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美術課教學設計《左鄰右舍》1、 教材內容分析《左鄰右舍》是湘教版小學二年級美術下冊第五課的教學內容,屬于造型 表現領域。本節課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左鄰右舍,透過窗戶看到鄰居們的表情,掌握基本的人物面部表情特征,理解不同表情代表的不同人物情緒,了解房屋的基本結構,運用折疊粘貼等手法進行手工制作,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及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和鄰里友好相處。2、 學習者特征分析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一年多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基本的繪畫知識和技能,對美的事物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但動手能力還有待提高。該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由于是低年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否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成為了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上課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們就能在“玩”的過程中,更好的“學”。3、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房子的基本結構,來剪貼制作房屋。過程與方法:學會用剪貼的方法制作房屋,并根據房屋的大小、形狀、色彩合理組拼畫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團結協作精神,養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學習態度,理解體會鄰里之間應當和睦共處,互幫互助。4、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折疊黏貼一個能打開窗戶的小房子,并添畫人物。教學難點:怎樣做好一個能打開的門窗。5、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本課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體現了親密無間的鄰里之誼。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創設溫馨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與動手的熱情。教師使用故事導入、欣賞圖片和動手制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回憶、交流、合作中感受材質,產生豐富的聯想,靈活運用各種制作方法進行制作,養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教學過程安排如下: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新知探究——觀察與制作——感受表現——交流評析。6、 教學準備教學準備:教科書、各種人物表情的圖片、剪刀、卡紙等教學準備:課本、圖片、兒童優秀美術作品。7、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故事導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黑板上板書課題,為下面的教學做好準備。)(二)、觀察學習,新知探究。師:你們想不想做光頭強的鄰居呢?讓我們蓋房子,成為光頭強的左鄰右舍吧!1、觀察圖片,了解房屋結構。2、引導學生搭建墻壁、蓋房頂。(出示一座只有墻壁的房子,帶領學生加蓋不同的房頂。)3、欣賞圖片,拓展思維。【活動一】小組討論,你打算蓋一個什么樣子的房頂呢?4、教師小結:除了用三角形的屋頂,還可以選擇其他的形狀如心形,云朵形,梯形等,在顏色的選擇上還可用到對比色進行搭配,(三)、觀察與制作1、(出示圖片)提出問題:房子搭好了還缺少了什么?生回答:窗戶。——(板書:設計窗戶)教師小結:窗戶是房屋的眼睛,可以透光、通風。同時門也不能少,門是我們進入房間必須有的通道。2、小朋友知道窗戶的構造嗎?看看窗戶可以設計成什么樣的?我們一起來觀察吧!師:窗戶都是由窗框、窗欞和窗芯組成的。(窗欞:即窗格,窗里面的橫或豎的格子。)(窗框:是窗的四周木框、鐵框、鋁框等。)(窗芯:是指襯在窗框和窗欞中間的玻璃、紙張、網紗等)3、師:大家想知道窗戶是這么制作的嗎?4、出示制作示意圖,教師講步驟,并強調制作中應該要注意的地方。5、(出示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猜一猜不同外形的窗戶是怎樣制作的?6、學生動手制作【活動二】試一試小組合作,制作一個有屋頂和窗戶的房子。看誰做得又快又好!注意:房頂和屋身色彩、大小、形狀的搭配。(四)、感受與表現。1、回顧鄰居的表情特點:師結:畫人愁,垂眼落嘴皺眉頭;畫人怒,瞪眼咬牙眉上豎;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2、用夸張的方法表現人物表情。四、組織學生觀察并指導學生添畫人物頭像表情。五、作業展評:引導觀摩互相交流評價。。提出制作要求:①、同學們分小組進去制作,每3個同學為一個組。②、請你剪貼一座房屋,運用剪折的方法制作出立體的窗戶或門,然后添加人物。注意:使用剪刀時需注意安全。(教師巡回指導)(四)、交流評析1作品點評2引導觀摩互相交流評價。小結:我們的房屋真美麗,我們永遠相親相愛住在一起。3、收拾與整理。(有充足時間可選)師:我數5個數,請大家把桌子上及地上的廢紙丟進垃圾桶。板書設計第五課 左鄰右舍一.房與頂的搭配二.設計窗戶三.人物表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