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護野生動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培養學生初步的生態意識。2、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積極行動起來,愛護、關心動物、自覺保護動物,培養愛心和責任心。3、在活動中發展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及獨立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前準備]1、學生搜集有關人與動物的相關資料2、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制作相關課件并準備好教學活動所需要的微機及多媒體設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圖片(刺猬)2、你們知道在什么地方會見到刺猬嗎? 生回答:(在山地、森林、草地)3、引出六盤山支脈“彭陽古城掛馬溝”的大山里會經常見到刺猬。介紹刺猬,它是一種野生動物,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草地,欣賞寧夏彭陽掛馬溝景色。4、除了刺猬在我國其他地方還有那些野生動物呢?下面我們做個小游戲(猜猜看)出示大熊貓局部圖,學生猜。讓學生說說大熊貓的習性和分布以及我國大熊貓的數量。5、讓學生完成地圖拼貼游戲(手工剪貼的中國地圖)。(二)資料交流與展示 ,完成動物分布圖。學生匯報:(野生動物分布以及現有數量)(1)通過同學們的交流,我們發現野生動物瀕危或滅絕。[補充材料:20世紀有110種哺乳動物以及139種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在原始正常的狀態下哺乳動物和鳥類滅絕的的速度應該是:每500到1000年有一種物種消失,而現在物種滅亡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每20分鐘就會有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從地球上消失。許多生物學家認為在30年間地球上現今生存的五分之一的物種都將會消失。](2)教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調查研究,相信大家已經意識到野生動物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三)討論與探究1、看視頻,小組討論。野生動物為什么會面臨這樣的生存危機,下面同學們仔細觀看視頻,也許從這里我們可以找到答案。我們周圍有沒有傷害野生動物的行為? (學生自由發言)(1)學生討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老師及時指導他們進行分析、歸納。(2)教師歸納:致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類:棲息地破壞與喪失 ;亂捕濫獵 ;環境污染 ;自然災害 。教師補充:一種物種的消失,會引起其他物種的死亡或泛濫,從而影響到社會、國家的安危,人類的安全,那么面對這種狀況,我們要怎樣來保護野生動物呢?(3)學生發言,呼吁宣傳我們身邊的朋友保護野生動物,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宣傳呢?(以手抄小報,或制作宣傳板的方式宣傳)四、探究如何根據自己收集的材料而展開設計。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每個學生要把設計的想法說出來,然后經小組討論。師提示學生展開思路,從封面、到內容的圖片和文字的穿插排版等等。五、制作 1、以收集各種珍稀野生動物的資料和照片,制作環保的小報或制作宣傳板也可以用其他形式來宣傳。 2、可以分小組來制作。 3、完成作業的手法可以多樣,但以繪畫和剪貼為主。4、設計時首先要注意邊框設計,版面設計,文字穿插(老師出示設計作品學生欣賞).5、設計要突出主題。6、老師現場設計(范作)。六、作業展示,總結評價。 1、是否有集體合作的精神。 2、是否能把造型與色彩,大膽的表現出來。 3、是否能在完成作業的方法上有所創新。 告訴學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七、教后反思:三年級學生活潑、大膽而且獨立。他們對動物有著天生的熱愛,對動物類的知識十分感興趣。但是由于我們是農村小學在資料的查找上有空難,學生查找的資料很有局限性,這就需要老師去幫助孩子查找,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夠設計好小報的版面,但這是一節動手較強的課,課前需要學生做大量的課前準備,有的學生在課前已經將小報的邊框設計好,而且設計的很有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認識了解野生動物,對野生動物知識產生興趣。教師再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利用各種珍稀野生動物的資料和圖片,制作出環保的小報或以其他形式做宣傳。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由于錄播室的桌椅是固定的,本班學生少并未坐滿,影響到了錄制畫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