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螺和海星》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嶺南版第二冊第9課《海螺和海星》【教材分析】本課為嶺南版小學美術第二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海螺和海星》。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讓學生欣賞海螺和海星的實物以及裝飾畫的作品,感受和品評作品中的海螺和海星的外形和花紋特點,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問,持續注意力比較弱,因此除了描述評述的表達學習,還可適當進行動手的實踐活動。學生經過前面單元的學習,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想象意識,已基本掌握了一些線條的組織方法,能夠畫好海螺、海星的外形花紋。【教學目標】1.在比較欣賞中感受海螺和海星奇特的形狀變化,并描述評述它們的形象。2. 學習點、線、面的組織運用,去表現海螺和海星的美麗外形和花紋。3.愿意和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畫,畫海螺的花紋要有耐心。【教學重點】 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海螺和海星的圖片,感知它們的外形、花紋、色彩,感受它們的美,并運用點、線、面表現海螺和海星。【教學難點】如何表現海螺和海星美麗奇特的外形和花紋。【工具準備】教師:示范作品、微課、音樂。學生:彩色筆、畫紙、剪刀、固體、膠頭圈。【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聽一聽:播放一段聲音,師提問聽到了什么聲音。2、摸一摸:出示神秘袋子,學生上臺摸一摸,猜出它們是誰?3、師導語并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本課先從學生聽一聽、摸一摸的游戲導入,由聽覺聯想到大海的物體,進而由觸覺感受猜出物體,增強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二、課堂發展1、認識海螺(1)形狀:圓形、三角形、扇形……師展示不同海螺照片,學生觀察并回答海螺的形狀;(2)花紋:點、線、面學生通過觀察三組圖片,說出點、線、面;(3)自主探究:師播放不同花紋的海螺,學生找出并回答。(設計意圖:引導孩子說出海螺的不同形狀;發現花紋中的點、線、面。能夠結合點、線、面說出其他海螺的花紋特征,鞏固知識點。)2、小組討論:海星的形狀、花紋。(設計意圖:安排小組討論“海星”環節 ,說一說它的形狀和花紋特征,讓孩子們參與到教學當中,凸顯孩子的學習主體性,培養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3、欣賞作品:海螺和海星4、微課示范(設計意圖:運用直觀教學,解決本課重難點。提示學生用點、線、面的表現方法畫出海螺的形狀、花紋,同時呈現不同的海螺形狀,并以同樣的方法還可以畫出海星的造型,體現引導性和啟發性。)5、布置作業要求:選擇畫出一張海螺或海星,制作成頭圈。(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三、展示與評價1、學生代表戴上海螺頭圈展示為展示與評價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環境。2、自評、他評、師評:引導學生從形狀、色彩、花紋進行評述。3、集體游戲展示:最后游戲結束本課,音樂聲響起,老師帶領孩子們去旅行……(設計意圖:用游戲和孩子們互動課堂,讓每位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四、延伸科普海螺和海星知識 板書設計: 海螺和海星形狀:圓形、三角形、扇形…… 花紋:點、線、面色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