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剪團花 巧裝飾》【 教材分析】 :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美術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如何將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激發是當今美術教師思考的首要問題。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引下,教育就是引導、導出,因此教學過程就是“引”的過程,而非灌輸。本課所講授的內容為剪紙團花,它是由折紙和剪紙相結合的藝術,它簡單易學,裝飾性和藝術性都很強。取一張紙,用一把剪刀,通過巧妙的構思和不同的折疊方法,只需一會兒功夫,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圖案來,給欣賞者以美的感受,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教學目標】: 1、了解團花的基本特點,學習制作團花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2、培養學生創作與應用相結合的設計思維,并提高學生動手制作能力。 美育目標:了解團花的基本特點,知道剪紙藝術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識目標:學習團花的制作方法,學會正確的折法,掌握團花剪紙的基本的花紋裝飾。 能力目標:通過對方法的探索、研究,培養學生感知、思考、探索、發散思維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團花紋樣的設計和制作,學會設計與應用。 教學難點:團花制作的原理【教前準備】: 1、教學用具:剪紙作品、彩紙、剪刀、膠水。 2、學生學具:彩紙、剪刀、膠水、瓶花、衣飾、彩帶、蛋糕盤。【教學方法】: 講授法 、欣賞法、自主探究法、動手實踐法【教學過程】(一)、導入:1、為同學們帶來萬花筒,請一、兩位同學進行觀察與發行,萬花筒里面有著怎樣的一個“奇妙”的世界呢? 2、它們又有什么特點呢?【精美的花紋、重復、對稱…….】 3、出示圖片(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用剪紙技術剪出團花) (二)、探究活動 1、團花 同學們,團花這種剪紙作品在我們中國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現在我們來看看南北朝的《對猴團花剪紙》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覺得這幅剪紙作品,有什么特點?【特點:對稱、重復、中心點、連接性】團花:是圓形的,它的圖案圍繞著圓心,呈對稱,散射狀,互相連接的圖案。寓意:團結、團圓2、團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范圍之廣泛【圖片欣賞】(如:衣飾、物飾、燈籠、花瓶…)同學們,一把剪刀,一張紙,再加上一個好的想法,就能創作出這么漂亮的藝術作品。3、自學動手實踐下面請我們的同學,也根據課文中的自學步驟,嘗試一下,剪一個簡單的團花。 【時間3分鐘】4、從學生自學成果中,選取成功作品和失敗作品。(對比展示)(1)、提問:通過自學剪紙,它的步驟是什么?【折、畫、剪】(2)、提問:失敗作品,出現了什么問題 是因為沒有注意到什么呢?(沒有注意到圖案之間的中心點和不要剪斷連接點)師小結:剪紙時,我們要注意它的中心,如果我們把它的中心拿錯了,我們剪出來的圖案會怎么樣呢?這個團花就會每一片都散開了,所以我們在剪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它的中心還要注意它的連接。5、對角折同學們,剛才我們自學了課文中的折紙是四折法中的對邊折,那么老師再教大家另一種折法,叫“對邊折”如需要更豐富的圖案,同學們還可以繼續對折,將四折變八折6、外形變化思考:(1)、剪團花,它有幾種基本的外形,它的關鍵點,在于哪里呢?又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外形變化”的規律)(2)、如果是方形,它改變的是什么?有沒有誰知道?外形改變的是哪條線?(中間對過去的那條邊,我們改變它的形狀)【得出規律:團花的基本外形,它的改變,是改變中心對過去的外形】方形:通過改變,大部分還保留了紙圓形:剪了一個弧形,齒紋,在圓形的基礎上圖樣作了小小的改變。7、內形變化(基本的裝飾紋樣)我們把外形通過改變,變得漂亮了,同學們有沒有辦法,怎樣讓團花內部也發生改變,使它變得更美呢?基本的裝飾紋樣:小圓孔形、柳葉形、月牙形、水滴形、鋸齒形、花瓣形、動物形三、團花作品欣賞四、師示范(微課)步驟:折、畫、剪注意:中心點、連接點五、團花裝飾大賽師:剪紙藝術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剪紙裝飾藝術在生活中,可是運用的越來越廣泛,形式多樣,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剪團花,巧裝飾’大賽。以小組的形式剪團花,并按小組法寶的要求裝飾團花。(1)、添畫組:貼團花,添加花瓶,繪畫一幅《瓶花》(2)、燈飾組:把團花貼到燈籠上,學會裝飾花燈(3)、衣飾組:用團花做成頭飾,手環、頸環等,裝飾自己(4)吊飾組:把團花串起來,做成漂亮的吊飾,美化教室六、評比活動展示作品,師生評出“剪紙大師獎”、“裝飾小能手獎”、“合作小組獎”七、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