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泗縣雙語中學2013屆高三4月模擬測試(一)文科綜合試題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第1頁至第8頁,第Ⅱ卷第9頁至第13頁。全卷滿分300分。考生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在試題卷,答題卡規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并認真核對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中姓名、座位號與本人姓名、座位號是否一致。務必在答題卡背面規定的地方填寫姓名和座位號后兩位。2 、答第Ⅰ卷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3 、答第Ⅱ時,必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要求字體工整、筆跡清晰。作圖題可先用鉛筆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繪出,確認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描清楚。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4 、考試結束后,務必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選擇題 132分)本卷共33小題,每小題4分,共132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現在媒體用“XX門”來指代一些丑聞或重大事件。2011年,從“達芬奇”的產地門到哈藥總廠的污染門,一些知名企業的各種名“門”撲面而來。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有①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②經濟發展不可忽視國家的宏觀調控③企業應誠信經營,開展正當競爭 ④企業應將承擔社會責任作為經營的直接目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我國部分行業、部分領域出現了經濟過熱、物價持續上漲的現象。對此認識正確的是①政府應自覺利用價值規律 ②市場的調節具有自發性③穩定物價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 ④政府應該促進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3.2011年9月1日工薪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至3500元。根據這一規定,在某國有企業上班的小張2012年3月繳納個人所得稅245元(注:不超過1500元的繳納3%;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繳納10%;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繳納20%),小張3月份的收入是 A.3745元 B.5245元 C.7000元 D.7245元7.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這是由于愛國主義 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③是中華民族的立業根基 ④是動員和凝聚全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小悅悅事件”引發了全國關于道德、法律、人性等的討論和反思。這種反思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推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③提高了廣大人民的科學文化修養 ④促進公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西漢時期,業主開墾荒地而獲得土地,并無買賣交易發生,但業主也要模仿土地買賣文契,刻石立碑,說土地是從“東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話人物手里買來的。上述現象表明西漢時期 A.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確立 B.鼓勵土地買賣C.尊重業主對土地的所有權 D.禁止開墾荒地13.在我國唐代有分相權以集君權的措施;在古代希臘,亞里士多德把政府權力分為討淪、執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國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權和執行權(行政權)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權應高于執行權。古今中外這些不同的分權理論與實踐的相同點是 A.以上下權力制衡為目的 B.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鑒 C.以提高行政效率為目的 D.指出未來社會發展方向14.《明太祖實錄》載:“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權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禮所言不得隔城中書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覽庶政,故大臣得以專權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A.消除地方割據對朝廷的威脅 B.改革官制 C.調節皇權與相權沖突的問題 D.強化皇權15.馬克思就英國隊印度的殖民統治曾指出:“問題不在于英國是否有權利來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大不列顛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國人征服好些。”下列觀點切合馬克思這一論述的是 A.英國有權利征服印度 B.英國侵略印度具有雙重作用C.先進文明征服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印度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18.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談到了某時期一位日本官員的觀點,這位日本官員說:“這就像乘坐三等火車一樣;最初這里有足夠的座位,但是,當更多的旅客擁進來后,這里就沒有位子給他們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雙臂支撐自己時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復原來的位置……必然的邏輯要求人們既要站穩腳跟,又要將雙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現的空間。”據此分析,這位日本官員主張A.大力發展交通 B.重視發展經濟 C.學習歐美文化 D.進行對外擴張A.國家領土變化 B.思想文化變化 C.國家性質變化 D.國際地位變化22.下面兩幅圖片反映的兩種政治制度的根本區別是23.N處氣壓值可能為 ( )A.1005、1010? ?? B.1010、1015??? C.1015、1020? D.1010、102024.鄭州與合肥相比 ( )A.鄭州氣溫高、氣壓低????? B.合肥氣溫低、氣壓高C.鄭州有降水,氣溫低、氣壓高? D.合肥有降水,氣溫高、氣壓低城市是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影響最深刻的地方,優越的地理環境更有利于城市的發展。讀我國東部某城市多年平均氣候資料(表一)和城市布局略圖,完成25~26題。25.關于該市所在區域特征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該市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600mmB.圖示范圍內河流不可能發生凌汛C.該市形成和發展的區位因素是河流和交通D.該市所在區域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26.關于該市工業區布局的分析正確的是A.紡織工業區不合理,應布局在郊區,以接近原料地B.高新技術區較合理,沿鐵路布局,便于產品和原料運輸C.發電廠布局不合理,既污染大氣,也污染水源D.化學工業區不合理,會造成城區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全球變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下圖是“全球溫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區域靠雨水生長糧食產量的增減狀況”示意圖。讀圖,回答29~30題。29.有關全球升溫3℃對靠雨水生長糧食地區的影響,正確的說法是( )A.全球變暖對全球各地區糧食生產都有害無益 B.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部分地區糧食產量會增加C.低緯度和南半球地區糧食產量有小幅增產D.西半球糧食產量普遍會增加,東半球相反30.如果全球溫度升高3℃,下列地區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西亞 B.澳大利亞 C.北非 D.中亞 圖5為我國某河流的年徑流量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31-32題。31.該河流位于 A.亞熱帶季風區 B.我國西北地區 C.溫帶季風區 D.高寒地帶32.該河流最有可能是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第Ⅱ卷(共172分)注意事項:請用0.5mm黑色簽字筆在第Ⅱ卷答題卡上作答,不能直接答在此試題卷上.33.(30分)下圖為北美某區域地形圖,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描述X半島河流特征及其成因。(12分)(2)說出Y半島降水的特點,并分析原因。(10分)(3)從自然條件說明甲國主要城市的分布特點。(8分)34.認識區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保護生態,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基本要求。圖7為我國東北部、遼東半島附近地區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30分)(1)歸納甲圖所示區域年降水量分布規律,試從海陸位置、地形兩方面分析A、B兩地年降水量差異的形成原因。(9分)(2)D地是我國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之一,請依據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結合圖乙,描述該地荒漠化的演變過程。(15分)(3)試分析C地江河干流航運條件。(6分)35.地理環境影響人們的經濟生活,而每一時代都有占主導地位的經濟生活方式。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30分)材料一:徽居萬山環繞中,川谷崎嶇,峰巒掩映,山多而地少。……以人口孽乳故,徽地所產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經商之事業起,牽車牛服遠賈,今日徽賈之足跡,殆將遍于國中。夫商人離其世守之廬墓,別其親愛之家庭,奔走四方,靡有定處者,乃因生計所迫。材料二:徽商的興起,通常認為與地理環境有關,徽州糧食產量少,但特產卻很豐富,陸路交通困難,水路交通卻還方便,于是他們將境內豐富的土特產運出銷售,再將本地需要的產品從外地輸進來。材料三:徽商外出經商,功成名就之后,多返回故里,買田置地,勘風水,興土木,或建宗祠,或筑宅院,歷經幾個世紀,形成了今天享譽世界的皖南古民居群落(如下圖黟縣宏村古民居)。 材料四:徽商以左儒右賈的特色而區別于其他商幫,對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是其寫照。徽商講究商業道德,提倡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義利兼顧。徽商以勤奮和吃苦耐勞而著稱,在外經營,三年一歸,新婚離別,習以故常。徽商賈而好儒,與封建官僚混為一體,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獨特的生存理念在眾多商幫中異軍突起。 ⑴依據材料一,回答明清時期徽州人為何多從事商業?“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眾”的現象為何難以禁絕?(6分)⑵依據材料二,指出徽州人從事商業有什么有利條件?(2分)⑶從中國古代所實行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政策兩方面,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現象產生的原因。并指出材料四所反映的現象產生的消極影響。(6分)⑷從徽商的興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經驗?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終清朝之世,徽商會遇到哪些發展障礙?(6分) 36(26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四:從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業制成品的世界貿易額都增加了兩倍多一些。不過19世紀90年代的價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鋼和鋼軌的價格下跌最為嚴重,直至1896年工業品的價格才開始出現回升的趨勢,但比70年代還要低的多。且進入70年代以后在1873、1882、1890、1900和1907年共發生了五次世界性經濟危機,同70年代以前相比,危機的破壞性加強了。⑴依據這四則材料,概括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世界經濟發展的情況。(10分)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4分37.(30分)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2011年2月中國園藝學會的一些專家分析了我國水果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是不顧條件,盲目發展。一些地方領導不顧市場需求和本地實際,重形式輕實效,搞所謂公路兩旁“一律”種果,弄得當地群眾苦不堪言。個別地方已出現水果滯銷,價格下降,果農增產不增收的現象。二是粗放經營,效益不高。目前我國果品平均畝產與先進國家差距很大。投產果園有30%為低產劣質園。有些果品外觀和內在質量比較差,缺乏市場競爭力,因為單產低,質量差,所以效益不高。 (1)產生材料一中兩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專家的分析對我們發展商品經濟有什么哲學啟示?(8分)材料二 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及資源短缺情況煤炭原油電力天然氣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60%10%48%5% 注:據專家估計,到2020年,在45種重要戰略性資源中,我國將有9種嚴重短缺(依賴進口),10種短缺。材料三 我國資源利用情況資源綜合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10%每噸標準煤產生的GDP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0%礦產資源回收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機動車油耗比歐洲高25%工業用水重復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5%~20% (3)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經濟問題?(6分)(4)結合經濟學相關知識,就國家和企業如何解決材料二、三中所反映的問題提出建議。(12分)38、(26分)材料一: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薪費用減除標準(又名免征額)調整歷程 材料二:2011年4月20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會議沒有按原定計劃對《草案》進行表決。 4月25日,全國人大公布《草案》全文,并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專家、媒體、公眾紛紛發表看法,近半月收到意見已接近20萬條,公眾參與熱情超過其他參與征集意見的法律,創人大立法網上征求意見數紀錄。(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簡述我國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的積極意義。(12分)(2)根據材料二,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談談我國公民是如何與決策機關“同歷決策過程,共享決策成果”的?(14分) 34.(1)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3分)A地距海更近,受海洋的影響更大(或B地距海更遠,受海洋影響小)(3分),A地處山地迎風破,所以降水量大(或B地處山地背風坡,降水量小)(3分)。(2)人口增長導致糧食需求增加,農作侵入牧區,過度開墾使的草地變成旱地;草場面積縮小,導致牧場進一步超載;并向環境脆弱地區轉移,荒漠化進一步加劇;農作物需要較多勞動力,又會造成新一輪的過度墾牧。(15分)(3)有利:地形平坦,流速穩定;河流流量相對較大;沿河地區經濟發達運輸量大(3分) 不利:河流結冰期時間長,通航時間較短。(6分)【解析】(1)歸納甲圖所示區域年降水量分布規律應分析等值線的走向與數值變化,圖示等值線與海岸線相交,因此不宜答成從沿海到內陸遞減。A、B兩地年降水量差異表現在A多B少。(2)D地地處我國農牧過度地帶,生態環境較脆弱,形成荒漠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加。(3)要抓住本區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區域特征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進行分析。【考點】區域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