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美麗的荷塘 執教年級 四年級所在學校 任課教師課時 1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寫意荷花學習內容的臨摹畫練習課,目的是讓學生在探討畫家寫意畫的用筆、用墨、用色的過程中,感受大師作品《荷花》 ,體會大師如何以荷花抒發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提高審美情趣。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中國寫意畫的筆墨技法還不懂。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大師是如何以濃、淡、干、濕的墨色表現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荷葉,感受單一的墨色變化有時卻勝于豐富的色彩;引導學生觀察大師是如何以濃艷的色彩表現荷花,如何使畫面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啟發學生創作“荷塘”的思路。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1)體會畫家借物抒情的表達方式;(2)學習寫意畫的用筆、用墨,并進行臨摹變化,表現荷花的畫面。2.過程與方法:(1)在觀察與記憶中,激發表現荷花的興趣;(2)在觀察與比較中,體會畫家“借物抒情”的意境;(3)在臨摹與變化中,體驗寫意畫的用筆、用墨。3.情感、態度、價值觀:(1)喜愛寫意畫的藝術形式;(2)學習大師“借物抒情”表現荷花。教學重點 學習畫家寫意畫的用筆、用墨、表現荷花的畫面。 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與分析荷花的優美姿態、荷花和荷葉的形狀及結構;教師進行示范,啟動學生大膽落筆,解決重點、難點。教學難點 能臨摹畫家寫意畫的用筆、用墨,創意表現記憶中的荷花。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2、收集我國歷代詩人和畫家表現荷花的資料;3、作畫工具: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1. 教學引入 荷花水墨動畫導入,引出詩人及畫家分別用詩句及水墨畫來抒發對荷花的感情。學生誦讀荷花的詩 用詩詞來表現對荷花的感情,學習“借物抒情”。 2分鐘2.講授新課 1、“溫故而知新”,溫顧舊知識握毛筆姿勢、用筆及水墨畫的工具等;知新:小游戲“聽音舞筆”學習中鋒、側鋒(點、勾、染、皴、擦);用墨:濃、淡、干、濕、焦; 2、導入齊白石的《荷花》,探討大師寫意畫的用筆、用墨和技法。并學習臨摹《荷花》。3、點評書本中學生臨摹作品“荷花”,注重學生在用筆、用墨和技法上的點評和贊美。4、“借物抒情”,引導學生在臨摹中進行變化,用寫意國畫來抒發自己對美麗的荷塘的贊美之情。 溫顧舊知識,為之后探討畫家寫意畫的用筆、用墨、技法作鋪墊。感受大師的筆墨情趣。從臨摹大師作品中感受荷花,領悟水墨畫意境的變化。 3 分鐘8分鐘1分鐘2分鐘3.學生活動 1、按作業要求進行新的寫意荷塘創作,也在在臨摹大師作品中進行變化。 學生自行創作,老師進行指導。 20分鐘4、展示評價 作品評價:1能用寫意畫的用筆、用墨和技法表現荷花;2、畫面生動,用墨、用色,濃、淡、干、濕有變化;3、與從不同,有創意能用一首詩來點評他人或自己的作品。 學習欣賞寫意畫,學會借物抒情。 3分鐘5、課后延伸 探索荷花的應用 了解荷花文化及荷花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 1分鐘作業設計 基本要求:能學習寫意畫的用筆、用墨、表現荷花的畫面。較高要求:能用寫意畫用筆、用墨進行臨摹變化表現荷花的畫面。個性探索:創造性地運用寫意畫的用筆、用墨表現記憶中的荷花。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開場的水墨動畫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因為學生之前對水墨畫并沒有基礎上,我開設了一個小游戲,讓學生感受筆和墨,掌握筆鋒的特點及墨色的變化。學生基本能掌握水墨畫基本技巧。課堂任務基本達到了讓學生完成了一幅臨摹中變化的荷花作品。同時,我自我感覺,“借物抒情”的意境做得還不夠好,雖然也引用了詩句,也分析了齊白石荷花的特點,但后來在深入引導時做得不夠充分,雖然學生的最后作品做得還不錯,不過在水墨意境中可能再加強。板書設計美麗的荷塘用筆{ { 用墨{點染皴勾擦中鋒側鋒示范畫濃淡干濕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