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美術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第9課《中國畫-學畫荷花》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黑體 四號字)1、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中國畫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了解中國畫造型的基本方法,體驗和感受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方法,嘗試運用筆墨表現荷花,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興趣本課教材共有兩個頁面。第18頁上部是中國畫家潘天壽的作品《映日》。“我的發現”欄目,展示了三幅荷花圖片,旨在引導學生欣賞荷花的自然之美,了解花、葉、莖的生長形態及色彩特點。如荷花的色彩非常豐富,有紅色、白色、藍色、黃色等;荷花的花瓣上尖下圓;荷葉像一把大蒲扇。荷花整體造型婀娜多姿,非常好看。我愛探究”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畫家作品,了解筆墨在中國畫中的運用,明確學習的目的。以直觀的形象引導學生探究分析、體會畫面所產生的意境,以及畫家創作作品時用到的各種表現技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本頁“荷花的花頭、葉、梗的畫法”,為學生的創作提供了有效的幫助第19頁“我來體驗”提示創作荷花作品時,應注意焦、濃、重淡、清等墨色的變化,用中鋒畫荷花花頭、花梗,側鋒畫荷葉。李苦禪的《出淤泥而不染》筆墨酣暢淋漓,是大寫意中的佳作。教師可將陳大羽的荷花作品《清荷》與潘天壽的荷花作品《映日》作對比,旨在讓學生了解不同的畫家在表現同一題材時,所運用的方法不盡相同,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地展現個性提供了參考。“我會評價重在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的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指出:觀察、認識理解形狀、色彩、空間等基本造型元素,運用形式原理進行造型活動,增進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發展藝術感知能力。觀察、認識理解形狀、色彩、空間等基本造型元素,增進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對各種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通過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發展藝術感知能力。旨在讓學生了解門神的知識,通過分析門神的形象特點和色彩特點,讓學生體會年畫藝術的特色,通過藝術實踐,讓學生感受門神的美,體會我國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2、學情分析對四年級學生來說,在中國畫課上應重點體會中國畫中毛筆、墨汁、宣紙和水之間產生的奇妙效果,在過程中增加感知和體驗。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趣。學生可以采取個體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作業★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焦、濃、重、淡、清等深淺不同的墨色;中鋒、側鋒是中國畫最基本的用筆方法;知道荷花在IPAD上的基本畫法。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并分析潘天壽大師作品《映日》逐步講解構圖、墨色、筆法、畫法的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中國畫-畫荷花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美,了解中華民族高超的國畫技藝和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鼓勵學生進一步發揚中國繪畫。2、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焦、濃、重、淡、清等墨色的學習,中鋒、側鋒兩種用筆方法,荷花的基本畫法。教學難點:在把墨色和筆法的同時在IPAD上進行荷花的水墨效果呈現。★媒材資源設計應用設備:iPad平板電腦應用軟件平臺:銳學堂、希沃授課助手、Ezstudy平臺媒材資源:圖片、音頻、微課銳學堂互動反饋系統1、通過微課解決國畫繪畫過程和順序的學習。2、后側按點調查學生對學習概況了解。★學習方式體現游戲化學習□ 群智探究學習□ 自助式學習□分層學習□ 體驗學習□ 創作學習√★教學過程設計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1、打開ipad,我們先來做三分鐘速寫練習,造型很簡單,繪畫的時候注意構圖要飽滿,還有花瓣之間的遮擋關系。好,時間到,我們把ipad收起來坐好。一起回答老師,今天咱們畫的速寫練習是什么?荷花對吧,看看它的造型,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用這首詩句來形容最為貼切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以國畫的形式來繪畫荷花。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初步認識荷花的造型,為藝術實踐做鋪墊。引用詩句感受國畫與古詩的緊密聯系,引出課題。二、探索新課,整體感知了解荷花的名、形、色、意那么學習繪畫之前,我們先來從這幾方面簡單的了解一下荷花。荷花有很多名字,除了我們常叫的荷花外,還可以叫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等等。那么剛才老師念的詩句中是怎么稱呼荷花的啊誰還記得?芙蓉向臉兩邊開,芙蓉對吧, 形容它正在開放時的造型狀態。好,那么我們再來看看荷花的色,都有哪些,一起來按順序來說吧。黃色、白色、藍色、紫色、粉色、紅色,好,最后一個色彩上有什么特點,誰來說說看。很好,帶有粉白漸變的過渡色,同時邊緣還鑲嵌著一層粉邊兒,這都是一會我們繪畫的時候要注意的色彩上面的細節。所以說,荷花的顏色可以用絢麗多彩來形容了是吧,顏色既鮮艷又多彩。那么我們再來看看荷花的造型吧,單看它的花瓣是什么形狀的啊,有什么特點?上尖下圓。荷葉呢?大致是什么形狀?圓形的,像個大蒲扇,整體造型非常好看。那么中國從古至今的文人雅士都很喜歡荷花,不止因為它的美麗,更因為它是高潔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以示提高自身修養的座右銘。這就是荷花的意義。【設計意圖】從名、形、色、意四個方面了解荷花,以便更好地把握荷花的造型、色彩和繪畫氛圍。從構圖、墨色、筆法三方面欣賞潘天壽大師的作品《映日》。好,荷花我們就先了解到這里,下面我們起來看一下這幅畫,潘天壽的映日。大家通過欣賞這幅畫來學習一些簡單的國畫知識。潘天壽一生中創作了很多幅映日圖,他常用映日荷花表現他對西湖的熱愛,寄托對家鄉風土的濃厚感情,這一幅也是比較經典的一幅作品。我們先從構圖上分析一下。大家能看出構圖上的特點嗎?其實這種構圖方式繪畫中并不常見,算是攝影構圖的一種,因此這點也是作者大膽并且成功的嘗試。我以這條紅線提示大家,觀察一下,主體物集中在畫面中的哪?好,作者采用對角線構圖的技巧,主體物安排在畫面中對角線的左邊,不僅形成了從右下角向左上方延伸的力度和方向感,形成了作品的視覺中心和被關注點,而且使荷花具有了一種堅挺不拔、高潔的氣勢。同時對角線分割形成了左密右疏的空間對比,給讀者增添了遐想的空間。我們以對角線取勢,造險而破險來總結這幅作品的構圖特點。好,那么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它在墨色上的變化。它是從頭到尾都一樣黑嗎?請大家找出這幅畫中深淺不同的墨色。好,大家都找到了,那么在國畫里,墨大致分為五色,焦濃重淡清。板書.投影不是很清晰,實物中墨色的變化會更加明確。我們先從顏色上思考,焦濃重淡清這五色相比較從深淺上來說誰比較深,誰次之。好,焦最深,其次是濃、重、淡、清是吧,所以它們在顏色上是一個遞減的關系。其實就顏色而言最難分辨的是焦和濃,差不多黑,那差別在哪呢?一個含的水分比較多,一個比較少,少到都要燒焦了的感覺,這是它們的不同點。好,那么我們都知道這五色是墨+水調出來的,誰+的水比較多,誰+的水少一點呢?因此按水分來說,焦濃重淡清是遞減的關系。這就是國畫中墨色的變化,特別提示大家一下,五色名稱雖固定,但顏色并不固定,它們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可能這幅畫中的淡跟另一幅畫中的濃一樣重,因此它只是用來形容畫面中墨色關系的稱呼。那么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幅作品中用筆的技法,結合書第18頁中荷花的花頭、葉、莖的畫法。誰來說一說,畫面中的用筆都一樣粗細嗎?粗的筆用來畫哪?細的筆用來畫哪?很好,我們管這種細細的筆法叫中鋒,以筆尖來繪畫;管這種面積很大很粗的筆法叫做側峰,用毛筆的側面來作畫。中鋒、側峰是國畫中兩種最基本的用筆方式。板書。那么大筆側峰畫荷葉,中鋒畫荷花和莖還有其他細節。那么在ipad中,我們可以用細筆中的這幾個筆來畫中鋒,用粗筆中的這幾個筆來畫側峰。好,我們嘗試從3個方面分析了映日這幅畫,構圖上,以對角線取勢,造險而破險。在用筆上,以潑墨法畫出橫貫畫面下方的荷葉,筆酣墨暢。再以勁鍵的筆法,畫出花梗,托起一朵映日紅荷,顯出荷花的挺拔與高潔,粗細線條與色塊的強烈對比,又增添了荷塘的生動氣韻。突出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主題。【設計意圖】從構圖、墨色、筆法三方面欣賞潘天壽大師的作品《映日》。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焦、濃、重、淡、清的相關知識和筆法的不同運用。課堂測驗。通過欣賞這幅作品我們學習了一些國畫知識,那么我們現在做兩道小題來驗證一下大家的學習情況。打開銳學堂。【設計意圖】課堂知識檢測,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加深理解與記憶。欣賞張大千、齊白石的作品。非常好,看來大家都掌握了,那就請大家帶著所學的知識再來欣賞這幅張大千的荷花。觀察它的墨色、筆法都是怎么運用的。張大千所畫的荷花,氣勢憾人、落落大方、雅俗共賞、精絕當世;無論在形式還是在意境的表現上,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將文人花卉畫的筆墨范疇拓展至一新境地,實集古今畫荷之大成。他曾在《張大千畫語錄·荷花論》說:“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需要正、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字寫不好,荷也畫不好”,“畫荷花的桿子要用篆書,葉子則是隸書,辦子就是楷書,水草則是草書”。他以書法筆意入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形成獨特的大寫意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以其淳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中國現代花鳥畫的最高峰。那么欣賞完大師作品我們再來看看學生的優秀作品。【設計意圖】欣賞大師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學習畫面表現出的更深層次的氛圍。微課展示。【設計意圖】學習繪畫過程和順序。四、藝術實踐提出藝術實踐的內容與要求。【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藝術實踐能力。五、評價學生作品教師將優秀學生作品投屏展示,師生、生生進行評價。【設計意圖】建立學生自信。通過展示交流營造彼此接納、彼此激勵的學習氛圍。六、藝術拓展展示工筆國畫李曉明大師的荷花作品,拓展工筆這種另類國畫繪畫方式,講授其與本課所學的寫意畫法的不同點和工筆繪畫特點。【設計意圖】拓寬學生視野,激發進一步學習國畫的興趣。★板書設計中國畫-學畫荷花墨色 焦、濃、重、淡、清筆法 中鋒、側峰★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以詩句引入課題,與后面描寫荷花的詩句和大師作品中的提詩主題相呼應。2、教授環節,通過欣賞潘天壽大師的《映日》了解作品背后的相關知識并借此逐一講授國畫的具體知識。如正確的構圖形式帶給畫面的新鮮感和更好地突出主題;焦濃重淡清的墨色關系及運用;中鋒與側峰的筆法基礎與如何正確地運用;題款與印章的設計制作。并通過欣賞著名大師張大千和齊白石的不同風格的荷花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便確定藝術實踐的繪畫方向。3、做題鞏固知識點,查漏補缺,為后面的藝術實踐做鋪墊。4、于藝術實踐環節之后,介紹工筆國畫并分析與所學國畫形式的不同點與優點,拓展學生視野,技法學生進一步學習國畫的興趣。5、ipad與國畫這種必須用常規方法繪畫的形式巧妙結合,以ipad特有的筆觸代替毛筆,以黑白灰的選取代替焦濃重淡清的豐富墨色。不足之處:評價環節過于簡單,雖然利用了投屏技術將優秀作品投屏,但沒有展開一一講述,學生的關注點也都在自己的繪畫中,沒有起到相互欣賞評析的作用。應該等大部分學生完成之后統一開展評價環節。授課時因緊張語速、聲音控制不當,應多加練習提高心理素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