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個虎頭演起來教學目標:1、通過對本課與“虎”有關知識的學習,及制作虎頭面具,使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和藝術鑒賞力得到提高;2、對比現實生活與藝術作品的“虎”,使學生逐步了解美術中的概括、夸張、變形手法;3、學生通過游戲、表演、唱歌等活動,增進師生友誼的同時,使他們的藝術能力也得到發展。教學重點:制作老虎面具,掌握制作方法。教學難點:老虎五官的剪貼教學準備:教師準備:CAI課件、三張彩色卡紙、剪好的老虎五官各部分、數根皮筋、相機等。學生準備:彩色卡紙一張、彩色紙、剪刀、膠水、收集與老虎有關物品、皮筋一根等。教學過程:1、 表演唱《兩只老虎》,讓學生找出這節課的學習任務。1、 今天教室里來了兩只老虎(指名兩同學模仿著老虎上臺來),小結他們表演得好不好?(老虎的叫聲及老虎走路的樣子)2、 有一首好聽的有關老虎的兒歌,大家站起來表演唱《兩只老虎》,同時請兩同學上臺表演。3、 小結:剛才大家的表演唱精彩極了,不過,為了更融入情境,小朋友的身上都缺少了點什么?(道具)不錯,大家帶上道具表演得就更像了。那么今天我們就“做個虎頭演起來”。二、對比現實生活與藝術作品中的“虎”,使學生逐步了解美術中的概括、夸張、變形手法。1、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老虎是森林之王,小朋友看看老虎圖片,(課件欣賞老虎的圖片)說說老虎的威嚴體現在哪些地方?(從頭這一局部來說)如:頭上有象征性的“王”字、大大的嘴、利利的牙、大大的鼻子、犀利的眼睛等。2、 請同學介紹自己帶的老虎藝術品的特點,比較生活中的老虎,知道藝術作品從外形、圖案、花紋及五官上美化夸張了生活中虎的形態。3、 引導學生找出制作虎頭的方法。1、(拿出老虎的各五官)這些是老師進行美化、夸張后剪出的老虎五官的各部分,分別讓小朋友辨認是什么部分,同時想想這一部分還可用什么形狀來代替?2、 展示貼出三張不同顏色的用來做虎頭的底紙,請小朋友上來選擇合適的五官貼上去。想想該選什么顏色及什么形狀的比較好。誰上來貼呢?我們用說帶“虎”字的成語或詞組接龍的游戲來決定,能很快說出兩個的小朋友上來貼。(帶“虎”的成語或詞組:如虎添翼、虎口拔牙、虎視眈眈、為虎作倀、降龍伏虎、縱虎歸山、如狼似虎、狼吞虎咽、虎頭蛇尾、虎背熊腰、照貓畫虎、虎頭虎腦、虎嘯龍吟、龍爭虎斗)注意觀察小朋友貼時所選的顏色及貼的位置。3、 小結:他們貼得好不好?與老師貼的進行比較。(課件演示老師貼出的虎頭)4、 做個虎頭演起來來:要求:以一張彩色卡紙作臉,貼上五官作出虎頭,這個虎頭需要兩到四人齊心協力、合作完成。給小朋友一分鐘的時間找好伙伴,商量怎樣分工合作。(由一組小朋友匯報分工的結果)開始制作:強調把虎的五官做大些;表揚合作好的同學;注意顏色的搭配。5、 戴上虎頭演起來。播放兒歌“兩只老虎”,幫助小朋友拴上皮筋戴好虎頭演起來,鼓勵小朋友趕快做好不斷加入表演的隊伍。最后全體同學戴好虎頭,擺好老虎造型拍照。《做個虎頭演起來》教學后記:本課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老虎五官的基本特征,并熟練的用對折方法剪出它們,所做虎頭形象有一定創新,且能夠上臺大膽地進行表演,學生活動環節很好,教學效果完成得比較成功。在學生制作虎頭過程當中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每小組三至四人在一張彩色卡紙上大膽剪貼出老虎五官各部分。由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平時學習當中并不是經常使用,所以小朋友在合作分工這一環節上分的不是很理想,在教學當中應對于同學們討論分工方法上給予指導,如誰負責老虎底紙的剪貼,誰負責剪眼睛,誰又負責剪鼻子┈┈幾個人一起進行,同時強調誰發現了問題你就負責解決,有了好的想法,自己就趕快行動,因為好的作品就是要大膽創新。這樣具體點,小朋友制作所用的時間又能夠節約點,而給自己增加了表演跟評價的空間。課的最后,我采用了不斷激勵做好了的同學戴上虎頭隨音樂進行表演,評選老虎之王。學生情緒非常激動,課堂氣氛高潮迭起,這時后要加上師生集體來一遍表演唱《兩只老虎》,就更好了。這節課當中我使用了數碼相機,又是課堂中的一大亮點。學生的制作過程我進行了拍照,學生作品我進行了拍照,學生的表演我拍了照,最后全班同學亮相合照,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是高潮的一股股推動力,假如有時間的話,把照得的相片及時用電腦放出來進行評價,學生的收獲將會更大。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