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快樂的黑天鵝》教學設計【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嶺南美術四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教材分析】本課以“黑天鵝”為題材,讓學生欣賞、回憶、感知黑天鵝的生活習性和優美體態。引導學生認知黑天鵝的基本結構,觀察其外形、動態,學習運用寫意畫的用筆、用墨來表現黑天鵝,體會濃淡墨色的層次變化,結合欣賞畫家的作品激發學生對黑天鵝等珍稀動物的喜愛之情。【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但實際操作不夠熟練。本年級學生對水墨畫有較濃厚的興趣,此教學班級在之前的水墨繪畫學習中對筆鋒、墨色的理論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實操能力薄弱,對技法的運用還需強化。【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觀察認識黑天鵝的形態與動態特征,運用寫意畫的用筆、用墨來表現對象。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與學習,探究與表現黑天鵝顏色深淺的墨色層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與繪畫,讓學生懂得愛護動物,產生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教學重點】學習黑天鵝的寫意畫法。【教學難點】運用不同筆鋒、墨色表現生動的黑天鵝。【教學策略】四美教學策略:在欣賞中感受美,在探索學習中發現美,在繪畫創作中抒發情感、表現美,在作業評價中分享美。【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水墨畫工具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 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板書課題:快樂的黑天鵝 出示黑天鵝頭部、腳、身體、翅膀、脖子圖片, 看圖、動腦、自由發言 認識黑天鵝的身體結構,激發興趣課堂發展 1、展示黑天鵝的視頻、圖片:了解黑天鵝的生長環境:原產于澳大利亞,生活于湖泊、沼澤,多吃水生植物和藻類,會根據氣候條件組團遷徙,是受保護的珍稀動物。 引導學生觀察黑天鵝的身體結構、形態特征, 簡單介紹黑天鵝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性。 觀察圖片、積極思考、自由發言。 探究黑天鵝的外形特征。2、欣賞吳冠中和吳作人的《黑天鵝》,感受兩種不同的繪畫風格,探索畫家作畫時的用筆用墨,嘗試模仿畫家用寫意技法畫一只黑天鵝。(1)吳冠中的《黑天鵝》灑脫、奔放,寥寥幾筆表現出黑天鵝游曳的動態。(2)吳作人的《黑天鵝》用不同筆鋒及濃淡墨色表現了黑天鵝優美的姿態、輕柔質感的羽毛及優雅的環境。 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畫家作品,鼓勵學生大膽作畫。 小組討論,大膽臨摹畫家作品,初步體驗畫水墨黑天鵝。 欣賞并臨摹畫家作品,探究黑天鵝的寫意畫法。3、在探索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出亮點、肯定學生探索精神。(1)發現問題:未抓住黑天鵝的外形特征;散墨問題嚴重;沒有濃淡墨色的變化等;線條機械化、沒有畫出黑天鵝的靈動感。(2)解決辦法:仔細觀察外形特征,尤其抓住脖子細、長的特點;刮去余墨,也可在廢紙或毛巾上吸余墨;控制水分,區分濃淡墨色,可以先試色再落筆;運筆流暢、切忌機械涂抹。(3)發現亮點:肯定學生勇于嘗試及創新精神。(4)添畫背景:可用淡墨畫水紋、水草、柳枝等稍作裝飾,表現優美的自然環境,注意畫面層次。 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找出在繪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在示范過程中解決問題,并鼓勵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動腦思考、小組討論、自由發言 探究在繪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解決,提高學生水墨塑造能力。4、欣賞表現快樂黑天鵝的優美的動態:撥水暢游、踩水飛奔、昂首闊步、展翅飛翔……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欣賞。 觀察圖片,找到表現快樂黑天鵝的不同動態。 了解黑天鵝的不同動態。課堂作業 創作國畫:《快樂的黑天鵝》1、腳踏實地:用中鋒、側鋒,濃墨、淡墨畫一只快樂的黑天鵝, 且構圖完整2、勇于挑戰:運用不同層次墨色表現生動的黑天鵝,且構圖完整,富有筆墨情趣。 布置作業,設立多層次目標。 學生進行創作。 鼓勵學生大膽用筆、用墨,創作表現“快樂的黑天鵝”。評價發展 1、展示作品,引導學生圍繞墨色、筆法、筆墨情趣等自評、互評。2、體會中國畫的奇妙效果,激發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 引導學生從用筆、用墨、構圖完整性、畫面趣味性等方面自評、互評。 展示作品,分享樂趣。 通過展示與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總結拓展 總結學生的課堂表現,引出新的思考:色彩豐富的國畫顏料能有哪些色彩層次和效果,留給課后探索。 小結本節課學習情況,提出新的探究任務。 聆聽老師總結,記錄新的探究任務。 拓展知識面,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探究精神。板書:快樂的黑天鵝用筆:中鋒、側鋒用墨:干、濕、濃、淡、焦示范畫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