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花手帕》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花手帕》是湘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第10課活動一的內容,屬于設計運用學習領域。教材設置以吸水性強的紙為媒材,憑借折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艷、變化生動活潑,呈四方連續紋樣的紙手帕。本課既能增強兒童學習美術的興趣,又能與傳統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既把自己學到的頭腦中積累的圖案形成學有所用,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有關的美術知識和民間傳統藝術。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大致在9—10歲之間,根據他們的心理生理特點,美術課的教學內容要認真做到生動有趣,并盡量貼進生活,讓學生在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美化生活和設計、創造生活的練習中增長才干。教學內容:湘版美術三年級上冊第十課《花手帕》。教學目標:1、掌握點染、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領。2、在自主探索制作花手帕中感受色彩及圖案的變化與韻味,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3、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教學重點:啟發多種折疊方法,掌握點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領。教學難點:染色時色彩面積的控制、染色時間的控制,色度要有深淺的變化。教學準備:彩色墨水,調色盤,剪刀,吸水紙(布),紙巾等。教學過程:一、魔術導入1、師出示禮盒并告訴學生里面裝的是件非常漂亮的禮物。神秘的取出其中的白紙巾后用變魔術的方法把它變成花手帕。提問:看了這個魔術表演后,說說看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發問。2、出示課題:花手帕【設計意圖: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小魔術的導入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興趣,注重發掘課堂的不同呈現形式,尋找刺激的新異與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了引人入勝的情景效果】二、觀察欣賞1、了解染纈工藝和花手帕制作的材料。2、課件欣賞染色作品。師小結:這些用特殊方法染出的圖案自然樸素,色彩鮮艷,具有非常獨特的朦朧美。【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喜歡花手帕,想要嘗試做一個花手帕】三、探究折法1、花手帕在染色之前,紙張需要怎樣做呢 (1)、 微課演示米字格折法。師提示要領:邊對邊,角對角,折痕要壓實。(2)、學生上臺展示米字格折法。(3)、師引導:除了這種折法,紙巾還可以怎樣折呢 【設計意圖:微課的演示幫助孩子更加直觀的了解如何折】2、課件展示更多折法:川字格,州字格,井字格,雙米字格,兩端輻射,中心輻射等。3、教師進一步拓展:折法還有很多,大家還可以嘗試大膽任意的折法,甚至直接把紙揉成團,染出來的圖案也別有趣味。四、學習染法1、師示范浸染法。2、教師播放點染的演示視頻并講解:輕捏瓶子,讓色水慢慢滲入紙張的邊角,點染的時間越長,形成的色塊越大,點染的時間越短,色塊越小。染完正面染背面及里面的顏色,做到均勻滲透。也可以把點連成線,時間控制的均勻,染出的線條粗細就均勻。染好后,用干凈的紙巾把多余的水分吸干,打開就不容易破損了。3、師:染色像不像變魔術呀 真是太神奇了。點染和浸染,你們都學會了嗎 (生:學會了)【設計意圖:微課的演示更加直觀的演示了點染、浸染的方法,孩子們看的清晰,明了。】4、教師小結:花手帕是否成功,色彩搭配是關鍵,應當鮮艷豐富,深淺搭配。(板書——色彩 : 鮮艷 豐富 深淺)【設計意圖: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老師應該起到主導的作用,引導學生感知不同的染法染出來的效果是不同的。】五、范作賞析欣賞優秀作品。六、創作表現1、作業要求: 用點染和浸染的方法染兩張花手帕。2、學生動手折染花手帕,師巡視輔導。(播放背景音樂)3、學生在黑板上展貼做好的花手帕作品。【設計意圖:這樣的展示方法更加直觀的展示了孩子們的作品】七、拓展延伸1、師:大家快看啊!你們覺得教室像什么 (生自由表達)你們用靈巧的雙手把紙巾成功的變成了一張張花手帕,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2、把手中的棒棒貼送給你最喜歡的那張花手帕,并說說理由。2、師總結: 從中我們也得到一個啟示,我們只要有一雙靈巧的手,一個善于創新的腦,就能將平凡幻化為神奇 !創造美,你就是魔術師!3、回家后多做幾張送給你的爸爸媽媽,好嗎?同學們,下課!【設計意圖: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都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表述。】八、板書設計第 1 0 課 :花 手 帕點染 浸染折 鮮 艷步驟: 色彩: 豐 富染 深 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