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美術課《猴子上樹》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掌握制作紙玩具“猴子上樹”的方法,并找到其它可行的折法。2在添畫裝飾表現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3在活動中體驗探究合作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快樂。二、教學重點:“猴子上樹”的折法。教學難點:進行大膽的想象表現。設計新穎、裝飾有趣。三、活動過程(開課通過邊講故事邊演示玩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通過玩進一步激趣,讓學生掌握玩法,產生我也要擁有一個這樣的玩具的愿望。)師:知道你們喜歡聽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想聽嗎?(師邊說邊演示玩法)有只小猴特別愛吃桃,它看見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立刻爬上樹……這個故事有趣嗎?想不想也玩玩?生:組長拿出“猴子上樹”玩具,分發給同學們,學生在組內輪流玩。師:這些玩具在玩時有一個共同的現象,誰發現了?生:小紙片能向上爬。師:知道為什么嗎 生:是紙推動它往上爬。(在玩的過程中觀察紙片上升的現象,思索并了解其中的原因。同時自然而然地做到了美術與自然學科的整合。學生體會到了手工課的趣味性)師小結:夾縫摩擦產生的力推動小紙片向上爬。在民間這類玩具流傳很廣,以前有人叫它“步步高”蘊含吉祥的意思。你們想給這種玩具取個什么名?生眾說紛紜:直上云霄、飛機上天、猴子上樹……師揭示課題。嘗試探究折法:師:想知道它是怎樣做的嗎?快快把書翻到第六面。學生看書。師:書中告訴了我們幾種折法?生:四種。師:讓我們看看他說的對不對。CAI展示四種折紙造型。(師出示四個有編號的紙板,上有四種折紙造型。)這四種折紙可以揭開“猴子上樹”的奧秘。快和同組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準備揭開第幾號秘密。生組內商量,組長到講臺前領取結密錦囊,回到組內和同學們共同研究并嘗試折紙。師:誰揭開了其中的秘密?請掌握了折法的學生在投影儀上演示折法。其余的學生跟折。師簡單點撥,強調:邊對邊,角對角折整齊。(折紙方法是本課的重點,我改變了傳統教學灌輸的模式,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探密環節將四種不同的折紙方法編號,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折紙造型進行組內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解密。)(三) 啟發拓展思維:師:折紙的奧秘已被同學們揭開,怎樣將它們變成玩具呢?生:剪出上面的小三角形。(師出示三種剪法)你們覺得哪種剪法最合適?生找出并說明理由。師提示:剪時大小要適中,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你們試著剪剪吧。學生試剪。師:小的部分做什么?大的呢?生:小的做猴子,大的做桃樹。(欣賞)師:請翻開書第7面,書中做了哪些形象?生看書說。欣賞CAI中的作品。師:還可以做成哪些有趣的形象呢?讓我們玩個聯字游戲。(師出示教具,示范)猴子爬上樹。生:飛機飛上天。國旗升上天。青蛙跳上荷葉……師:你們說得都很棒,能將想法變成玩具一定更有趣,快快動手吧!(美術是最具創造性的學科。美術作品最忌諱千篇一律。怎樣使學生作品表現內容的多樣化?這是本課的難點。在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我煞費苦心的。在剪形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對比觀察找出最好的操作方法,體現自主思考。通過欣賞書本及課件擴大視野,積累素材。接下來玩的聯字游戲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想象力,為富有個性的多樣性的表現奠定了基礎。教師示范畫部分形象,彌補了學生積累過少而造成的想得雖好但形象描畫困難的問題。有效地解決了難點。)(四) 學生作業,教師輔導:動作快的同學可以畫得豐富些,可以設計有趣的情節、故事;動作慢的同學畫的大氣點,簡單點。(作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照顧了差異性。)(五) 玩一玩:生交換玩具玩,若成功則獎給作者一顆小紅花。(在玩的過程中同學們互相評價,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及成功的喜悅。)師:今天我們自己動手制作了玩具,體驗了快樂。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們用靈巧的雙手會創造出更多更美的東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