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二地理下冊知識要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二地理下冊知識要點

資源簡介

初二地理中考總復習資料—下冊
一、中國的地理差異:
1、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和范圍(將八下4頁圖5.4同中國地形圖結合起來看,切忌死記)
(1)北方地區: 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以西,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渤海、黃海;范圍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2)南方地區:以東東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嶺、淮河;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各省區。
(3)西北地區: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
(4)青藏地區: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2、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
名稱
劃分界限
劃分依據
北方地區:
都位于我
國季風區
季風區北部,1月0度 等溫線和800毫米
等降水量線(即秦嶺、淮河一線)以北
氣溫和降水(或氣候)
南方地區
季風區南部,1月0度 等溫線和800毫米
等降水量線(即秦嶺、淮河一線)以南
西北地區
非季風區
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季風
青藏地區
青藏高原
位于第一級階梯,海拔高,氣候冷
地形或海拔
3、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
(1)自然差異
北 方地 區
南 方地 區
地 形
以平原、高原為主
以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為主
氣 候
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降水量


一月平均 氣溫
0度以下
0度以上
河 流
流量小、有結冰期、含沙量大、汛期短
流量大、無結冰期、含沙量小,汛期長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原因
氣 候
(2)人文差異
北 方地 區
南 方地 區
農耕制度
土地類型
旱地
水田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房屋結構
墻體厚,屋頂坡度小
墻體高,屋頂坡度大
傳統交通方式
陸地運輸,以馬車為工具
水運,以船舶為工具
飲食習慣
面 食
大米
4、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于我國一月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方;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是同一地區的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區的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有明顯的差異性。
6、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
(1)主要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因距海遙遠和山脈的阻隔,使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本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是我國降水最少和氣溫年較差最大 的地區;
(2)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
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
(3)地表景觀變化:西北地區自西向東降水量依次減少,故地表景觀呈現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變化,西部盆地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
(4)河流:絕大多數為內流河(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為塔里木河。
7、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
(1)主要自然特征:“高寒”
原因: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因為高所以寒;
(2)獨特地表景觀:冰川廣布,雪山連綿,也是我國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3)豐富的能源:太陽能(這里天氣晴朗,日照強烈,拉薩有“日光城”之稱),地熱能和水能。
8.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
西北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三河馬、三河牛是著名的畜種;新疆是山地牧場,細毛羊是著名的畜種;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牦牛、藏綿羊是著名的畜種;寧夏的灘羊也是著名的畜種。
9.西北地區的種植業屬于灌溉農業,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塞外江南”)、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地區,灌溉水源主要是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青藏地區的種植業屬于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二、認識省級區域
(一)北京
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屬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或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溫多雨。
(2)北京位于華北 平原的 北 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 海。北京南面是物產豐富的華北平原,東南與渤海直線距離為150千米,向東經山海關可進入東北地區,向西北出居庸關可進入內蒙古高原,西面是黃土 高原能源基地和廣袤的大西北。
2、北京的城市職能:是中國首都,是全國的 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和國際交往中心 。
4、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5、北京的歷史沿革:北京在3000年前的周武王時稱為 薊 。
6、北京舊城格局形成于明、清兩代。北京這種“ 凸 ”字軸線形的城市布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7、北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有:長城、故宮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十三陵 等。
(二)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1、我國政府制定“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 社會主義 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 制度。
2、基本概況:

香港
澳門
位置
珠江口東 側,北鄰深圳
珠江口西 側,北鄰珠海
組成
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 三部分及200多個島嶼
澳門本島、氹仔島、路環島 三部分
設區時間
1997年7月1日(今年是回歸10周年)
1999年12月20日
經濟特點
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旅游中心。第三產業發達
第三產業發達,博采旅游業是支柱產業
2、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方式:香港人多地少,而且多,平地少,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有限。“上天”--- 建設高樓 ,“下海”---填海造陸 ,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3、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 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 、技術 、人才 、管理經驗 。目前,香港大約80%以上的生產、生活資料來自祖國內地,80%以上的工業也已轉移到祖國內地。通過香港這個自由貿易港 ,祖國內地可以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同時也促進了香洪貿易事業的發展。
(三)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1、臺灣省包括 臺灣島 ,以及附近的 澎湖列島 、釣魚島 等許多小島,面積共約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萬。
2、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 海,東臨太平 洋,南臨 南 海,西隔 臺灣 海峽與
福建 省相望。
3、臺灣島自然環境優越, 森林、礦產 和 水產 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4、臺灣島屬亞熱帶、熱帶 季風氣候,溫暖濕潤。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產 稻米、甘蔗、茶葉 和熱帶、亞熱帶 水果。森林面積廣闊,島上1/2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 亞洲天然植物園 ”的美譽。樟 樹是臺灣省最著名的樹種, 樟腦 產量居世界首位。
5、臺灣的其他美稱:
海上米倉:盛產稻米 森林之海:全島一半以上覆蓋著森林
東方甜島:盛產甘蔗 東南鹽庫:盛產曬鹽
水果之鄉:盛產熱帶和亞熱帶水果
5、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臺灣經濟以農業 和農產品及工 為主,出口蔗糖 、菠蘿 、 稻米、樟腦 等。從60年代開始,臺灣利用自身的一些優勢和條件,重點發展 出口加工工業 ,形成“ 進口—加工—出口(或出口導向型 ) ”型的經濟。
6、工業(農業)分布地區: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 ,主要城市:臺北、高雄、基隆、臺中、臺南。
7、臺灣“硅谷”:新竹科學園區 。
(四)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2、新疆的地形特點是“三山夾兩盆 ”:“三山”自北向南依次為 阿爾泰山 、 天山 、昆侖山 ;“兩盆”自北向南依次為 準格爾盆地 、 塔里木盆地 。
3、新疆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身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
4、民族:以維吾爾族 和漢族 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
5、新疆的綠洲、人口、城市和交通設施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 。
6、新疆的綠洲農業:
(1)主要作物:
糧食作物:小麥、玉米、高粱;
特色產品:棉花、瓜果(葡萄、哈密瓜) 、甜菜 等;
(2)發展條件:
氣候 :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水源:冰雪融水和山區降水。
水利設施:坎兒井 、水渠等。
7、西氣東輸工程:
(1)新疆天然氣分布:新疆的油氣資源潛力巨大,油氣儲量約占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
(2)起止點 :輪南—上海。
(3)意義: 西部: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東部:緩解東部能源緊張問題,改善東部環境。
三、認識省內區域
(一)面向海洋的開發地區---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廣東 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 ,隔海與東南亞地區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
2、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
區位優勢: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海陸交通便利;
政策優勢:最早的經濟特區中有兩個(深圳和珠海)在本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在內的多層次開放體系;
人文優勢:著名僑鄉,勞動力豐富廉價。
3、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后廠 ”為基本模式。
4、珠江三角洲是我國著名的輕工業 基地,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 和日用消費品 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四、認識跨省區域
(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黃土高原位置:東起 太行 山,西至 烏鞘 嶺,南至秦嶺 ,北抵 長城 。
2、黃土高原主要景觀(或形態特征):支離破碎、千溝萬壑。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
自然原因:植被:稀少; 氣候:夏季多暴雨(集中在7、8月份);
土壤:疏松、易溶; 地形:千溝萬壑,坡面水土易流失。
人為原因:開墾、采礦、修路毀林毀草、破壞植被開礦修路、破壞地表
4、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帶走地表肥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②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③向黃河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5、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的表現:
①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泥石流、坍塌、滑坡等)頻繁發生;
②生態環境一旦破壞,很難恢復。
6、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①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恢復地表植被;
②采取打壩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③合理放牧,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安排生產活動;
④控制人口增長,遷移部分人口,減少人地矛盾。
(二)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1、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 ,西至四川省攀枝花 ,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
這里地勢總的來看,比較 平坦 ,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受地形和氣候影響,河網周密,湖泊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水運便利。
2、長江沿江地帶屬于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夏季 炎熱 ,冬季 溫和 ,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
3、以長江為軸線的沿江地帶與貫穿南北的沿海 經濟帶,以及 西部廣大 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 H ”的構局。長江沿江地帶溝通 沿海發達 地區與 西部資源富集 地區,是 承東啟西 的紐帶。
4、長江沿江地帶四大城市密集區為:①以 重慶 為中心的長江上游城市群;②以 武漢 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③以 南京 為中心的長江下游城市群;④以 上海 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5、長江沿岸四大工業基地:①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 電力 、 冶金 等工業基地;②以武漢為中心的 鋼鐵 、 輕紡 工業基地;③以攀枝花、六盤水為中心的鋼鐵 、 煤炭 工業基地;④由 滬寧杭 等城市形成的工業帶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6、沿江地帶有 上海寶山 、 安徽馬鞍山 、 湖北武漢 、 重慶 、 四川攀枝花 等鋼鐵工業基地,構成了“鋼鐵工業走廊”的鄒形。
7、沿江地帶有上海、 南京 、 武漢 汽車工業基地及重慶汽車摩托車基地,構成了沿江“汽車工業走廊”的鄒形。
8、長江沿江地帶的生態問題和保護:
上游:森林破壞、水土流失; 保護措施:退耕還林還草,實施長江防護林工程 。
中下游:洪澇災害; 治理措施: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田還河(湖)。
整個沿江地帶:水體污染,部分地區有酸雨現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田县| 武冈市| 德惠市| 道孚县| 绵竹市| 丰县| 云林县| 平泉县| 正蓝旗| 绩溪县| 泰安市| 富宁县| 静宁县| 眉山市| 紫金县| 新泰市| 昌黎县| 宣汉县| 昌黎县| 梧州市| 绥中县| 东莞市| 华亭县| 黑龙江省| 定远县| 九龙县| 西贡区| 松原市| 鸡西市| 逊克县| 克山县| 敖汉旗| 伊宁市| 二手房| 台东县| 开封县| 云龙县| 巴彦淖尔市| 吉林省| 安岳县|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