薦:《卡通形象設計課》,這本書無論從構圖比例、顏色搭配、還是概括夸張等方面都有細致的講解示范,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閱讀,可以大大激發你的創造力。同學們,設計可以開闊思維,點亮智慧,讓我們從擬人化的形象開始,做一個愛思考、會創作的孩子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