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模版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姓名 學校學科 美術 聯系電話及郵箱年級 四年級下冊 教科書版本及章節 人民美術出版社相關領域 造型·表現第二部分:單元教學設計單元學習主題 色彩單元1.單元內容分析本課與第4課《點彩刻紙》,第10課《畫家凡·高》、第13課《畫水果》等內容,形成了一個以了解色彩運用水粉工具進行藝術表現方法學習的課程單元。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水粉工具的同時,進一步了解色彩知識。2.學習者分析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了三原色、三間色、冷色、暖色的色彩知識,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色彩基礎及色相知識。但學生在靈活使用這些色相知識方面有欠缺。 四年級學生對圖形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對靜物用水粉的方式進行創作、寫生還有欠缺,并未掌握水粉工具的特性。3.單元教學目標(含重、難點)單元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認識、表現,靈活運用色相知識,初步嘗試水粉的表現方法。感受色彩的無窮變化以及色彩變化的美, 單元教學難點:表現色彩間微妙的變化,同類色、鄰近色的運用,及同類物體的不同色彩的表現。4.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可附教學結構圖)(了解水粉工具,嘗試運用水粉工具創作) (第10課畫家凡·高) (第4課點彩刻紙) (了解畫家凡·高,學會分析畫面中的顏色和筆觸嘗試運用水粉工具創作) (學習同類色、鄰近色,運用相關色彩知識進行大膽創作) (第11課向日葵) (第13課畫水果) (學習寫生方法,大膽表現水果色彩的變化。)第三部分: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向日葵》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指導思想:本課以《小學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的“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的特點。”為指導,通過感受生活中的向日葵,學生間互相介紹和欣賞凡·高的《向日葵》,探究藝術作品中的同類色和鄰近色,了解藝術家的繪畫方法,激發學生大膽自信創作的興趣,關注文化與生活。逐漸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理論依據:本課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通過欣賞、探究等方法幫助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下,由淺入深地建構新知,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圖像識讀、文化理解、創意實踐能力。2.內容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與本學期《畫家凡·高》聯系緊密,是繼第4課《點彩刻紙》之后,繼續運用水粉工具進行藝術表現方法學習的課程,也是為第12課《我們身邊的植物》和第13課《畫水果》描繪植物、靜物寫生題材的學習內容,以及后期的色彩知識學習奠定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3.學習者分析知識能力方面,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對畫家凡·高的故事及繪畫風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凡·高的作品進行了簡單的臨摹,對水粉顏料及工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向日葵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表現題材,但學生對于凡·高《向日葵》這幅世界名畫還理解不了。且不能靈活運用色彩的深淺關系去大膽的表達自己心中那片向日葵。4.教學目標(含重、難點)知識與技能:了解同類色、鄰近色的相關知識,并且學習運用這些知識表現向日葵,從而提高學生的色彩造型表現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游戲、師生互動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究向日葵的結構特點,并向畫家學習運用同類色和鄰近色表現向日葵的方法,進行藝術表現。鼓勵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分析、評議等多種教學活動,體驗向日葵色彩、形態的美感,激發學生關注、喜愛自然之美的情感,提高個性藝術表現鵝意識,感悟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道理,讓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梵高。每個孩子都有藝術天賦,讓他們建立勇于變現自我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了解《向日葵》作品,了解同類色與鄰近色的知識,學習畫家表現向日葵方法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 教學難點:用筆大膽,表現多姿多彩的向日葵。5.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含板書設計)導入 1.上節課我們聊到了文森特·凡高一身酷愛向日葵,他去了法國南部的阿爾小鎮,那里有成片的向日葵田,凡高就在阿爾達到了他藝術的巔峰時期創作出很多一向日葵為主題的作品,那今天我們和凡高一起走進阿爾,看一看那里的向日葵。(欣賞ppt) 你能用一個詞表達向日葵帶給你的感受嗎? 生:陽光、生機勃勃…… 2.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幅《向日葵》去感受梵高筆下的熱情奔放的色彩世界。 【設計意圖:欣賞自然界中的向日葵,感受陽光下向日葵的魅力。】 新授 1.小小講解員——《向日葵》的前世今生 分享你了解的《向日葵》? 學生介紹《向日葵》背后的故事,扮演小老師的角色,走進凡高的《向日葵》,了解凡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掌聲:有些同學在課前做了很詳細的了解,可謂是《向日葵》作品的研究小專家。) 【設計意圖:給學生布置了課前任務,去查找《向日葵》的相關資料,課上分享,讓學生了解梵高的《向日葵》背后的故事的同時,也培養的學生的自學能力。】 2.凡·高考考你 (1)剛才聽到了同學介紹了《15朵向日葵》,我們的畫家梵高也有問題想考考你們,那這15朵向日葵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A.方向不同(花的姿態不同) a.花芯的形狀不同: b.花瓣的形狀不同 B.大小不同 (2)熱情奔放的畫面中有用到了哪些顏色?你能將它們進行分類嗎?說一說你們分類的理由?(辯論聲:不同的學生色彩分類的方式不同,每個孩子因此能說出分類的理由也截然不同,其實無錯為對與錯。) A.同類色:指相同色相的顏色之間有深淺不同的變化。 B.鄰近色:也叫類似色,指色相比較接近的各種顏色。 這些同類色和鄰近色的運用讓作品富有深淺變化、顏色豐富。在不變的黃色調中富有變化 (3)我為什么選擇這樣姿態的向日葵和色彩來表現呢?(對比莫奈的作品) 同是印象派的兩幅《向日葵》凡·高和莫奈分別表現了怎樣的不同的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生:我覺得以明亮而純凈的黃色調描繪的向日葵,像火焰般燃燒,表達了梵高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用畫筆來宣泄激情。 (4)老師今天把《向日葵》這幅作品也帶到了課堂,你們誰想來摸一摸,談一談感受。 生:我摸到了有起伏不平的顏色;我摸到了凡·高的筆觸…… 師:沒錯你們所摸到的這些起伏不平的肌理正是凡·高筆觸。 【設計意圖:以畫家凡·高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深入觀察到畫作本身,了解到花朵的姿態的變化以及認識同類色和鄰近色,每一個學生所觀察到的定有不同,就在學生間互相辯論、補充的過程中感受《向日葵》的魅力,了解畫家安排畫面的用心良苦。從而才能達到對文化的理解。】 3.向凡·高學畫向日葵 (1)從廚師到藝術家 凡·高的向日葵影響了很多人,美國的Justin Gaffrey在多年前是位專職的廚師,而繪畫只是閑暇之余的興趣,但一切就在欣賞了凡·高的名畫-向日葵后有了改變,他深深的被油畫的質感所吸引,于是便一頭栽進這鮮艷濃烈、立體奔放的繪畫風格中。 【設計意圖:分析繪畫方法,同時讓學生看到,即便不是專業出身,但Justin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一樣成為了藝術家。】 (2)色彩的嘗試——師生合作示范 原來繪畫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也來試試看,向Justin一樣,直接將不同色的顏料擠在畫紙上,請一個學生上臺將其變成向日葵的花芯,請第二個同學為其添加花瓣。 看,這樣生動的向日葵經過同學們的合作就形成了。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合作,完成一朵向日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決絕問題的能力,同時解決了本課重難點。】 藝術創作,我的向日葵 1.像凡·高一樣勇于表達自己,畫一幅我的向日葵。 注意顏色的深淺變化; 注意花的姿態 2.評價: 自評、互評、師評 拓展——小小凡·高 孩子們你們想不想看看凡·高在我們這么大的時候張什么樣子呢?如果你畫完畫,請你來講臺看一看,先不要告訴其他同學你看到了什么。(笑聲:老師小小的玩笑實則是想告訴大家,每一個孩子都是小小凡·高,鼓勵孩子,為自己點贊。) (講臺上的箱子里放著一面鏡子,孩子們看到的凡·高小時候其實是他們自己) 猜猜老師想告訴你們什么? 其實你們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凡·高的藝術潛質,只要你們相信自己,勇于表達自我,不畏挫折,熱愛生活。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相信自己、勇敢表達自己的凡·高精神,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也許是未來的梵高。】 板書設計: (向日葵)6.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量規: 一、學習過程評價表 此表針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表現,采用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用于評價學生在上課時的學習表現。 內容如下: 評價內容自評互評優秀良好加油優秀良好加油①發言有秩序,使用四聲用語,觀察認真,合作默契。②實踐制作時,認真、仔細,能根據實踐內容需要調整構思與作品內容,同學合作時積極主動,相互協調和老師及時交流。③作品運用了本課所學所了解同類色和鄰近色的色彩關系,注意畫面的構圖布局,大膽的表達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7.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300-500字)本科教學特色如下: 本課讓學生作為小小解說員為其他學生講解關于凡`高《向日葵》的故事,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和主人翁意識。 學生充當小小講解員,從學生的角度講解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了解《向日葵》的前世今生。學生對自己的疑惑向講解員提問,生生間的互動幫助學生更加主動的了解了《向日葵》,有效的利用課堂四聲文化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主觀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運用多種途徑,充分調動學生感官體驗, 本課從和凡·高一起去看向日葵欣賞生活中向日葵的圖片、到小小講解員了解凡高的11幅《向日葵》系列作品、再到凡·高考考你深入了解《向日葵》作品中色彩和構圖關系,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向日葵》的油畫臨摹作品,讓學生從觸覺上感知凡·高筆觸之美。從視覺到觸覺多方位的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更加了解凡·高《向日葵》,充分感受向日葵之美,培養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文化的理解。 3.拓展環節——小小凡·高 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畫完作品后看一看講臺上放好的箱子,看看凡·高小時候樣子,孩子看完后不能和其他同學交流,最后老師揭曉答案,原來講臺上的箱子里放著一面鏡子,孩子從鏡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讓每個孩子知道凡高小時候也和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每一個孩子身上也都隱藏著像凡·高一樣的藝術天賦。激勵孩子熱愛生活、熱愛藝術,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教學反思: 本課從欣賞現實生活中的向日葵圖片到賞析凡·高《向日葵》作品,學習同類色和鄰近色,到處摸《向日葵》,最后由凡·高《向日葵》對現代藝術家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進行大膽創造,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帶動了課堂四聲,使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 在學生創作環節時讓學生使用的紙應該改為長卷試的大紙,有助于學生大膽發揮,作品也會更有視覺沖擊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