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餅干造型》教材分析1. 目的是認識不同種類的小動物,掌握動物餅干造型的基本特點。掌握彩泥或橡皮泥捏貼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橡皮泥塑造出有趣、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提高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2.喜歡與小動物相伴是兒童特有的天性,教材順應了兒童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讓學生在通過粘貼動物造型餅干設計與制作的學習探究過程中學會觀察、想象、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情分析1. 我校每個年級一個班,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喜歡畫畫,但基礎參差不齊。2. 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有機會從家庭、書本、電視媒體上接觸過各種小動物,但對動物造型的基本特點很少深入抓住特征進行創作。大部分學生已經會畫簡單的小動物,二年級的學生對色彩知識也有有限的基礎。3.學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限,需加強引導,掌握動物餅干造型的基本特點。教學目標1.認識不同種類的小動物,掌握動物餅干造型的基本特點。2.掌握彩泥或橡皮泥捏貼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橡皮泥塑造出有趣、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提高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3.通過對休閑點心的審美表現,培養學生對動物泥塑的興趣以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樹立愛護小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通過粘貼動物造型餅干設計與制作,培養學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難點:創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小動物形象。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為了使學生在創作時有較豐富的參考資料,本課教材選了一些可愛的動物造型餅干及彩泥黏貼的步驟圖等。是使學生在創作時有較豐富的參考資料。學生在進行創作時,首先應抓住動物的外形特征,鼓勵學大膽想象,運用夸張,擬人等手法將小動物進行變形設計,讓動物變得更加重要有趣、可愛、奇特。在動物餅干顏色的搭配上,可以結合餅干的“口味”,應鼓勵學生大膽用色,自主進行色彩搭配,不斷探索反復實踐。還可以發揮豐富想象,設計一組小動物,添加環境、設計場景,充分拓展學生的創作空間。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學生)彩泥(或橡皮泥)、塑料刀、牙簽、底板(卡紙或三合板)(教師)課件、范作、泥塑工具與材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時間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教學導入 2分鐘 謎語導入: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 回答:“兔子” 出示兔子餅干圖片,導入課題:《動物造型餅干》 新課講授 12分鐘 1、出示餅干兔子與真實兔子的圖片,問:“這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哪里?” 2、出示一組動物造型餅干,讓同學猜猜是什么動物,為什么?3、放映一些動物圖片(大象、長頸鹿、小豬…),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的特征4、示范講解動物造型餅干的制作方法,引導學生可以用不同色彩的橡皮泥表示不同口味的“餅干”。 學生回答:“相同點是都有耳朵、尾巴、腳。”“不同點是眼睛、毛、胡子都不見了,立體變成了平面。”同學回答相應的動物學生回答:“體型龐大的大象、長脖子的長頸鹿、圓溜溜的小豬…”) 讓同學認識到餅干兔子與真實兔子的差別,有利于接下來課程的展開。通過猜測動物餅干,讓學生對動物的形態有一定了解。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方便接下來課程的順利進行。學生創作 20分鐘 師巡視指導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動物造型“餅干”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課堂小結 4分鐘 教師將同學們做好的“餅干”通過展示臺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 學生對作業進行互評。 看看誰做的“餅干”更加誘人;提高欣賞能力拓展延伸 2分鐘 ①、有條件的同學回家之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真正做一次動物造型餅干,并帶回學校與其他同學分享;②、通過學習,可以嘗試做其他造型的餅干。 激發學生的想象,完成個性化的設計。板書設計動物造型餅干兔子餅干圖片 真實兔子的圖片 動物造型餅干動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的制作方法……若干動物圖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