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6課 母親節的禮物類型:設計·應用課時:1課時學習目標1.知道康乃馨代表的寓意,認識賀卡是人們用來傳遞愛的使者,了解賀卡的種 類,運用美術知識設計制作出一張新穎美觀的母親節賀卡。2.通過制作賀卡,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養成自己動手、動腦,及合作協助的集體精神。3.學會感恩,培養學生對母親的關愛,教育學生不僅要懂得感受愛,更要學會去愛別人。教學重點:制作紙藝康乃馨并利用它創作賀卡。教學難點:康乃馨的制作方法。教學方法:觀察法、演示法。學習材料準備:教師教具:教學資料準備、彩紙、剪刀等。學生學具:彩紙、剪刀、固體膠、雙面膠、彩色卡紙、鐵絲、絲帶、紐扣、泡沫紙等。教學過程:準備階段學生帶好彩紙,穩定情緒,聽著音樂準備上課。導入階段課件導入:播放視頻片段,激發學生對母親的無限熱愛。師:今天在上課的一開始,我想請同學觀賞一段圖像,請同學們認真觀賞。師:我想,在場每位同學的媽媽一定很愛各位,每位同學也一定很愛自己的媽媽,老師也是一樣。所以呀,老師想在母親節送給媽媽一份禮物。同學們,你們想嗎?學生齊聲回答。師:今天這一課,我們就來做一做母親節的禮物。(出示標題)引出課題板書課題:母親節的禮物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利用動手嘗試,引發學生對筆觸與色彩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階段(1) 師提出問題:母親是哪一天,你們知道嗎?(五月第二個星期天)為什么是這一天?(使用PPT課件,解答問題)(2)通過多媒體的運用,讓同學們了解了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 Mother's Day,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致敬。17世紀,母親節流傳至英國,英國人把齋封期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齋封期是指基督耶穌受難前的日子),稱為Mothering Sunday。1876年美國教堂工作人員,安娜·查維斯夫人在禮堂講授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她進行祈禱時說:“但愿在某處,某時,會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紀念和贊揚美國與全世界的母親”。她的女兒在她逝世后,實現她多年的心愿,向各界呼吁設立母親節,于1910年宣布在美國維州設立母親節。1914年,美利堅合眾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星期日為母親節。(3)準備制作禮物 師:現在我們了解了母親節的知識,就應該知道母親節是多么有意義的節日??!同學們,都準備在母親節送媽媽什么禮物呢?(學生舉手回答:一束花,賀卡,花和賀卡都送。) 聽完學生的回答后,師提出,比起在商店里買來的禮物,自己親手制作的禮物要更有意義的多。設計意圖:通過組內交流,強化認知,培養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學會欣賞名家作品,表達自己的感受。實踐階段研究康乃馨代表的含義。熱情、魅力、使人柔弱的愛、真情、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熱愛著你、慈祥、不求代價的母愛、寬容、母親之花、濃郁的親情、親情思念、清純的愛慕之情、熱戀、熱心、傷心與懊悔、偉大、神圣,慰問、心靈的相通、真摯、走運、思念。康乃馨的制作方法:1)、視頻展示。2)、教師利用投影儀帶著一步一步做。3)、圖片展示步驟圖。作業要求:以小組合作創作個性作品。設計意圖:通過作品的創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造型能力、觀察能力。五、評價階段1.學生之間相互評析。2.師生對作品進行意見交流活動。3.教師歸納,鼓勵并提出意見或建議。今天這堂課,同學們制作的東西可不一般,可以算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作品!因為這是你們付出辛勤的勞動親手為媽媽們制作的禮物,我相信,媽媽看到了,一定會非常高興的?。ū磉_出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努力做出來的東西,會得到認可。)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畫家的創新精神及藝術特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六、板書設計: 母親節禮物制作方法課后反思: 本課為設計應用領域,恰逢本周末為母親節,同學們能學會并親手制作出一朵康乃馨花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由于本課時間有限,采取小組合作完成一株康乃馨,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班級凝聚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由于康乃馨花,花瓣較多,制作比較復雜,有小部分學生只掌握了花瓣的做法,并沒有真正組成一朵康乃馨,在下次課要加強組合制作方法。不足:準備的還是不夠充分,上課時較為緊張,沒有做到放松。應加強課后的知識普及,多讀書、多像老教師、骨干教師學習。加強自我修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