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泥巴變變變——好看的器物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屬于學科 美術 學段: 1~2年級 年級 2相關領域 造型 表現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是以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采用多媒體展示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本課旨在讓學生繼續學習泥塑基本技法,體驗造型的樂趣,激發學習泥塑的興趣。 教學依據建構主義的教學觀,支架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通過課上多媒體的展示,學生分析探究,對所學習的問題提出假設并加以驗證;再到針對性的把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最后教師總結歸納方法技能完成建構。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本課屬于“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是此泥塑主題列課業中的第二課時。在之前學習《玩泥巴》內容時,學生已經嘗試體驗了團、揉、捏、壓、搓等基本技法。本課旨在讓學生繼續學習搓、揉、按、壓、捏、粘、刻等基本技法。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徒手捏制出自己喜歡的小器物,同時也為后面《我喜歡的動物》的學習作好鋪墊。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在感知、研究、體驗中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徒手捏制小器物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生情況: 二年級學生對泥塑興趣濃厚,本課注重體現造型表現的技法性,強調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本課器物內容廣泛,旨在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學生接觸較多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小器物進行引導學習。使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感受泥的可塑性和塑造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啟發學生運用基本技法塑造自己喜歡的小器物。教學方式:情景展示、微課示范教學手段:多媒體PPT、投影儀技術準備:PPT、微課視頻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知識:學習感受泥塑的基本方法一一徒手捏制法。學習搓、揉、按、壓、捏、粘、刻等基本技法。 技能:能運用搓、揉、壓、捏、粘、刻等基本技法捏制小器物。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泥塑型過程的體驗與探究,促進學生對造型媒材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在學習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探究捏泥的方法,并能制作一件器物。教學難點:創造出形態各異、造型新穎的器物形象。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體驗用泥進行塑造的樂趣,在活動中感受到美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發現美、探究美、創造美的意識。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對比導入 出示泥塑小器物,提出問題: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看出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嗎?引出課題——好看的器物。 學生觀察,隨著教師提問自由發言。 直觀感受泥塑器物的生動造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內容。新課講授 引導欣賞器皿圖片導語:剛才我們看到的是用陶泥制作的花瓶。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泥塑器物,它們可以盛放東西,有的也可以當作擺設,是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物品。你想起有哪些了嗎? 課件出示中國古今的泥塑器物,并介紹。播放課件,引導學生欣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圖片。3. 各小組運用之前學過的基本技法做出基本形,并在基本形的基礎上加以變化,形成新的造型。請學生介紹如何塑造新造型。課件展示變化造型,請學生探究捏制方法。教師介紹新技法:擰、盤、粘接、刻。6. 看書學習探究小罐的制作步驟。在制作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可以怎樣解決?7. 教師示范。教師演示小罐的制作方法,邊做邊說注意事項。微課展示以小罐主體引導一型多變。(小罐、張嘴的小魚、雪人、小茶壸、小杯子、花瓶)欣賞學生作品。 出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欣賞。 學生思考聯想生活中用到的器物,回答問題如:泥塑掛飾、雕塑作品、水杯、筆筒、花瓶等。欣賞中國古今的器物造型。學生每人取一塊泥,快速將它變成一個基本形,在基本型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制作出新的造型。小組分享如何利用基本型和泥塑基本技法,一形多變成新的造型。學生觀察,回答用什么方法捏制成圖中造型。學生說自己的想法。學生結合書本小組討論,自由發言。學生有可能提出,罐壁薄厚不一,開口大,花紋粘接不牢......學生觀看學習。學生欣賞。 以泥塑花瓶為媒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回憶常見的器物造型。通過中國傳統與現代作品的圖像識讀,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器物,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基本的器物造型形象。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初次實踐,形成教學支架。復習之前學過的技法,培養創新思維。 通過學生的敘述,從自己的探究實踐中總結出基本技法,學會總結經驗。 了解多種方法制作作品。總結經驗,解決教學重點。 學生試說制作步驟,目的使學生明確制作步驟。直觀學習泥塑成型的基本制作方法。拓寬學生的視野,感受立體造型設計,啟發學生大膽想象。實踐操作 藝術實踐要求:運用學習到的技法,小組合作完成一組造型新穎的小器物。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學生遇到困難及時幫助指導。 大膽實踐。 啟發學生創造思維,鼓勵大膽實踐,體驗創作的樂趣。分享交流 作品展示,欣賞評述。 學生展示。 引導學生展示,為學生樹立自信心。效果評價 小組內評價。介紹自己的作品集體評價你喜歡哪一組同學的作品?能說出喜歡的理由嗎?教師小結,評價作品。 自由發言,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引導學生互相欣賞評價,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借鑒提高。拓展提高 今天我們主要是用捏制成型的方法捏制自己喜歡的小器物。其實運用泥塑的方式還能捏制各種姿態的小動物,請同學們課下時間觀察小動物的不同姿態,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怎么捏制你喜歡的動物。 學生欣賞,課下探索。 為下一課時做鋪墊。板書設計 泥巴變變變——好看的器物 團 揉 捏 壓 搓 擰 盤 粘接 刻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作業運用本課和上一課時所學知識技能;難易程度中等,面向全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拓展為后一課時做鋪墊,起到承上啟下作用;作業完成情況較好,每個小組都能通過創新和探究,一形多變,按照實踐要求完成實踐內容。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根據美術新課標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因此,課堂教學的方式也發生轉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以情激趣,創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 本課堂教學形成支架式教學模式,圍繞泥塑主題建立問題框架,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過程中,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小組協商討論,最終完成對所學技能的意義建構。利用微課展示一形多變的造型方法,開闊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在實踐環節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組合式作品,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教學反思與改進教師示范中一形多變的內容能夠讓學生開闊思路,不局限于一種模式。以至于學生作品可以呈現出多不同種造型。經過組合完成作品,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圖像識讀插入中國傳統作品,激發了學生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本課基本達到教學目標,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常規的強調,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慢慢養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空間。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