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舞臺上的布景課時:2課時課堂類型:綜合探索教學目標:1、欣賞各種舞臺上的布景,感受舞臺布景對于劇情的重要性。2、分工合作,制作一個舞臺布景,充分發揚團隊精神,體驗合作的快樂。教學重難點:如何制作舞臺布景。教具學具:布景所需物品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講授新課:1、引導階段欣賞舞臺上的布景,說說這些布景給人怎樣的視覺效果,在劇情中起到怎樣的作用。《牡丹亭》沈皋 王聿豹該劇舞美設計采用中性布景與傳統"守舊"相結合的手法,以裝飾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貫穿全劇,使人產生聯想。整個設計超脫了對具體場景地點的描繪,其浪漫風格與戲曲表演虛擬手法相結合,體現出湯顯祖原作的精神,也解決了戲曲表演中舞臺美術的時空跨越問題。全劇以2塊大幕,6塊高低不同的硬片作為基本造型元素。大幕中的一塊作為全劇固定的背景,上面繪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紋形象;色彩以灰綠色為基調,但在天幕燈光下可以自由變化。元代《戲曲壁畫》"散樂"是宋代以后廣泛流傳的一種正規雅樂之外的"俳優歌舞雜奏",演出形式豐富多樣,有戲曲、歌舞、雜技等,一般有樂隊伴奏。當時的許多貴族官吏家族都有散樂藝人。本圖為幞頭、穿戲裝的藝人(山西洪洞廣勝寺明應王殿壁畫)。殿內壁畫即為著名的元代戲曲壁畫。這幅壁畫共繪出演員和場面人員十一人。演員的服飾,基本是元代時期的圓領或交領、寬袖或窄袖袍服。幞頭也有硬腳幞頭及軟腳幞頭。2、 小組討論準備演出什么內容,議一議我們的舞臺背景可以借鑒剛才欣賞到的哪些形式。3、發展階段(1)小組為單位,畫出舞臺布景的草圖。(2)根據收集到的材料,商討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臺布景。(3)小組制作三、學生制作,教師輔導四、完成布景之后請同學們演一演,樂一樂。五、收拾整理六、課后拓展: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舞臺布景及演出場面。板書設計:第19課 舞臺上的布景范作講解步驟圖2圖1課后小結:同學們認真繪制,興趣濃厚,優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學反思:本課學生欣賞了各種舞臺上的布景,感受了舞臺布景對于劇情的重要性。并分工合作,制作了一個舞臺布景,充分發揚了團隊精神,體驗了合作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