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巨匠童心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畫派的藝術風格。2、通過觀察、比較以及歸納,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畢加索的藝術特色,描述、評價畢加索的作品、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3、利用學生體驗嘗試來鞏固對畢加索立體派藝術特色的感悟。重點:在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有對立體畫派產生自己的認識,形成自己的藝術審美。難點:借用畢加索的藝術語言來了解立體派的特征。教具準備: 畢加索畫作圖片。學具準備:馬克筆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展示作品:莫奈梵高-星月夜愛德華蒙克-吶喊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畢加索-瑪麗泰瑞莎的畫像徐悲鴻-水墨畫 駿馬齊白石-水墨 花鳥師:同學們好,彭老師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美術課。老師帶來了一些美術作品,請大家看一看。二、初步賞析,表達交流師:欣賞了這些作品之后,你最喜歡哪幅作品 你能介紹一下這幅作品嗎?最不喜歡的是哪一幅?說說原因。生交流了解的內容,師進行補充。二、設疑揭示課題,深入了解師:可是為什么這一幅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覺得很奇怪,看不怎么懂的畢加索的作品,會和其他幾位世界聞名的繪畫大師的作品一樣享有那么高的藝術價值,畢加索的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到底又在哪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疑問一起來認識一下畢加索,找找它的原因。課題出示:畢加索1、出示課件:師簡介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及作品藝術價值與造型特征,學生帶著問題聽師介紹。2、師問:聽了老師的介紹,你都了解到了關于畢加索的什么內容?生答。師:那么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畢加索立體派時期的一幅作品,同學們可以拿出桌上的畫欣賞。A、造型特征:分解欣賞立體畫派時期的畫作《肖像》。師:它是不是也是看起來很奇怪?誰能來說一說,這些奇怪的地方是什么?生答。師小結:人物像透過破碎的鏡子看到的影像一樣,被分解了。B、造型特征:重組課件展示兩幅畫(夢、靜物與裸女)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畫,它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生:兩張不同角度的臉組合在了一起。師:你們知道為什么畢加索會采用這樣的造型方式嗎?老師做了一個實驗,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夢》師:老師把這張畫里的兩個角度的臉中的一個臉取出來,用鏡像合成的方法,合成并復原,然后分別得到兩幅不同的畫。師:同學們想想為什么畢加索需要在一張畫里用女人的兩張不同方向的臉來表現?生小組討論回答(1分鐘)師小結:這使一幅靜物般的畫作產生了變化的感覺。靜物與裸女師:我們再來看一看這一幅畫,這幅畫的名字叫靜物與裸女。你們能找到靜物在哪,裸女在哪里嗎?下面這部分你們覺得是什么?(三支腿)為什么畫三支腿 老師把這幅畫變了變,你能找出他畫三支腿的原因嗎?生小組討論回答。(1分鐘)師小結:畢加索的這幅畫在表現“運動”。這樣的畫法使畫面不再單調了,同時有了新的意義和感受,變得更有趣了。師:畢加索立體主義造型上的特點就是分解與重組。你們覺得這是畢加索的“創新”之處嗎?(是)這個創新打破了他之前畫家們所最求的畫得“逼真”的藝術表現模式,無視只能在一幅畫中表現一個角度的畫法,在同一幅畫里多角度表現所畫物體。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充滿生命力的造型方式和觀念。立體主義影響了整個世界,在以后的繪畫、建筑、服裝、雕塑等等方面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三、學生嘗試表現,感受色彩和裝飾的特征1、模仿大師造型游戲師: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臉型和五官,大家想不想像畢加索一樣來造型?誰愿意上來嘗試一下重新組合這些臉型和五官?師:請1位同學到展示平臺上來組合添畫一下。師:同學覺得有趣嗎?老師相信其他同學們也能嘗試模仿畢加索進行造型,那你們算是半個小畢加索了。對比畢加索的作品(師張貼畢加索的畫,與學生的貼畫并排在一起),我們的作品畫面還不完整,還差些什么?生:色彩,裝飾。2、色彩特點師:那么我們就又來看看,立體派大師畢加索作品的色彩又有什么特點呢?裝飾上的特點又是什么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導學單,并仔細觀察你手中的圖片認真填寫導學單上的問題。師小結:畢加索的畫作造型利用分解重組的方法,大膽的運用對比強烈的顏色,并且用對比強烈的線條色塊來進行裝飾。師:那你們想不想像畢加索一樣畫畫呀?生:想師:那就請同學們抓住畢加索立體畫派的特征,模仿畢加索畫一幅作品,成為一個真正的小小畢加索。(PPT出示體驗要求)2、嘗試體驗:A、體驗要求:在大師畢加索創新精神的啟發下,你一定有新的想法,請你抓住畢加索立體畫派的表現方法畫線條創作一幅作品。兩人小組完成一幅作品,看看哪位小小畢加索的畫最有特點最有趣!B.學生體驗,教師輔導C、體驗展示(學生介紹時提要求:2,、3句簡短的介紹體驗作品特點)四、總結師: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請你來說一說。生答。師總結:希望能把畢加索的勇于創新精神運用到我們的繪畫和生活當中,也許會收獲有不一樣的驚喜。今天的課就到這里,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