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內容要求教學案例基本信息對應信息技術主題 T2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T5多媒體課件制作學科 美術 學段 3—4學段 年級 四年級案例名稱 虎頭裝飾—艾虎教材 書名:美術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 年 12 月課程說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內容結合方面的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 的設計思想,知道艾虎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美好寓意與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媒體課件及多媒體展臺(圖片,視頻)觀察對比,直觀了解真是老虎和民間藝術品的區別。老虎是人們十分熟悉和喜愛的珍稀野生動物。在我國民間,老虎作為驅除邪惡、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有眾多與生活密切關聯的民間藝術品流傳于世。艾虎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佩戴于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通過微課示范,讓學生自主探究用民間藝術手法表現艾虎的民間藝術形象,即可以讓學生繼承民間傳統,又能直觀清晰的了解制作步驟和方法,提高動手能力,達到增強審美情趣、培養設計能力的興趣。大膽的用自己創作的作品美化裝飾生活。引導學生思考在嘗試、體驗六種基本技法的同時還能發現那些新的技法,并能運用到艾虎上,巧妙地進行結合,并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用具帶來的不同的面塑技法。信息技術環境軟硬件要求及搭建環境情況1.多媒體課件的使用 2.多媒體互動展臺的運用 3.微課4.微信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處的教學位置,對教材進行梳理:學生在之前的美術學習中已經了解和欣賞了一些民間藝術形式,。技能技法方面的課程有《玩泥巴》、《多樣的小餅干》、《小花墊》、《好看的器物》,《面塑》等設計教學主題提供支撐;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學習者為四年級的學生,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己探究學習的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他們對面塑技法,對老虎造型有一定的了解,能夠通過搓、揉、捏、盤、壓、切等方法做出長條、三角形、圓形等簡單的形狀,并能通過不同形狀的組合塑造簡單的形象,這些都對學習本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本課學生將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學習面塑的制作,讓學生感受面塑藝術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面塑藝術的熱愛之情。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民間藝術中虎頭裝飾是對現實中老虎進行創造性的夸張變形的結果,了解端午文化—艾虎,感受我國民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運用揉、捏、剪、挑、壓、粘、貼等面塑方法,塑造艾虎形象。過程與方法:對比真虎與裝飾虎的不同特點,用面塑的技法創作一件富有情趣的端午節艾虎。通過探究式學習體驗探究過程,達到技法與形象有機的結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端午文化、及豐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強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作及想象能力,產生熱愛民族傳統藝術的情感。教學重點:色彩搭配鮮艷,裝飾圖案多樣,運用面塑技法表現出艾虎的特點。教學難點:恰當運用不同的技法創作虎頭的形象,色彩搭配鮮艷,裝飾圖案多樣。教學過程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一激趣導入 課件播放《老虎》片段 樣子?2.再出示一組圖片牡丹、桃子、祥云、銅錢,提問:在吉祥圖案中,這些物品有怎樣的寓意?能用一個詞形容它們嗎?3.兇猛的老虎和這些美好的事物放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1.談談老虎的哪個部位你印象最深啊?用一個詞來形容老虎。兇猛,威武等2.牡丹:富貴榮華桃子:福壽延年祥云:吉祥如意銅錢:財源滾滾這些都是美好的象征。 感受體驗激趣導入。 通過描述老虎,強化學生從各個角度,語言描述自己頭腦中老虎的形象,為后面的裝飾做好準備。 視頻 2二、探究新知 老虎這么威猛今天老師讓你們看看他不一樣的一面,一部分一部分出示裝飾圖案,展示鳳翔掛虎與真實老虎的圖片。加上這些吉祥圖案之后,老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板書:添加2.除了添加裝飾圖案,虎頭還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第一組:眼睛第二組:鼻子第三組:嘴第四組:胡子第五組:色彩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就根據這些設計方法制作虎頭裝飾,出示課題。3.在民間人們將老虎的形象在生活中發揮到了極致,很多用老虎做的藝術品,展示學生收集到的工藝品,欣賞書中作品。4.出示各種兒童虎頭飾品,提問:民間為什么以老虎為題材,創作出這么多裝飾品及用品? 1.觀察對比真虎頭與裝飾虎頭有什么不同。在虎頭裝飾中找到上述吉祥圖案。學生討論回答:可愛了并且蘊含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對比觀察分析裝飾方法。造型:夸張 概括顏色:單純 艷麗添加象征性圖案欣賞,感受各種裝飾方法,及五官的表現手法。民間老虎千姿百態,充滿了想象力,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舊事端午節驅邪之物……認識了艾虎的裝飾方法,我們也可以發揮想象進行裝飾。(出示做好的艾虎作品裝飾在兩個學生的身上)請你仔細觀察,這個艾虎和真虎比較哪些地方進行了變化。你還能想出什么樣的造型對虎頭進行裝飾?可以戴在什么地方?(2)你能用學過的面塑技法在艾虎上進行裝飾嗎?分小組進行探究習:一組:做虎臉二組:做虎眼睛三組:做虎嘴和胡子四組:做虎耳朵五組:做頭上的王字和一些裝飾圖案小組匯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并示范,加入一些艾葉造型做裝飾。虎臉—揉、捏、壓虎眼—揉、剪、壓、搓(針對眼睛、鼻子、眉毛、耳朵、嘴巴、學生用分析、比較的方法進行研究學習,了解裝飾后虎變化) 通過觀察,引導學生感受民間老虎的裝飾文化。學生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小組探究老虎眼、鼻、口、臉等的特點,感悟五官的具體裝飾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學生創作和設計做鋪墊。豐富學生知識,開闊眼界。體會物以致用的設計理念 多媒體展示臺教學ppt 5三、欣賞評述 1.出示圖片(艾虎)觀察這些民間工藝品都用了同一種元素進行裝飾,是什么?教師介紹艾虎的由來2.欣賞不同形式的艾虎作品今天我們用面塑的技法制作艾虎,出示面塑艾虎掛飾。3.分組實物探究制作方法。4.出示虎頭底托,提問:你們知道虎頭如何與掛線鏈接嗎?試一試教師總結要點師范。5.在此基礎上進行艾虎五官制作及裝飾。(微課播放制作步驟)6.欣賞:學生作品 1.學生觀察艾葉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佩戴于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除佩飾艾虎以外,端午節還有用雄黃為小兒在額頭畫“王”的風習,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2.泥塑,剪紙,刺繡….3.一組:虎眼二組:嘴、胡子三組:耳朵四組:王字五組:裝飾圖案學生回答:裝飾添加 替換4.學生實踐探究5.欣賞學習 了解民間美術圖案中蘊含的豐富寓意,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增強熱愛祖國的藝術情感。 教學ppt 5四、藝術實踐 1、請你也開動腦筋、想象構思、利用所學的方法設計一件造型新穎、美觀艾虎掛件。2、制作步驟 (1). 虎頭 (2).穿繩,掛穗 (3).五官 (3).裝飾 觀看微課,熟悉制作步驟,藝術實踐 明確作業要求,在設計制作中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微課視頻 23五、展示評價 引導學生進行評價:1.用了什么樣的面塑技法?2.創作出了什么樣的藝術作品?3.哪個作品顏色最好看?4.你要送給誰,給他怎樣的祝福? 學生交流展示 學生在欣賞評價中,提高審美的表達能力。此時的活動帶給學生的是成功的愉悅和自信。 實物投影 5六、課后拓展 把學生的作品拍成照片,發到微信班群中,學生課下進行交流欣賞。 培養語言評述能力。 微信交流平臺學習效果評價評價的方法:自評、師評、互評相結合。評價的時機: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強調展示交流中評價。評價的要點:能否的參與教學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否掌握虎頭裝飾的方法及步驟。能否恰當的運用面塑技法表現艾虎。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未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信息技術在美術課中的廣泛運用不僅改變著教學方式,也在改變著教學觀念。減少了許多帶工具的繁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美術創作變成有興趣、有成效的游戲。本課教學設計在信息技術運用上的有如下特點:1、創設環境、營造氛圍創造是人的基本潛能,而身心自由是創新潛能得以開發的基本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的環境里,學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標新立異和創新,使個性獲得發展。因此,本課在引入階段運用音頻視頻,給學生營造課堂課堂小環境,從視覺到聽覺上同時經歷多層次的感受,對老虎的形象初步了解,使美術課擺脫了理論知識教學中的枯燥說教。2、提供資源、拓展教材教材中每一課圍繞主題提供的資源總是相對有限。雖說都是有代表性的圖片,但還是不足以窺全貌。要讓學生就憑幾張圖片就認識民間虎頭裝飾的特點及手法,是相當困難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引導學生,課前通過網絡搜集大量民間作品圖片,儲存到手機上,課堂上交流欣賞,并把制作步驟制作成微課,讓學生簡單直觀反復了解,同時節省了教師示范時間,給學生實踐活動留下充足時間。3 、展示評價,反饋信息傳統的展示評價,多為將學生作品在一堂課即將結束時貼到黑板上,教師可以給予優點及不足的評價反饋。這樣評價時效短,又無法從時間上縱向觀察一個學生的發展過程,因而激勵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本課課堂展示后,教師將學生作品收集整理,然后在班級網頁上展示,并給予書面的點評。長期積累,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作品數據庫,學生和教師都可以任意查看和打印學生各個時期,乃至每一節課的作品。這樣學生的發展軌跡就十分明顯,既有利于長期激勵學生,又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美術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經驗積累,更是有數據支持的科學總結。教學反思本課力求探究新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美術課的審美元素,在觀察中去發現、感受、體驗、研究和創造.拉進與生活的聯系.用問題鏈體現教師精心設計和引導啟發,以學生小組研究的形式體現學生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學的主動開心,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提升美術文化素養。 在我國民間,老虎被作為驅邪除惡、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有眾多與生活密切相關聯的民間藝術作品,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通過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虎的傳說知識及虎文化,通過課件欣賞虎頭裝飾在古代生活中的運用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讓學生理解虎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地位,通過說虎、賞虎,體會虎頭裝飾的美感及美化生活的含義,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突出了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強調了學生發現、體驗式學習,注重學生已有的經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